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追求另類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時尚,
也是一種通病,
教育也不能免俗。
近幾年來,
各種各樣的另類教育花樣翻新、層出不窮,
不斷地觸動中國教育敏感的神經(jīng),
引起了各方面的廣泛關注,
也招致了種種激烈的論爭。
在是與非、真與假、創(chuàng)新與復古、探索與作秀、激進與保守的種種判定中間,
拷問的其實已不僅僅是另類教育本身,
也直接拷問著我們整個現(xiàn)存的教育制度。
也許這才是種種拷問的真正價值,
也許這才是另類教育不斷出現(xiàn)的最大意義
杭州“西點”實行“鞭打教育”
張樂
在教育體罰頻遭詬病的今天,杭州一家以“鞭子”等進行“體罰教育”的培訓機構卻“一位難求”。它的門前,要求托管孩子的隊伍經(jīng)常排長隊……
調(diào)教頑童成“男子漢”
位于杭州四宜路的這家培訓機構名叫“西點男孩訓練中心”(以下簡稱“西點”),只招收6歲至13歲、有家庭經(jīng)濟實力,且調(diào)皮搗蛋的男孩。培訓機構的創(chuàng)辦人萬國英幼師畢業(yè),當過記者、做過公務員,開過廣告公司、幼兒園,坦言喜歡孩子、熱愛教育。她表示,“天下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一些教師和家長不聞不問或者過分溺愛的不正確教育方式,導致不少孩子出現(xiàn)心理上的抵觸和抗拒。
萬國英于2003年創(chuàng)辦這家培訓機構,其宗旨是:借助美國西點軍校的理念,將頑皮男孩打造成“有責任心、有毅力”的“未來男子漢”。“西點”實行全封閉、準軍事化管理,睡通鋪、吃集體餐,任何人不得搞特殊。被送到這里來的孩子白天在各自的學校上課,其余時間在“西點”度過。早上6:30,所有男孩全部起床,在10分鐘內(nèi)做好疊被、穿衣、刷牙、洗臉等準備工作,然后跑步1500米,早餐是牛奶、雞蛋、面食和稀飯。放學回來做作業(yè),晚飯后進行智力競賽,還要召開“傾訴大會”,彼此溝通一天的愉快和煩惱。晚上8時進行體能訓練,內(nèi)容是60個俯臥撐、3分鐘倒立、60個仰臥起坐,200米爬行等。有規(guī)律的作息和高強度的訓練使得這里的男孩個個臉色紅潤,身手矯健。在這里,每個人都會背“知識改變命運,才華恩澤雙親”,都會唱《中國人》。
在這里,不做完作業(yè)是不能睡覺的,老師會一直監(jiān)督和陪伴著你。不完成作業(yè)、說謊或者不聽規(guī)矩,嚴重的要受到處罰。盡管許多男孩在被家長送來時已被定性為“無藥可救”,可學校開辦三年來,不少調(diào)皮搗蛋的男孩在經(jīng)過“西點”調(diào)教后,變成學習勤奮、尊老愛幼的“小男子漢”。
鞭子、黃連、辣椒醬,是這里的教學“法寶”
“鞭刑”是訓練中心最嚴重的一項懲罰措施。經(jīng)過特殊處理的“鞭子”雖然打在身上并不特別痛,但無論春夏秋冬,每次鞭打時孩子都必須脫光上衣。根據(jù)“西點”的規(guī)定,出現(xiàn)不聽老師提醒、違反規(guī)定、說謊和學習有明顯退步這幾種情況時,孩子必須接受不同力度的鞭刑懲罰。學生小軍說,許多來這里上學的孩子都挨過鞭子。管理中心還有更絕的招數(shù),“要是我們犯了錯誤,老師會根據(jù)錯誤的大小罰我們吃辣椒醬、吃黃連,并且不能吐掉,還不允許喝水?!毙≤娬f,是爸爸媽媽硬把他送來的?!罢f臟話得吃辣椒醬,不講衛(wèi)生要嘗黃連。在這里,所有的命令都是先執(zhí)行,后‘抗議。沒有任何借口!”
