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子雍
“與國際接軌”是眼下頗為時髦的一種標榜。曾在媒體上看到過這樣的言論∶但凡有人(當然不是一般人,而是手中握有這樣或那樣公共權力的人)聲稱要“與國際接軌”,其結果必定是老百姓荷包里的錢得被多掏出去幾張。是這樣嗎?我說不清。能夠說得清的則是,中國人做事,也并非時時、處處“與國際接軌”。以全運會頒發(fā)體育道德風尚獎為例,好像在奧運會上,就不曾有這么一項內容。
不過,恕我直言,無論是從物質層面抑或精神層面來考量,全運會上頒發(fā)的這么一種頗具中國特色的體育道德風尚獎,好像都沒有什么足以讓人重視的價值。先來看它的物質價值:全運會結束以后,各個代表團紛紛論功行賞,給獎牌——尤其是給金牌獲得者大把發(fā)錢,惟獨這體育道德風尚獎,卻創(chuàng)造不出哪怕一分錢的經濟效益。也正是由于此,這個獎項在運動員、教練員的心目中,是沒有什么分量的。在十運會上導演柔道選手孫福明公開假摔的教練員劉永福公然向媒體宣示∶運動員吃苦鍛煉“不就是為了多賺錢嗎?”“面子算什么?能值幾個錢?”所以,不值錢的體育道德風尚獎,也就理(自然是拜金主義的歪理)所當然地被劉永福這種要錢不要面子(通俗地表述,就是要錢不要臉)的教練員所不屑。至于這個獎項的精神價值,就更是讓人覺得好笑:30多個參賽單位,除了火車頭體協(xié)因孫英杰吃藥露餡不能獲獎以外,包括孫福明、劉永福所在的遼寧代表團一個也不能少地一家一面大錦旗,回憶起當時通過電視直播看到的頒獎場面,給人的印象不是莊嚴神圣,而是滑稽可笑。對這種“排排坐,吃果果,你一個,我一個,大家都快活”的玩意兒,叫它“大鍋飯”可以,稱其“平均主義”也行,但和表彰先進的獎勵卻絕對不是一回事。要知道,在任何領域里,先進都只能是少數(shù);人人有份的獎勵,其實質是對真正的先進的抹殺。
當然,有關方面也許會辯解說∶我們的這個體育道德風尚獎本來就不是獎勵先進的,只要不缺德,參賽的代表團都可以得。就算認可此種說法,遼寧代表團居然獲獎也讓人不能不大搖其頭。看來,在有權頒發(fā)這個獎項的那些人的心目中,“不缺德”的底線也實在是太低了。事實上,孫福明假摔再加上劉永福大放厥詞暴露出來的,是一種不把道德放在眼里、不把法規(guī)放在眼里、不把觀眾放在眼里的驕橫,比起孫英杰的偷偷摸摸吃藥來,更顯惡劣,是不折不扣的十運會丑陋之最。十運會落幕以后,《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搞了一次問卷調查,2005年12月5日公布的結果顯示,在十運會的諸多賽場鬧劇中,最令公眾感到憤怒的也正是孫福明假摔事件。為什么十運會體育道德風尚獎的評定竟然如此漠視道德、背離民意,有關方面的官員,難道可以不履行向民眾作出誠懇說明的義務嗎?
在《中國青年報》12月5日公布的調查結果中,有525%的人在看了十運會的比賽以后認為,近十年來中國職業(yè)體育的道德水平逐漸敗壞;同時,有802%的人認為“賽場上體育精神最重要”??磥?,尊重民情,順應民心,切實抓一抓競技體育領域里的道德建設,應該是國家體育總局的當務之急。否則,盡管中國在奧運會上獲得的金牌數(shù)量一屆比一屆多,但光環(huán)再燦爛怕是也無法掩蓋體育道德缺失的陰影;更何況聽任這種陰影的發(fā)展,最后還勢必會導致光環(huán)的徹底褪色。
本欄目責任編輯 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