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是新課程實施的主要陣地,是開啟和展示學生智能的核心場所。從這個意義上說,課堂是新課程的一個窗口。通過這個窗口,我們可以窺見教育行為,了解學習動態(tài),提取研究信息,激發(fā)創(chuàng)造靈感。”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應該是怎樣的呢?筆者認為,培養(yǎng)學生具有體驗學習能力是課堂教學的重點之一。
“體驗”是語文課程標準中的關鍵詞,新課標對它進行了反復的闡述和強調(diào)。“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薄皯鹬貙W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薄伴喿x評價要綜合考察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币虼?,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調(diào)動學生自己現(xiàn)有的感知經(jīng)驗,激發(fā)自己的情感和想像,通過體味,領悟等方式,最終把握事物本質(zhì)的體驗式學習,顯得尤為重要。在語文教學中,應如何為學生設計體驗感悟活動,有效實施體驗式學習,還是一個需要深入探究的問題,依筆者的體會,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進行嘗試。
一、指導學生在朗讀中體驗
“讀”是實施體驗式學習的最有效途徑之一。課堂上,要讓學生進行有情味的朗讀,讀出疑問,讀出氣韻。通過朗讀、默讀、范讀、齊讀,分組讀、分角色讀、美讀、精讀,品讀、賞讀等形式,讓學生充分感知語言材料,促進知識的內(nèi)化,陶冶情操,開啟智能。通過讀,使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全身心地投入課文中,與作品對話。與自己的心靈對話。如讀《藤野先生》學生能體驗到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治學嚴謹,而且熱忱幫助中國留學生的品質(zhì),同時也能體驗到魯迅先生的愛國熱情;讀《我的第一本書》,有的學生可以體驗到當時社會的黑暗,有的可以體驗到友情的珍貴,有的則體驗到偉大的父愛,有的則體驗到兒童時期的樂趣,不一而足。
漢語言是世界上最美、最豐富、最細膩、最富人情味的語言。有些雖然質(zhì)樸無華,平淡實在,但耐人尋味。《藤野先生》中的第一句話“東京也無非是這樣。”包含著作者復雜的感情,我們讓學生反復朗讀,讀出失望之情和輕蔑之感。孫犁的《荷花淀》中,水生和水生嫂有一段對話:“‘今天縣委召集我們開會,假如敵人再在同口安上據(jù)點,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條線;淀里的斗爭形勢就變了。會上決定成立一個地區(qū)隊,我第一個舉手報了名。女人低著頭說:‘你總是很積極的。”水生嫂的這句話,平淡質(zhì)樸,但其中蘊含著對丈夫既責備,又愛惜的無限深情,學生也只能通過反復朗讀,才能有所體驗。
有的文章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距離學生比較遙遠,學生往往進不了角色,這時便需要教師在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與學生的心靈之間搭橋。例如讀魯迅《孔乙己》,既讓學生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背景理解孔乙己的不幸命運,又讓學生以今天素質(zhì)教育的眼光來評判孔乙己的悲劇性格,同時還結合當今一些社會現(xiàn)象剖析身邊的“咸亨酒店”式的冷漠,并捫心自問自己是否也是一個“看客”,進而讀出魯迅那穿越時空的深邃的目光。
二、指導學生在品味詞語中獲得體驗
如果說朗讀把學生帶入到一片神奇的“森林”之中,那一個個精美的語句,那一個個芳香的詞語,定會讓你盡情享受,讓你留連忘返。通過品味詞語,學生獲得的體驗才能更加深切,更加具體。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可以通過比較品味,讓學生體驗語感,感悟作品的意境。
比較才能鑒別,只有深入比較,才能真正認識事物。可以通過添加、刪減、替換等形式進行語言品味。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原稿中有這么兩句詩:“不信,請看那朵流星,/那怕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焙髞砭幦虢滩臅r刪掉了“那怕”。老師指導學生品味這兩句詩時,可將“那怕”重新加入詩句,進行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那怕”是一種猜測的語氣,而去掉“那怕”更能表現(xiàn)詩人大膽的肯定和浪漫的理想。詩人無限的憧憬,熱切的向往便躍然紙上。如莫懷戚的《散步》中介紹一家人散步時寫到:“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币龑W生刪掉定語“我的”,語意有何改變?通過比較體會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原文寫得很莊重很嚴肅,一開篇就透露作者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這件事講一個道理。大詞小用、小題大做,是本文語言一大特色,所以學生朗讀這一句時要莊重、嚴肅,馬上可把學生領入文本意境之中?!霸~一字為工”,古人的文章,很注重講究文辭練字。袁宏道的《晚游六橋待月記》寫得非常有特色,筆者通過課外閱讀,尤其指出其中的一句寫景佳句:“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彪S之師生共同品賞。引導學生品味詞語時,讓學生把句中的“染”和“設”字改成“顯”和“變”字,通過推敲,品味,學生體驗到,原字寫出湖光山色的朦朧之感,具有動態(tài)美。有的則認為,用原來的那兩個字,是把西湖的景色當作一幅畫來描繪,通過這種替換的方式,學生能準確地理解作者用詞的精妙,獲得的體驗也更為深刻。