萬國英說:“現(xiàn)在,男孩子‘嬌、驕二氣太重,缺乏陽剛。創(chuàng)辦‘西點的目的,就是想以全封閉、軍事化管理模式,將男孩打造成真正的‘男子漢?!?/p>
記者在“西點”看到,所謂的鞭子,實際上是用跳繩裹上花布做成的。萬國英說,這條鞭子除了作為負責人的她能用,別的任何老師都不可以使用,打在身上也不會傷及孩子。采用“鞭刑”的目的不是為了“體罰”,而是為了讓做錯事的孩子“出丑”。她說,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尊心,她希望通過這種當眾“鞭刑”的極端方式,讓孩子知道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西點”的訓練老師說,萬國英其實很少用“鞭刑”,大部分時間,鞭子只是被用來嚇嚇那些特別調(diào)皮的孩子。犯錯的孩子在同伴面前受懲,會覺得沒“面子”,所以都害怕領受“鞭打”。
“‘鞭子的威懾力和挨打時的羞恥感,應該遠遠大于肉體的痛?!碑斎?,“西點”的教育方法和內(nèi)容不僅僅只有鞭子、辣椒醬和黃連。萬國英說,“西點”強調(diào)意志培養(yǎng),期望通過鍛煉,打造出性格堅強、舉止優(yōu)雅的素質(zhì)男孩。而健康、睿智、幽默、豁達更是學校灌輸給男孩們的理想標準。老師輔導學生做完功課后,周末還會領著他們?nèi)ソ加位蜷_展益智游戲、勞動或跆拳道訓練等。
家長和專家各執(zhí)一詞
據(jù)了解,雖然“西點”只是一所非全日制的托管機構,但每月的收費卻高達2000元。而且在每個男孩進“西點”之前,萬國英會給每個家長送上一封信。信中都有這樣一句話:“有越規(guī)行為,將按照越規(guī)大小受到懲罰,最嚴重的將是鞭刑。若要心疼,請?zhí)崆案嬷?。”言下之意,如果不贊同“西點”的方法,就不必送孩子來了。
高昂的學費和“嚴厲”的警告沒有擋住家長,隨著家長們的口口相傳,“西點”的名氣越來越大。
一位家長說,現(xiàn)在家里大多只有一個孩子,很難下狠心打?!八秃⒆舆^來,就是希望能讓老師好好管教管教。”另一位家長鄭重聲明:“放心打,大膽打!”甚至還有家長特意關照:孩子不乖盡管打。他們認為,“不打不成器”、“棒下出孝子”。
據(jù)了解,“西點”創(chuàng)辦以來,挨過鞭打的孩子不下幾十個,但至今沒有一個家長去告過。不少孩子家長表示,進“西點”半年之后,孩子不隨意曠課、缺考了。有著一張娃娃臉的俊俊自豪地告訴記者,“這里生活很有規(guī)律,我的胃口好了,膽子也變大了。英語也從原來的不及格考到90多分了?!?/p>
由于成果明顯,不少學校老師和家長對這種獨特的教育方式青睞有加。“打,其實也是一種教育方法?!币晃焕蠋熣J為,現(xiàn)在的孩子受到的保護太多,“懲罰”教育太少,在家里受不得一點委屈,在學校受不得一點批評,對孩子進行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對孩子適當?shù)膽土P有益于克服目前孩子身上的嬌、驕二氣?!盀槭裁磳W校所謂的差學生在‘西點就變成好學生了呢?是‘西點的嚴厲、信任和愛激發(fā)了他們的自尊。”一位家長如此評價。
一位市民更認為,教育中沒有懲罰,就像是一個國家沒有監(jiān)獄一樣,對于沒有判斷力和自制力的未成年人,真正的教育也需要體罰,就像是一個真正的國家需要監(jiān)獄一樣?!爱斎?,這不是說教育必須通過懲罰來實現(xiàn),而是必須有懲罰的手段作為保證?!?/p>
