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勤 丁 理
上海的姐妹——巴塞羅那
在巴塞羅那生活過的人常這么說:“如果你想在這里做一番事業(yè),一定要有超出常人的意志力。因為每個晚上這里都有數(shù)不清的狂歡聚會圍繞著你。”即使是佛朗哥?巴蒙德統(tǒng)治的法西斯最黑暗年代,巴塞羅那人仍然擁有好幾個情人。在這塊美妙的土地上,你可以放縱自己的感官,盡情享受生活中的每一種樂趣。
巴塞羅那是西班牙最大的港口和工業(yè)城市,具有主要的經濟地位。同時,也是西班牙的文化古城。市區(qū)依山瀕海,地勢雄偉。不論什么時候到巴塞羅那,也不管走到哪個角落,都能體驗到這座城市散發(fā)出的節(jié)日般的閑散和享受氣氛?!短萍X德》的作者,西班牙小說家塞萬提斯在描繪巴塞羅那時稱贊她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然而,巴塞羅那的美不僅僅是用來觀賞,而是可以用來享受的。這可能是由于她靠近法國,兼有著法國的浪漫和西班牙的熱情,讓人難以抗拒她的致命誘惑。
神圣家族大教堂(Sagrad6Famil—ia)是巴塞羅那的標志性建筑,這是西班牙天才的新潮派建筑大師安東尼?高迪最后的遺作。教堂始建于1882年,1926年高迪因車禍喪生。在40多年中,這座新哥特式建筑造起了3個華麗的大門和4座100多米高的塔樓,以后逐年增建,但是,因為資金等問題至今未能竣工。這也是一座有極大爭議的建筑,有人為她瘋狂,也有人嗤之以鼻,形容那四個高高的尖塔像四塊餅干。但是不管怎樣,巴塞羅那人認同了這座建筑,選擇用她來代表自己的形象。
市中心有開闊的加泰隆尼亞廣場(P1azaCatalunya)和面向地中海的和平之門廣場(Plaza Puerta de 19 Paz),據(jù)說500多年前,哥倫布就是從這里揚帆起航駛向地中海,后來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
在這兩個廣場之間就是著名的蘭布拉大街(TheRambla)。這是一條由鮮花組成的步行街,路邊都是各種花鋪,芬芳四溢。拉琴的、素描的、扮活雕像的和擺地攤的,整條大街充滿了明快的生活樂趣。穿著隨意、不拘小節(jié)的巴塞羅那人悠閑地在這里游蕩,令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羨慕不已。
2001年11月,上海與巴塞羅那正式簽署了建立友好城市關系的協(xié)議書。
如果你還沒有機會到西班牙的蘭布拉大街逛一逛的話,也不要緊。在上海的奉賢區(qū)奉城新鎮(zhèn)正在興建一條2.7公里,完全模仿巴塞羅那的“蘭布拉大街”。按照奉賢區(qū)的市政規(guī)劃,奉城新鎮(zhèn)的城鎮(zhèn)布局和建筑風格將原汁原味地體現(xiàn)西班牙的城鎮(zhèn)風貌。到時候,去一次奉城新鎮(zhèn)可能多少可以體驗一回西班牙的建筑韻味,當然,屆時奉城新鎮(zhèn)能否真正演義出西班牙的風土人情就讓我們拭目以待了。
美食天堂里的小酒館
2006年4月,由國際權威性的英國《餐館》雜志主辦的世界最佳餐館評選中,西班牙的“牛頭犬”(E1Bulll)餐館挫敗了一直以“蝸牛麥片粥”等招牌菜居于榜首的英國“肥鴨”餐館,摘取了世界最佳餐館的桂冠。排在這個排行榜前十名的有法國、美國、澳大利亞、摩納哥的餐廳,同時,還有另外兩家西斑牙餐廳。
