連 啟 梁 子
在天津大學碧波蕩漾的青年湖畔,在蒼翠幽靜的樹叢中,聳立著一座宏偉壯觀的后現(xiàn)代風格的大廈。這就是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北洋書院。
北洋書院為什么是這種風格?
筆者讀過馮驥才先生的許多文學作品,如《三寸金蓮》、《神鞭》、《陰陽八卦》、《怪世奇談》、《人類的敦煌》等等,也見過他臨摹的《清明上河圖》。馮先生是個非常傳統(tǒng),非常中國的人。而這座輪廓高大令人震撼的建筑卻是如此現(xiàn)代。難道馮先生在與建筑師設計圖紙時滑入了誤區(qū)?
然而,當我從北洋書院大廈中的北洋美術館、大樹畫館和跳龍門鄉(xiāng)土藝術博物館走出來時,一切釋然———位品格高尚、極有天賦、個性獨特、有責任感的文化人,在他的文化藝術生命中,會出現(xiàn)許多誤區(qū)的。恰恰是這些誤區(qū),才塑造了世界上許多藝術大師常綠如春的魅力;恰恰是這些誤區(qū),才能夠讓世界上許多藝術大師的靈感閃電般釋放。這種誤區(qū),其實正是大師們的文化藝術生命在瞬間得到大成若缺的燦爛升華。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是這樣;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是這樣;馮驥才的北洋書院也是這樣。
馮驥才是中國文化界領軍人物之一,他大筆如椽的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得到海內外廣大讀者的高度贊譽;他對歷史文化保護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更得到海內外各階層人士的熱忱擁戴,幾乎口碑載道。他曾說過:“歷史的過程一半是創(chuàng)造,一半是泯滅。它把世界繽紛地填滿,隨即再抹去,于是留下了一片片空白,往往使我們迷失于一種記憶的真空中?!?/p>
怎樣保護住歷史?怎樣呵護住每件文物?怎樣盡其所能,至少把中國五千年文化內涵,物化到一個小小的博物館,免于后人“迷失于一種記憶的真空中”,馮驥才含辛茹苦、杜鵑啼血、義無反顧地奔走疾呼、艱辛勞作。他的行為感動了海內外太多的人,一位房地產(chǎn)商慷慨解囊,出資為他出版搶救歷史建筑的書籍,臺灣演藝界名人趙文瑄先生為支持他搶救歷史文化的義舉,捐資100萬元人民幣……
天津大學高層領導以高瞻遠矚的目光和黃鐘大呂的氣派,在學院腹地興建中國第一所以個人姓名命名的研究院——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
近日,馮驥才先生對記者道出了建院初衷:“我喜歡做有責任感的事情,這座藝術殿堂的大門將向廣大的人民群眾敞開。大門既然打開了,就永遠不會關閉?!?/p>
曾經(jīng)深入鉆研中國道教的奧地利作家弗蘭茨·卡夫卡也有類似的名言:“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隱藏著的奧秘上,或許原本就沒有什么奧秘?!?/p>
建院伊始,在韓美林先生題匾的北洋美術館,舉辦了包括有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提香等大師畫作的“意大利繪畫巨匠原作展”。
深藏在象牙之塔,蘊含著神秘色彩,屬于全人類的世界級繪畫巨匠藝術珍品,第一次走進了中國大學的校門。這是天津文化史上的第一次,是中國美術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中國教育史上的第一次。
展品共49幅意大利繪畫巨匠的原作,保險金額達30億元人民幣,武警戰(zhàn)士護送保衛(wèi)。
在布展中,馮驥才親自指揮,和工作人員一起晝夜忙碌,馮驥才疲憊而開心地說:“我手里捧著的可是米開朗基羅?。 ?/p>
出于對學生的關愛,馮驥才把入場券的票價定為人民幣二元。此舉感動了所有參觀的大學生。
畫展歷時15天,盛況空前,接待全國各地觀眾達十余萬人次。
全國政協(xié)一位領導在開幕式講話中說:“馮驥才先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中國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上,他不僅是文學家、藝術家,更是保護民族文化的社會活動家。今天他又把世界的文化引到中國來。他是把中國的文化同世界的文化連接起來的社會活動家?!?/p>
跳龍門鄉(xiāng)土藝術博物館開館第一天,接待的是由作家、畫家、音樂家和演藝界組成的馬來西亞華人文化代表團。在這里,馬來西亞的藝術家們和天津著名作家代表宋安娜、趙玫、杜仲華、任芙康、王松、周凡愷等進行了文化藝術交流活動。雙方討論了當代文壇的熱點問題,并建立了中馬兩國作家的長期交流機制。
由文學大師冰心題匾的大樹畫館陳列著馮驥才曾經(jīng)在美國、奧地利、日本、新加坡和在北京、山東、浙江、四川、廣東等地舉辦過個人畫展的繪畫作品,以及海內外出版的他的畫冊;還陳列著馮驥才自1977年至2005年116種版本的中文版文學圖書和英、法、俄、德、日、意大利譯本等40余種外文版文學圖書。
英國人丘吉爾說:“偉大的價值在于完成責任?!?/p>
馮驥才正在完成……
商務·旅游2006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