但“西點”教育方式卻遭到了很多專家的質(zhì)疑,反對者認為,根據(jù)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guī)定,禁止學校體罰或變相體罰未成年人,“西點”的做法違反了法律。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yè)委員會理事長趙忠心認為,體罰有“野蠻”的成分,有辱孩子自尊,傷害了孩子的心靈。北京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研究員王曉春表示,體罰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使學生聽話,但對孩子一生的成長可能會造成負面影響。孩子往往表面規(guī)矩,離開這種管理后可能會更加“放肆”。盡管目前許多家長的教育方式在培養(yǎng)孩子意志力和挫折教育方面有著欠缺的地方,但鞭打孩子則是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杭州師范學院副教授肖鋒質(zhì)疑:頑皮的男孩是否一定需要以強制的方式教育?無數(shù)事例證明,讓頑童發(fā)展個性未嘗不是一種更好的選擇。
(來源:新華網(wǎng)浙江頻道)
鄭州文廟設立國學講堂恢復“廟學合一”
據(jù)鄭州有關方面宣布,8月28日,將有90名4至7歲全日制“小書生”在雕梁畫棟、儒香熏習的鄭州文廟修習國學課,讀經(jīng)典,學傳統(tǒng)珠算,畫國畫,寫毛筆書法,練太極及少林功夫。具有2000年歷史的鄭州文廟,將恢復“廟學合一”,發(fā)揮文廟的傳統(tǒng)教育功能。
歷史上文廟和教育始終緊密相連,往往是“因廟設學”、“廟學合一”。在中國有些傳統(tǒng)和歷史的大城鎮(zhèn)都建有文廟。至清嘉慶年間,中國共有京師、府、州、縣、廳、司、鄉(xiāng)各級學校文廟(學廟)1700多所,加上其他書院孔廟等,總數(shù)達2200所。鄭州文廟是其中較大的一所學校,始建于東漢明帝永平年間,歷史上它的面積達5萬平方米。
恢復文廟“前廟后學”的
傳統(tǒng)教育功能
即將作為文廟“前廟后學”的國學課堂,也就是東廂房,被隔成了三間,基本裝修完畢。這三間教室在20多天之后,將分別進駐30名現(xiàn)代“小書生”。他們將在這里接受全日制的“國學”教育。國學講堂由鄭州市商城遺址管理處和河南少年先鋒學校合辦。講堂分兩種形式,一種是國學大才班,學生每天都要在此讀書,以4至6歲的孩子為主,主要學習國學,一至兩年后轉(zhuǎn)入正常的義務教育;另一種為面對中小學生的公益性質(zhì)的業(yè)余班,每個周末在此學習國學經(jīng)典。
“率先恢復文廟‘前廟后學的傳統(tǒng)教育功能,已經(jīng)超越了文化遺址保護與旅游開發(fā)的普通意義。一年多來經(jīng)專家反復論證,我們一直在籌劃‘前廟后學的文化發(fā)展模式,并面向全國尋找合作單位,如今一切終于塵埃落定,我們期待這種教育模式能成為中原文化崛起的一面旗幟?!编嵵菔猩坛沁z址管理處處長宋秀蘭說。
學廟書生的課程設置
由于是全日制的教學,對于4至7歲的學齡前兒童,學堂主要課程體系以國學經(jīng)典教育為基礎,雙語通讀通識中西經(jīng)典,包括《大學》、《論語》、《中庸》、《老子》等中國經(jīng)典著作,以及《伊索寓言》、莎士比亞作品等英文經(jīng)典名篇和西方經(jīng)典著作。
藝術教育強調(diào)情感的培養(yǎng)和情商教育,利用音樂、舞蹈、美術、書法怡養(yǎng)性情。
體育教育則以平衡生命體能,挖掘中國傳統(tǒng)健身智慧為主,把中國傳統(tǒng)內(nèi)家武術與現(xiàn)代體育相結(jié)合,通過體智修煉,創(chuàng)新生命健康。
對于成人,則開展成人誦讀經(jīng)典及國藝和國術的修習。
