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鐵軍/編輯
跳房子
用粉筆在地上畫格子,最高處是個半圓形,里面寫上天空。找塊小石頭,提起一條腿,單腳一邊踢一邊跳,不僅得小心,更需要有耐心。游戲進(jìn)行到后邊,許多的格子已經(jīng)被寫上名字“名格有主”,你只能落腳于自己的家或是公共的領(lǐng)地,遇到他人領(lǐng)地唯有奮起前跳,一躍而過。
那時候,拿一支粉筆在水泥地上畫下上面的圖,就可以扔沙包跳房子了。從1到2逐格升級。當(dāng)沙包扔到2上時,必須在1上單腳站立,彎腰拾起2上的沙包,再跳躍到3上……
老鷹捉小雞
全體排成一列,選一個人當(dāng)老鷹,再選一個身高馬大的當(dāng)母雞,其他人為小雞,一個拽著一個背后的衣服,排成一長串,躲來躲去躲避老鷹的撲襲。雞媽媽的任務(wù)是保護(hù)全組的小雞。經(jīng)常是后面的小雞亂作了一團,互相牽絆著倒下來,被老鷹捉住。被捉住的小雞,需要做下一輪的老鷹。
雞毛毽子
碰到誰家殺雞的時候,撿幾根色澤光亮挺括的羽毛,再剪一段3~5厘米長的橡皮管,將雞毛插在里面,用粗線把管子釘在兩個用布包裹起來的鐵環(huán)片上,一個自制家常的毽子就做好了。
踢自己做的毽子是特別有勁兒的一件事情,大家互相比較誰的毽子羽毛好看,誰做的毽子好踢。
打彈子
在一堵墻邊,把玻璃球先滾向墻根,滾的順序按猜拳決定。誰的玻璃球離墻最近,就可以先打別人的球,打法必須是一只手原地不動,把球彈出去。打的手法很多,主要有“直打”和“旋打”等,打中別人的球就可以贏走,并且繼續(xù)打,如果未擊中,就輪第二個人打。
因為該游戲在擊打手法上很有魅力,并且加上有彩頭可得,所以多年來一直流行,似乎至今仍有兒童玩這個游戲。
捉迷藏
用剪刀錘頭布逐個決出少數(shù),最后留下的那個,閉上眼睛或者背過身去數(shù)數(shù)到一百,等待伙伴們躲藏好了,然后讓他去抓人。被抓到的,需要替換那個人抓大家。
抽陀螺
男孩子用刀將一塊圓木頭削成一頭圓,一頭尖。在尖的一頭釘上一支約二公分長的粗鐵釘,留一公分露在木頭外,然后磨成扁形。抽陀螺的繩子,是用棉紗線搓成的,可以把陀螺抽得飛快地轉(zhuǎn)。
打彈弓
一根丫字型的樹杈,綁上橡皮筋,就做成了彈弓。子彈是紙折的,把紙折得很緊,子彈就會把人打得很疼。也有用石子的,打傷了人,是會被告到家長那里去的。
斗雞
斗雞是最具男子氣概的戰(zhàn)斗。對陣雙方,各自將一條腿抬起,叫喊著單腳跳著沖向?qū)Ψ?,奮力撞向?qū)Ψ剑吡κ箤Ψ讲荒鼙3制胶?,雙腳先著地者算輸。
滾鐵環(huán)
用扁鐵彎成一個直徑約40厘米的圓圈,或是直接找一個桶箍也行。另用粗鐵絲做一支有彎鉤的車把。
只要能走人的地方,就能滾鐵環(huán),除了上樓梯。鐵環(huán)滾得太慢會倒下去,像騎車一樣。你能跑多快,它也能滾多快。
放風(fēng)箏
放風(fēng)箏很多孩子都喜歡。
每年的陽春三月,都是放風(fēng)箏的好季節(jié)。那時候的風(fēng)箏都是我們自己做的,最簡單的一種叫“八甲子”。用竹子做了骨架,然后糊上紙,喜歡什么顏色就糊什么顏色。我們一般只能弄到白紙、牛皮紙。最后還要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哎呀,工序很復(fù)雜呢,一言難盡呀,經(jīng)常一個風(fēng)箏要弄到半夜。
吹肥皂泡
吹肥皂泡是小孩子特別喜歡的游戲。
看到大人們在院子里用大洗衣盆洗衣服,我們就興奮。找來小杯子裝半杯肥皂水,弄一細(xì)管子蘸一下,然后大吹特吹,哇,滿天都是五彩繽紛的泡泡,用手一抓就破了。在陽光下看這些泡泡尤其漂亮,不行了不行了,我忍不住了,現(xiàn)在就想吹肥皂泡啦!
紙飛機
撕下用過的作業(yè)本封皮或者就課本中的一頁,折疊成紙飛機。一群小伙伴就開始比賽,看誰的飛機飛得高飛得遠(yuǎn)。好像為了保證它飛得高飛得遠(yuǎn),每次“起飛”前,都要用嘴對“飛機頭”哈哈氣……
(編輯/楊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