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樹上的柿子
在韓國北部的柿子園,農(nóng)民們在采摘柿子時,總會在枝頭留下一些熟透的柿子,再好也不摘。因為這里是喜鵲的棲息地,每到冬天,喜鵲都在果樹上筑巢過冬。據(jù)說,有一年冬天,天特別冷,下了很大的雪,幾百只找不到食物的喜鵲一夜之間都被凍死了。第二年春天,柿子樹上重新吐綠發(fā)芽、開花結果了。但就在這時,一種不知名的毛蟲突然泛濫成災。柿子剛剛長到指甲大小,就被毛蟲吃光了。那年秋天,這些果園沒有收獲到一個柿子。直到這時,人們才想起了那些喜鵲:如果有喜鵲在,就不會發(fā)生蟲災了。從那以后,每年秋天收獲柿子時,人們都會留下一些,作為喜鵲過冬的食物。在人生收獲的季節(jié)里,別忘了給別人留一些“柿子”在樹上,因為,給別人留有余地,往往就是給自己留下了生機與希望。
沙漠中的樹
有一老一少兩個人同時在沙漠里種胡楊樹。那個年輕人待樹苗成活后,每隔三天就要來給它澆水。而那位老人一等到樹苗成活,就來得很少了。即使來了,也只是把被風刮倒的樹苗扶一把,不澆一點兒水。轉眼三年過去,兩片胡楊樹都長得有海碗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塵暴,第二天風停后,兩人驚訝的發(fā)現(xiàn):年輕人種的樹幾乎全被風刮倒了,有的甚至連根拔起;而老人種的樹,只是被風吹折了一些樹枝和樹葉。年輕人很詫異,問其原因,老人道:“你經(jīng)常給樹澆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處扎。而我把樹栽活后,就不再去理睬它,逼得它們恨不得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這么深的根,這些樹怎能輕易被暴風刮倒?”樹似乎與人近似,對它太殷勤了,就培養(yǎng)了它的惰性;人似乎與樹相像,四周的人都對他呵護有加,他就不會具有遭遇各種各樣挫折的心理準備及對變化莫測社會的戒備。
送與獎
學校的外教買了一大袋地球儀,準備獎給他的學生,一個老師的小孩看見了,便想讓老外送一個玩玩,老外不肯,小孩就把當老師的母親請來,但老外仍然不肯。母親生氣道:你真不給面子,一個地球儀值幾個錢。老外想了想說:你讓小孩說五個單詞,我就給他一個。好在小孩伶俐,不到兩分鐘,現(xiàn)教他的五個英語單詞全會說了。老外除了白送一個地球儀,還高興地低下頭,親了親小孩的臉蛋。同時,老外說:白送東西給人,是對人的一種侮辱。因為送的意味是施舍。只有在別人取得了成績時,我們把東西送給他,這才是對別人的鼓勵,作為教師永遠只能獎,不能送。
兩棵銀杏樹
兩棵銀杏樹被同時種在院子里,其中一棵想獨占院中的風景,不想和別的同類平分秋色,于是它把自己的根須伸向對方,竭盡全力搶食土壤中的營養(yǎng)……半年時間過去了,另一棵銀杏樹不堪凌辱,貧病交加,抑郁而死。這棵樹竊喜不已,它終于可以一棵獨秀了。然而這時它驚訝的發(fā)現(xiàn),主人正自語著舉起镢頭:“唉!你們本是雌雄異株,光要你一棵也不會結果了,還是砍掉吧!”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這棵銀杏樹明白了,是自私狹隘的心胸斷送了自己。
酒會