(來源:《鄭州晚報》)
拿紅纓槍站崗學毛主席語錄
——小學另類教育惹爭議
辛漸
上下課時小學生唱著《兒童團之歌》,手握紅纓槍站崗值勤;學生偷拿家中的錢上網(wǎng)吧,學校開批判大會;老師和學生都拿起當年的《毛主席語錄》,苦學“老三篇”;校園內(nèi)被種上一片片向日葵、玉米等農(nóng)作物,一至六年級的小學生在這兒每周接受4~6節(jié)露天教學;故意讓學生搶蘋果,體驗弱肉強食的激烈競爭。該校校長釋德全則稱這是紅色教育,要堅持下去。
下午2時30分,伴隨著校園廣播里嘹亮的《金太陽》、《兒童團之歌》,6名戴著紅領巾的小學生來到校辦公室,從老師手中領了6支紅纓槍,很神氣地站在門口,入校的同學正有秩序地入校。
“兒童團”和“紅纓槍”
“每當輪到我拿著紅纓槍站在這兒,總有一種很神圣、很光榮的感覺。兒童團與少先隊有什么不同,自己也搞不清楚,過去的好孩子應該就是這樣的吧?!币幻緧彽暮⒆痈嬖V記者。
“能站在門口拿著紅纓槍,那是我做夢都盼望的事,不過這得好好努力?!币幻W生眼睛盯著紅纓穗說。
“丁零零”,上課鈴響了,音樂停了?!皟和瘓F”們完成了使命,向老師報告、立正、舉手行禮后,又把槍交還辦公室。
“因為我是習武出身,開始辦的是武校,這些紅纓槍是練武用的,后來用在了全日制小學的紅色教育上,如今能拿這些槍在我們這兒就是一種榮譽,得是好學上進的孩子,但槍不能離開校園,也不能亂舞傷著同學?!钡氯iL介紹說。
“紅色標語”和“老三篇”
走進校園,墻壁上到處是“做又紅又專的接班人”等標語以及董存瑞、黃繼光等英雄的圖畫,讓初來乍到的參觀者有回到幾十年前的感覺。特別是每間辦公室和教室內(nèi)的毛主席、周總理的大幅畫像,更是讓人回憶起從前的歲月。
一名老師隨手拿起一本《毛主席語錄》,背起上面的《愚公移山》、《為人民服務》和《紀念白求恩》,熟練得很?!捌渌蠋熞矔吣昙壍耐瑢W也要認真學習和背誦。我們要按校長的要求營造一種紅色氛圍,讓同學們感受到與眾不同。”
“我1965年出生,從小就接受這種教育。我覺得這種東西根本不過時,不落伍,相反,對教育有很大的幫助作用,你是不是也受到感染了?”德全校長問記者。
當記者問到這是不是在搞形式、作秀時,德全校長立刻嚴肅起來:“我們這些絕不是走走形式,也不是作秀,而是在實現(xiàn)我的教育理想,育出更多又紅又專的德才兼?zhèn)涞母锩聵I(yè)接班人。當然,隨著時代的進步,對于又紅又專和革命事業(yè)我有自己新的認識?!?/p>
表揚會和批判會
“一名學生因為撿了5角錢交給了老師,校長在全校開大會表揚他,還買來筆、本子等,獎勵給這名學生,后來這名學生對拾金不昧有了新的認識。再后來就接連發(fā)生了撿到錢主動交還失主的事情,每次校長再忙都要召開熱情洋溢的表揚會。”一名老師介紹說。
另一名老師說,當然也不是光有表揚會,還有批判會。一名學生喜歡上網(wǎng),鉆進網(wǎng)吧不出來,慢慢染上了網(wǎng)癮。開始用的是自己的零花錢,后來偷拿家長的錢,德全校長知道后,立即責令這名學生站在太陽底下趴在乒乓球臺上寫檢查,在全體師生面前檢討,讓其他同學批判他的錯誤行為,這名同學羞得面紅耳赤。從此后他改得挺徹底,校園內(nèi)再也沒有出現(xiàn)類似的學生。
“對于你們這種做法,很多教育專家不認可,他們認為這樣會傷孩子的自尊心,容易讓孩子自暴自棄。你們這樣做是不是變相體罰?”記者問。
“我也認識到這有體罰的味道,其他學校肯定不敢這么做。但我認為,小學生這個年齡段是非觀念非常模糊,過去不少同學認為偷家長錢上網(wǎng)的同學是‘能人和‘英雄,崇拜他,我就是要讓同學們都知道他不值得學習和崇拜。我就是接受這種教育的,批評人就要觸及人的靈魂,為什么要偷偷摸摸,動不動就拿自尊做擋箭牌?”
