弭寶國 趙文琳
一、傳統(tǒng)實驗方法存在的不足
“驗證機械能守恒”是高中階段的重點實驗,傳統(tǒng)的實驗方法存在著如下不足:(1)由于打點計時器的表面沒有溝槽可以嵌位,使用十字夾固定打點計時器時,很難保證打點計時器的水平、豎直。而打點計時器的“低頭”、“側(cè)身”對打點的準(zhǔn)確性影響很大。(2)手提紙帶釋放時,很難保證手的穩(wěn)定性,致使第一個點打成一堆。(3)有的同學(xué)釋放紙帶時不果斷,拖泥帶水,致使前幾個點間距比正常值小。
二、改進(jìn)方法
鑒于此,筆者本著簡單實用的原則,對實驗進(jìn)行了重新設(shè)計,有效地克服了上述不足,取得了較好的實驗效果。
如圖1,用2.5cm×3cm的木料制作一個高120cm、寬30cm的木架,并確保木架的方正、豎直。在中間加一寬度為6cm的橫梁,在此橫梁的下邊緣固定一塊寬4厘米的三合板條,用以托住打點計時器。為保證紙帶豎直,在上橫梁的側(cè)面固定一塊兒厚度和打點計時器厚度相等的木條(厚約1.0厘米),把一個小鐵夾用木螺絲穩(wěn)定地固定在該木條上(注意:不能讓小鐵夾活動,否則仍不能避免紙帶震動)。左右調(diào)整打點計時器的位置,使紙帶保持豎直,并在中間橫梁上做標(biāo)記。
三、實驗步驟
1.實驗時按所作標(biāo)記放置打點計時器,并用U型夾固定,連接導(dǎo)線。
2.穿紙帶,掛重物。
3.一手接通電源,另一手迅速釋放紙帶。
4.關(guān)閉電源,揀起紙帶研究。
5.重復(fù)以上步驟再作幾次,選擇第一、二點間距接近2毫米且點跡清晰的紙帶進(jìn)行研究。
四、注意事項
1.要選擇第一、二點間距接近2毫米的紙帶。因為打點時間間隔為0.02秒,由自由落體運動公式:h=1/2gt2=0.5×9.8×0.022=2毫米,所以,紙帶第一、二點間隔接近2毫米,說明紙帶是在打第一個點的瞬間下落的,否則就說明紙帶下落晚了一步,第一、二點時間間隔小于0.02秒,這是由打點和釋放不能精確同步造成的,本套儀器無法克服。
2.釋放紙帶時一定要先打開打點計時器的電源,后釋放紙帶。并且要做到果斷、迅速、平穩(wěn)。
3.釋放紙帶時不要追求打開電源和釋放紙帶的同步,因為這樣做往往不能同步,造成第一、二點間距大于2毫米,這是先釋放,后打點造成的,這樣的紙帶不能用。
(責(zé)任編輯孫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