1962年Ferran Adria先生在一處孤立的西班牙海灣邊開設了這家“牛頭犬”餐廳,每晚只能接待五十人。到了2003年,已經有40萬世界名流們要求訂餐,但全年僅能滿足8000人就餐。而且“牛頭犬”冬天是關門謝客的,他們把工作轉向試驗。它擁有高科技實驗室,由專家小組為食物進行營養(yǎng)分析甚至DNA測試。為創(chuàng)新25—50道菜,至少要做5000次試驗,平均算來,成功率只有0.5%-1%。與其說是餐飲不如稱為科研?!稌r代》雜志評論說,哪怕那些吹毛求疵的批評家們也不得不承認,“牛頭犬”已經變成了世界各地美食家們的朝圣地。
即使這樣世界公認的一流餐廳,現(xiàn)在每頓每人平均花費只有145歐元(不含酒水),這個價格包括至少25道菜,平均每道菜大概是5至6歐元。其實,目前來說,“牛頭犬”把每道菜的價格提升一千倍也肯定天天滿座,但它堅持要將消費價格保持在每個工薪民眾都能享用的水平上。說實在的,雖然上海的餐飲業(yè)也稱得上豐富多彩,但是,不論菜系是什么風格,一直沒有見到一家能達到如此境界的餐廳。
“牛頭犬”餐廳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西班牙人對美食的追求完全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我們在采訪西班牙駐上海領事館亞歷杭德羅?阿爾瓦岡薩雷斯總領事時,他就告訴我們,西班牙到處都是各式各樣的餐館。人們工作非常勤奮,但也很享受生活。一到周末,所有西班牙人都會去餐館聚在一起。即使平時時間,人們在一二十分鐘休息的時候也會跑到街角的小酒館喝上一杯,一般來說,只要付一杯酒的價錢,幾十種的小菜是隨便吃的,當然即使有的店對小菜收費也是象征性的一兩歐元。
雖然路邊有數(shù)不清的小酒館,但每一家都試圖把食物做得獨特精致,有的餐館因某樣小吃受歡迎后就將自己的店名更改為那種小吃的名字。
西班牙人稱酒吧為Bar,也稱為Cerveceria(啤酒館)、Cafeterla(咖啡館)和T9berna(酒館)。在春光明媚的季節(jié),還會有一種稱為TerraZa的露天酒吧擺在街頭,人們邊喝邊欣賞街景,十分休閑怡然。和上海為白領用來炫耀而裝飾豪華、消費昂貴的酒吧截然相反,西班牙樸素的招牌和古典的陳設,完全是為百姓享用的,同時也體現(xiàn)著它經過了漫長的歷史,仍保存著昔日的風貌神韻。對西班牙人來說,在酒吧喝酒其意義遠遠大于酒本身,他們在這里更重要的是與各種人溝通,享受生活??赡芘c某幾個人海天熱火朝天地聊了三年,也未必知道對方的名字和住在哪里。這就是西班牙人對生活的熱情!
三毛的畢加索
“我對自己說:將來長大了,去做畢加索的另一個女人。急著怕他不能等,急著怕自己長不快?!比⒉恢皇窃跁镞@么寫,她后來真的從臺灣移居到了西班牙。
13歲那年,三毛偶然看了一本畢加索的畫冊。畢加索的作品頓時征服了三毛,她說:“愛!就是這樣的,就是我想看到的一種生命?!焙髞硭K于弄到了一張畢加索別墅的照片,她反反復復地端詳它、撫摸它、愛撫它。這張照片是她心中無比圣潔的城堡。而這一年畢加索77歲。
人們問她為什么這么多國家偏偏選中了西班牙呢?她說從小的愿望是嫁給畢加索當妻子,雖然后來她沒有趕上與畢加索一起生活,但還是嫁給了一位西班牙的丈夫——荷西。
畢加索是西班牙人的驕傲,跟一生窮困潦倒的文森特?凡高不同,畢加索的一生輝煌之至,他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活著親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進盧浮宮的畫家。問起他創(chuàng)作的秘訣時,畢加索說:“我的每一幅畫中都裝有我的血,這就是我的畫的含義?!?/p>
除了畢加索以外,西班牙的弗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