露天教學與“搶蘋果”
下午4時許,第一節(jié)課的下課鈴響了,二(1)班的同學在語文老師的帶領下,走出教室,來到校園內(nèi)的一片莊稼地邊,放下小凳子,分成三組。
烈日讓人感覺有些炎熱,不過能走進大自然,看到玉米、向日葵,學生們還是蠻興奮的。
“夏天來了……春天來了……”朗朗的讀書聲和繪聲繪色的講解,讓你明白這是在上課。課文念完了,讀得好的組,有一名代表快速跑到地邊,將一面紅旗取來,插在自己隊伍面前,這就是一種獎勵和榮譽。
“除了正常授課,我們各個年級的任課老師每周必須進行這種露天教學課,主要是讓學生接近大自然,滿足孩子活潑的天性,增強記憶力,它是對正規(guī)課堂教學的改變和挑戰(zhàn)。”德全校長得意地介紹說。
在一張桌子上,老師放了5個蘋果,孩子們都眼睜睜地看著,希望在這大熱天能夠搶到它,一飽口福,況且此時是鼓勵爭搶的。隨著比賽的開始,孩子們一哄而起,爭搶根本不夠吃的蘋果,誰搶得多就受表揚,搶不到就沒得吃,不僅得不到同情,還要受批評。
“這樣的教育活動我經(jīng)常搞,就是要培養(yǎng)孩子們的競爭意識,我不想讓孩子在競爭面前謙虛和忍讓,而是要勇敢地去爭奪。當前的社會就是這么一種環(huán)境,你從小不去適應它,它將來就淘汰你。”德全校長對記者說。
家長、師生各有說法
一位做生意的家長說,這兒管得嚴,方法奇特,外面不少人議論,可是這里效果不錯啊!也有家長覺得這所學校的教學顯得古怪,與現(xiàn)代社會好像不合拍。
“學校是人家的,他給我們發(fā)工資,不理解、覺得奇怪也得這么做。再說了,二七區(qū)教育局的領導也多次到我們學校指導工作,他們都沒有說什么。最為關鍵的是這所學校越辦越紅火,老師待遇越來越好,事實勝于雄辯嘛!”一位老師說完就匆匆離開了。
一位姓王的同學說,他對校園內(nèi)很多歌曲和標語并不理解,但知道要認真去學,校長是為他們好。
德全校長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只要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沒有說不允許,我就堅持下去?!?/p>
(來源:河南報業(yè)網(wǎng))
成都中學生課堂炒股
何箏
“我又遭套起了!唉呀,這炒股還挺有研究的?!闭x初中二年級的小林(化名)在家里冒出這樣一句話,把做公務員的爸爸和當醫(yī)生的媽媽嚇了一大跳。經(jīng)過詢問才知道,小林就讀的成都鹽道街中學這學期新開了“模擬股市”選修課,包括小林在內(nèi)的40余名中學生各自懷揣“10萬元資金”,當起了小股民。
40多名小股民