三、指導學生在聯(lián)想、想像中體驗
好的作品往往是一個空框結構或如喚結構,只向讀者提供一個多層次的結構框架,其間匿藏著許多“空白”,有待于讀者去發(fā)現(xiàn),填補和闡析。讀者只有調(diào)動起自己的聯(lián)想力和想像力,才能形成自己的真切體驗,達到個性鮮明的深刻理解。
如某位老師教學《最后一課》的高潮部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教師盡力回歸到韓麥爾先生當下的心情,用心去讀這一句話,力圖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喚起學生情感共鳴。學生隨教師一起走近韓麥爾先生,似乎也觸摸到一點“最后一課”的靈魂。接著教師趁機發(fā)問:韓麥爾先生究竟想說什么?那是怎樣的難以言狀的痛苦?是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他的心頭洶涌澎湃?請你做一回韓麥爾先生,說出他沒有說出的話。學生這下可忙開了,或爭論、或沉思、或口中念念有詞……有的說:“我——我——我的朋友們,我的孩子們,你們要永遠記住法語,她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是我們民族的根,記住她就有了根,誰也不能使我們屈服。”有的說:“我——我——我的朋友們,我的孩子們,雖然我走了,但我今天把愛國的種子撒下了,希望它在你們心中生根發(fā)芽?!庇械恼f:“我——我——我的孩子們,我犯下不可饒恕的罪過,在應該好好教育你們的時候卻不負責任,我愧對你們!”有的說:“我——我——我的朋友們,我的孩子們,不要悲傷,不要絕望,留著一份信仰,那就是對法蘭西的愛?!庇械恼f:“我——我——我的孩子們,這是最后一課,卻是你們?nèi)松钠鹗颊n,你們將從這里走向成熟?!睂W生們的回答精彩紛呈,這是想像的結果,他們和小弗郎士一樣,也在體驗人生的最后一課,面對失去,他們也感悟到,不要等失去后才感到珍惜的道理,從而增強學習的責任感。
四、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
語文活動課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語言思維,提高對事物的想像力、注意力、記憶力,語言交際能力以及獨特的體驗感悟能力,語文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自主活動寓教于樂。在教學《走一步,再走一步》這一課時,可采用聊天的方式引導學生敞開心扉談論,感悟文章的內(nèi)容。由于討論無拘無束,許多想法、見解、體驗在自悟中形成,生成智慧,閃現(xiàn)精彩。如在第二部分賞析精彩的片斷中,出現(xiàn)如下的精彩的言論:
生1:我認為父親的舉動最能打動我的心,他一步一步的指導、鼓勵,使一個孱弱的孩子走下懸崖,獲得信心,變得勇敢,這是本文的傳神之筆。
生2:父親不僅在教“我”如何走下懸崖,而且在教我如何走好人生之路。
生3:父親這樣做是想給孩子一份經(jīng)驗,一次鍛煉,一種成就感,一股不怕任何困難的勇氣。
生4:這是父愛的一種體現(xiàn),是真正的父親。在教育孩子方面,老外有自己獨特的方法。
……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边@種通過聊天活動,讓學生獲得體驗感悟,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實現(xiàn)信息資源的有效整合,而且大大挖掘了學生的潛在能力,使他們在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閱讀接受,一方面是多元的,無限的,存在著審美差異性;另一方面是有限的,有范圍的,存在著社會的共通性。”因此,在嘗試體驗式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也不能漫無邊際,隨心所欲。那么,我們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首先是尊重文本,與文本真誠對話。文本是教學的起點,是學習的載體,只有立足文本,尊重文本,才能有效地解讀文本,獲得的體驗才不會像空中樓閣一樣虛幻。
其次,是要引導學生用“心”體驗。課堂教學中,面對文本,老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冷靜地品讀、感悟、玩味、思考,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習慣,要靜靜地閱讀,獨立地思考,細心地品味,用心去體驗。教師不能滿足于課堂上研討的七嘴八舌,轟轟烈烈,忽視學生自我體驗與冷靜思考,也不可只顧發(fā)表我們應該學習他們什么精神之類的空洞說教,應該把語文教育的熏陶感染與學生獨特的多元的反應有機地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自己用心去體驗。
“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是《語文課程標準》吹出的一股清新之風,這股清新之風吹醒了學生沉睡的自我意識,吹開了學生待放的思維之花。這股清新之風告訴我們:語文閱讀教學要多給、再多給學生一點體驗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盡情體驗,讓學生在自主體驗中盡情感受,讓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示生命活力的課堂。
(戴光英浙江溫州甌海梧田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