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心理學認為:人生的追求是一種求得成功的樂觀動機。這種動機能促使人在相關的活動中奮發(fā)努力,勇往直前。正是有了這種樂觀的力量,才會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人生傳奇。倘若失去了這種樂觀力量,人在現(xiàn)實面前則會變得軟弱無力,而這樣的人生必然是一場失敗的悲劇。
曾聽說過這樣一件事。很早以前,國畫大師黃永玉帶著他的畫作來到北京。他住在一間不但陳舊不堪、蛛絲網(wǎng)結,而且四壁連一扇窗戶都沒有的房子里,沉悶與壓抑可想而知。但是,黃永玉沒有嫌棄這間小屋,他環(huán)顧四壁,哈哈一笑,拿出一張潔白的畫紙,貼在墻上,然后信手在上面畫了一扇窗戶,栩栩如生。頓時,他就覺得屋外的暖暖陽光正透過窗欞涌進他的小屋,小屋頓顯生機勃勃。
現(xiàn)實世界就是這樣,有時,它會給我們一間沒有窗戶的屋子,但是這又有什么關系呢?我們完全可以給自己畫一扇窗戶,讓希望的陽光照亮生命。
很多時候,命運給了我們黑暗的困境,但是,并沒有剝奪我們追求光明的權利;命運給了我們坎坷的遭遇,但是,并沒有剝奪我們快樂的心境。要知道,現(xiàn)實世界給予誰的都不會太多,最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向命運低頭,而是要學會在沒有路的地方踏出一條路來,在干涸的地方掘出一口深井來。這樣,就可以汲取到甘甜的清泉,用來滋潤生命,澆灌莊園,在貧瘠的土地上營造自己的綠洲。
畫一扇窗戶給自己,決不是畫餅充饑,自欺欺人,而實際上是黃永王先生心中有一扇陽光之窗。有了這樣一扇窗,人生就有了希望、信心和勇氣。要知道,只要不泄氣,就沒有什么能將我們拋棄;只要肯努力,就一定會有花好月圓的那一天。
如何看待生活,的確與人的主觀世界有關。只有精神不倒,樂觀地生活著,才會有真正的、最后的成功。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能看到這樣的情形:一些人總是樂呵呵地做事,事情明明失敗了,可他仍然能從別人寬慰的言辭中獲得勇氣;在他人看上去似乎微不足道的事,他自己干起來卻干勁十足;對自己的失敗并不過分在意,但對成功卻懷有無限希冀;他的樂觀常常感染別人,這種自我平衡的心態(tài),支撐他樂觀地面對這個世界。而懷有另一種心態(tài)的人則不然,他們遇事時總是驚慌失措,他們將每一件具體事的得失看得極重,而且常常會鉆牛角尖,所以,總是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孤立成自己人生某個階段的全部。在旁人看來并不怎么嚴重的事,在他看來似乎天塌地陷,以致寢食難安。在這些人臉上,總是一副陰云密布的樣子,使人感到壓抑。由于缺乏與他人接近和溝通,他們更難從某種狹隘的思維定勢中解脫出來。
笑是快樂的顏面流露,而快樂是幸福和滿意的心境,是一種感受和體會。生活中并不缺乏快樂,只是缺乏對快樂的感受。一個人快樂不快樂,通常不是由客觀環(huán)境的優(yōu)越性決定的,而是由自己對環(huán)境和事物的看法、心態(tài)和情緒決定的。正確的、積極樂觀的思維方式能把地獄變成天堂,快樂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只要我們心中有一扇陽光之窗,就不難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無窮樂趣。只要生活充實,有積極樂觀的追求,心中有一盞不滅的理想之燈,有一個能夠達到的臨時目標,有一顆知足常樂、安貧樂道、平常人的心,你就能夠創(chuàng)造出快樂健康的人生。
(編輯 湯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