據(jù)小林說,當初報名要求選修“模擬股市”的同學有100多名,輔導老師精挑細選了好多遍才選出了40多個“幸運兒”,主要為初二和高一的學生。小林說,同學們經(jīng)常從報紙、電視上看到有關股票的消息,但都弄不大清楚是怎么回事,誰知學校破天荒地開了這門課,“大伙簡直高興死了”。在課堂上,他們不僅學習了股票的發(fā)展史和開戶、選定券商、交易及印花稅、傭金等知識,而且還能“實際操作”,買賣股票呢。學校還專門請來華西證券的證券分析師曹雪峰,為小股民們作“股票基本面的技術分析”講座,把沒能報上名的其他同學“羨慕死了”。
“證券公司”設校園
為讓孩子們有實際操作的機會,學校在高一年級以班為單位設立了“證券公司”,每位“小股民”都擁有10萬元的“資金”,用來買賣股票。小股民在買賣股票時要手工填寫“委托書”給“小經(jīng)理”,小經(jīng)理第二天再根據(jù)報紙上公布的“昨日股票最高、最低成交價”來確定是否成交,成交具體時間只能忽略不計,而且每個星期才能“結(jié)賬”一次。即便如此,小股民的興致仍然很高,他們不僅自己買報、買雜志、上網(wǎng)查資料,分析行情,有的甚至請已是老股民的爸爸、媽媽、叔叔、舅舅作“幕僚”。據(jù)小林透露,有位同學真的將自己積攢的3000多元“壓歲錢”“入伙”到爸爸的賬戶,結(jié)果“戰(zhàn)績”比他爸還輝煌,3000多已變成4000多了。但是,從最近“模擬股市”的結(jié)賬情況來看,大多數(shù)學生“虧了”,但他們并不氣餒:“我們還可以東山再起的,因為我們知道了如何收集、處理信息,如何理財呀!”
校方:理財教育
據(jù)鹽道街中學校長林華玉和負責“模擬股市”(又稱股票常識講座)課的談中孚老師介紹,學校開這門課,一是因為學生有了解股票常識及其操作程序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學校希望以此為學生們提供理財教育,要他們明白如何把有限的錢更合理地利用,從小養(yǎng)成理財習慣,成年后盡快適應現(xiàn)代經(jīng)濟生活。比如有兩只股票,一只漲得快,另一只漲得慢,但是漲得慢的這只有可能賺的錢會比快的這只多很多,這時候就要讓學生們自己來權衡,是買慢的多套一段時間呢,還是先買快的賺一點再拿去二次投資呢?談老師說,這其實跟日常生活是一樣的,一個學生手上只有10塊錢,但他想買一套8元的玩具,又想買一本5元的書籍,二者只能選其一,結(jié)果他買了書,還用剩下的錢給生病的媽媽買了水果,這其中有個權衡的過程,錢的總量是有限的,一定要有計劃地使用,讓它用得有意義當然最重要。
但是,教學生們炒股理財也并非“一致叫好”,對此,某些家長明確表示反對,他們認為這樣不僅影響孩子學習,也很可能讓孩子們變成財迷。
(來源:《天府早報》)
“死亡教育”:班會開到火葬場
紀驚鴻
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15歲至34歲人群死亡第一位原因是自殺,青少年自殺呈明顯的低齡化趨勢。國外的“死亡教育”已經(jīng)相當成熟,在中國,“死亡教育”何時才能名正言順地走近青少年?可采用的教育形式又是什么呢?
一次“變態(tài)”的班會?
