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國人都在喊“忙”,大人忙,忙工作;小孩忙,忙讀書;經(jīng)理忙,忙應酬;職員忙,忙干活;高三學生忙,忙應對高考;小學學生忙,忙迎接將來;腰纏萬貫者忙,忙享受金錢;身無分文者忙,忙尋求生路。
乍一看,似乎舉國上下都在忙忙碌碌,毫無閑暇,但仔細一想,卻有另外一番感覺:大人工作忙,不順;小孩學習忙,不好;經(jīng)理應酬忙,無用;職員干活忙,無效;高三學生榜上無名;小學學生學業(yè)不佳;富者心煩,窮者心酸。忙幾乎只是瞎忙,毫無成效。
依我來看,國人并不忙,而是燥,心浮氣燥。力求功名,貪圖權(quán)貴,人們無閑心,也不敢有閑心,但如水中撈月之猴,只知撈,不知何為月,如此一來,只能碌而無果。
原因何在?只因國人無人去“默”,何為默?依蓋叫天先生《默》一文中所言,“默”即用心想。在冷靜之時用心去觀察,辨別,明是非,曉黑白,在什么事上都“處處入心”。
顯然,這話若用于現(xiàn)在的“忙人”身上,肯定大有其用。無論高低貴賤,男女老少,在閑暇之余,都應“默”:沉下心,放下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
“默”工作,明白輕重,懂得取舍,收放自如,工作才順利;“默”學習,知曉重點,掌握方法,學習才能好;“默”交際,知人心善惡,與真心朋友交往,與險惡小人疏遠;“默”生活,懂得從容面對,去真正地享受,既應變職場,又享受生活;“默”處境,能堅強以對,樹立信心。
一切,在心平氣和的細想之后,似乎才明白。
最近再讀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shù)》,了解“閑適哲學”,讀得慢,而且反復讀,不同的心境,讀出了不同的層面,領(lǐng)悟了不同的意味,但也只有在心平之時,才讀得出真諦。林語堂先生是懂“默”之人,在他的“閑適哲學”中,能看見一種不拘于繁雜世道,真正輕松下來的學問。憑我現(xiàn)在閱歷,當然只是一知半解,但此般高深難懂的學問,卻只要擁有那般心境,就能有一種心靈的放松。每日閑暇時,都靜下心來想一想,辨一辨,就似乎從學習、生活的壓力中得到放松,以平常心去看待了。
學校:福建廈門英才學校
導師:汲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