3月31日下午,??诰吧綄W校高一(6)班班主任張婧老師,帶著全體同學來到??谑袣泝x館。同學們屏住呼吸,瞪大眼睛,氣氛凝重,靜聽工人講解并演示了遺體是如何火化成一堆青灰的。
這次班會被當?shù)孛襟w報道出來,新華網(wǎng)、中新網(wǎng)、新浪、網(wǎng)易、搜狐等國內(nèi)幾十家網(wǎng)站紛紛轉(zhuǎn)載,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央視論壇節(jié)目很快對張婧老師進行了采訪,并于4月4日晚作為頭條評論播出。這個班級“一夜成名”。
一些反對者的言辭激烈,且看:“班會開到火葬場,會讓孩子們覺得‘死亡教育就是面對冷冰冰的尸體。一部分孩子過于熟悉死亡后的程序,說不定會生出人生無趣的想法。我快讀高中的孩子聽到這消息的第一反應是:這個舉動很‘變態(tài),有這種想法的老師真‘幼稚?!薄皩W生們看到的是冰冷的尸體,哀號的生者,是神秘的喪具和繁瑣葬儀。學生獲得的恐怕不僅是珍惜生命的感悟,還有毛骨悚然的驚恐?!薄坝廾林?。真是吃飽了撐的,學校是怎么想的。領著學生看點什么不好,看死尸!”
“不怕死”的人是很可怕的
“很多人誤解了。學生看的是火化過程的演示,并沒有真正的尸體?!痹诮邮懿稍L時,張婧,這位投身教育十幾年的老師憂心忡忡:“我在與家長的交流中,常聽說孩子不理解父母,自私,遇到挫折自暴自棄等?!薄坝械暮⒆右宰晕覟橹行?,漠視生命,和同學發(fā)生矛盾后糾結(jié)打架,不顧后果。一些孩子人格心理尚不健全,感情脆弱,動不動就離家出走,甚至自殺?!?/p>
張老師所憂慮的,確實是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問題。第二屆中美精神病學學術會議資料顯示,自殺高居中國15-34歲人群死因第一位,青少年自殺呈明顯低齡化趨勢,近年來,許多事例讓人觸目驚心。2001年11月,新疆某中學初三4名少女因名次靠后怕家長責罵,喝老鼠藥自殺。2005年3月,青島市一初三女孩被父親批評玩電腦游戲,喝農(nóng)藥死亡。再看海南的報道:《??谝慌袑W生失戀竟兩度尋死》、《班長職務被撤換13歲男孩喝農(nóng)藥自殺》、《向父母要錢過生日遭拒初二學生尖刀割腕》……在北京十五中學第一屆心理文化周講座上,該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咨詢服務中心主任宗春山問多少同學思考過死亡,90%的學生舉起了手。他又問多少人不怕死?10%的同學舉起了手。
孩子們不怕死,還是不懂得死亡?有專家分析,一些動畫片讓孩子以為怎樣都死不了,兇殺武打片中血淋淋的場面也讓孩子不把死亡當回事。一名報道過甘肅學生連續(xù)服毒事件的記者說,事發(fā)地大多數(shù)小學生對“死亡”一無所知,有的孩子認為“死亡”就是心情不好時把農(nóng)藥喝下去不想后果。一名六年級女生說:我想死了就是睡著了,再也醒不來了。另一孩子認為“死亡”就是到一個很遠的地方,是件“很幸福的事”。
“‘不怕死的人是很可怕的,很多社會上犯罪的人幾乎都是不怕死的?!弊诖荷秸f,在青少年時期正確認識死亡,接受死亡是很有必要的,我國的“死亡教育”一直處于缺失狀態(tài)。
怎樣進行“死亡教育”?
在國外,死亡教育已相當成熟。自1960年起,美國從幼稚園到大學都逐步開設了這門學科,醫(yī)院和社會服務機構也有相關座談會、研習會。英國小學課堂上,殯葬業(yè)人員或護士會講授人死時發(fā)生的事,并讓學生模擬遇到父母車禍身亡等情形時如何應對。我國香港和臺灣部分中小學校也有相關課程。
死亡教育近年來在內(nèi)地也有開展,但爭議頻頻。2004年,西安市26中初二(1)班學生的作文《給自己寫墓志銘》曾引起大討論。與海口這次活動一樣,反對者認為讓孩子直面死亡,思考這類負面問題太沉重。海南省心理咨詢治療中心專家周文江說:珍愛生命不是單純?nèi)タ瓷x死別,感受簡單的痛苦。學校應教育學生從有意義的生命個體中獲取奮起的感悟,得到向上的力量。參觀殯儀館起不到想要的效果,還可能對一些學生產(chǎn)生負面影響。
雖然遭到一些質(zhì)疑,但贊同者還是占了大多數(shù)?!八劳霾豢膳拢廾敛抛羁膳?。恐懼來自于迷信,孩子們本來是不迷信的,都是大人們在灌輸。單從破除迷信來說,這個活動也非常有意義?!薄拔覍嵲诓幌M业暮⒆幽暽凶詺?、自虐等想法,我希望孩子能在一個死去的人那里知道,生命是脆弱的!”“學生被保護得太穩(wěn)妥了吧!掃廁所會累倒,參觀會嚇倒!社會到處是爭斗,他們能適應嗎?”“有的家長怕負面影響,如果孩子從沒接觸過負面的東西,以后能經(jīng)得起嗎?家長能一輩子照顧他們嗎?”
張婧老師亦深有體會:“現(xiàn)在的學生好奇心強、叛逆心理也很強,有自己的想法。傳統(tǒng)的‘正面教育都是告訴學生怎么樣成功,很少引導他們面對失敗,這就使得學生在遇到挫折時顯得手足無措。這樣的教育方式似乎缺了點什么,令學生不愿接受,不妨嘗試‘反面對比教育。”
為什么不能理解我們?
張老師憑經(jīng)驗邁出了死亡教育第一步?!霸谝淮闻笥涯赣H的葬禮上,我看到遺體被送入焚化爐,親人跪地失聲痛哭,在強烈震撼中體會到了生命的脆弱。我希望學生們也能有這樣體驗,感悟生命及生活的美好。我們無法永遠保護孩子,但可以教會孩子更好地保護自己?!?/p>
“參觀前我征求過學生及部分家長的意見,同學們表現(xiàn)出極大興趣??紤]到他們的年齡特點,去之前進行了心理疏導。在殯儀館,他們不僅嚴肅認真地觀看演示,靜聽講解,還詢問了火化一具尸體需要多長時間、多少溫度,使用什么燃料等問題。出了火化間,我對他們講:生命如此脆弱,死后剩下的只有一把骨灰,所以要學會珍惜。在家,珍惜親情;在學校,珍惜同學友情、師生情。學會理性對待矛盾,珍惜自己和他人?!薄盎顒咏Y(jié)束后,看到同學們寫的內(nèi)心感言及一些學生實實在在的變化,我深感欣慰。通過這次活動,我與學生的心更近了,班級更加和諧了,達到了預期的教育效果?!?/p>
在與同學的接觸中,一位陳姓男生問記者:為什么媒體不理解我們?記者無言。學生們認為很正常的一件事,卻遭到成年人強烈的抗拒。下面是來自孩子們的聲音:
“我覺得這樣的活動應該早一點開展,比如在初中甚至小學。因為初二是人生一個重要轉(zhuǎn)折點,如果引導不好會有很多問題。我在初中時就曾對社會很憎恨,因為有許多不公平,也因此想過自殺,后來才漸漸體會到不能輕率對待生命。參觀殯儀館后,想到如果我死了父母會哭得多么傷心,我更加認識到不能只考慮自己?!?/p>
“我們不應回避死亡,還應該把這個內(nèi)容放在教材里。一些學生因為哥們義氣,走上犯罪道路,完全沒有考慮后果,到后悔就來不及了。”
“學校里不應該只談好事,要開展更多的主題班會和社會實踐,讓我們?nèi)娴卣J識社會和生活。即使我們的學習成績不是很好,做人做好了也是一件很棒的事!”
(來源:新華網(wǎng)海南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