有十個老頭,相約每人帶一壺酒來開個酒會。一個老頭有私心,他想,不是十個人帶酒嗎?如果我?guī)ヒ粔厮?,誰也不會知道。于是,這個老頭就真的灌了一壺白開水去。到了喝酒的時候,這個老頭從酒桶里倒出一杯酒來,興致勃勃地抿上一口,發(fā)現(xiàn)這酒連一點酒味也沒有。老頭明白了,原來大家都想到一塊去了。再看其他九個老頭,果然都在那里夸獎:“這酒真好,真好!”把一個期望中的美妙的酒會,開成了一個灌白開水兼說假話的會,初看是人的誠信的失敗,其實,要開好酒會,除了誠信,我們?nèi)粲弥贫葋砑s束,也即當時大家商量好,各人帶的酒必經(jīng)其他人驗證后才能往大酒桶里倒,這樣,大家喝到嘴里的就絕對會是酒了。
運氣
白鷺單腿獨立,一動不動地呆在淺水邊,耐心地等待魚兒游到身邊。魚鷹飛來,好心地勸它:“白鷺兄,你不要再靠碰運氣傻等了,還是主動去捉魚吧!”白鷺得意地說:“我們祖祖輩輩都是這樣靠運氣捕魚的,你難道忘了有人還給我們起了一個名字叫‘老等’嗎?”魚鷹懇切地說:“你們這樣捕魚雖然挺省勁的,可半天才捕獲一條魚,效率太低??!人們喊你‘老等’,是嘲諷你??!還有什么值得夸耀呢?”魚鷹再三勸說,白鷺就是不聽。魚鷹只好飛走了。傍晚,魚鷹捕到了很多大魚,而白鷺只捕到兩條小魚,它羨慕地問:“我們都捕了一天的魚,為何運氣竟如此懸殊?”魚鷹感慨地說:“因為我把運氣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你卻把自己交給了運氣!”
知人善用
唐德宗時,韓晃曾任三吳節(jié)度使。凡是他所征召的賓客,他都能根據(jù)他們的才干器識,恰當?shù)赜枰允褂?。有一次,一個老朋友的兒子來投靠他,但這人卻沒有什么特殊技能。一天,韓晃讓他參加宴會,他居然從始至終端坐在席上,沒有和別人交談一句話。韓晃注意到這一點,事后將他安置在軍中,讓他看守倉庫大門。這個人每天一進入帷帳,一直端坐到太陽落山,官吏和士兵都沒有敢隨便出入的。一個人此方面的缺點,在彼方面可能就是他的長處,能夠知人并善用其一技之長,天下就不會有人被埋沒和遺棄了。
敗在一撇
1930年4月,閻錫山、馮玉祥結成反蔣聯(lián)盟,發(fā)動了討蔣的中原大戰(zhàn)。閻、馮兩部預定在豫、晉交界處的沁陽會師,以求一舉聚殲河南的蔣軍。誰料到,馮的參謀在擬制命令時,誤將“沁陽”寫成“泌陽”,正巧河南南部有泌陽一地,與沁陽相隔數(shù)百里。結果,馮部誤入泌陽,貽誤了聚殲蔣軍的有利時機,使閻、馮聯(lián)軍處處陷于被動,導致聯(lián)合作戰(zhàn)的失敗。一場戰(zhàn)爭竟然失敗在一撇上,實在讓人難以想象??梢?,做任何事情粗心大意是要出差錯的。
美中不足
傳說我國古代有四大美人,她們是楊貴妃、西施、貂禪、王昭君。她們的美可以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但據(jù)說她們每個人亦有不足:楊貴妃腋下有狐臭,所以不得不濃施粉黛;西施有心絞痛,就露出了以手捂胸的病態(tài)狀;貂禪是個吊肩膀,穿衣只好墊肩;王昭君一只腳大一只腳小,平時只好長裙曳地,不露雙腳。絕代佳人亦有不足之處,可見世上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是人都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但人總不能因為有一些不完美就不在世上為人,關健在于想辦法彌補自己的不足。
安全島
世界著名的航海家托馬斯·庫克船長曾經(jīng)在他的日記里記錄了這樣一次令他百思不解的奇遇:一次,當他率領船隊航行到大西洋中央時,浩翰無垠的海面上空出現(xiàn)了一個龐大的鳥群。數(shù)以萬計的海鳥在天空中久久盤旋,并不斷發(fā)出震耳欲聾的鳴叫。更奇怪的是,許多鳥在耗盡了全部體力后,義無反顧地投入茫茫大海,海面上不斷激起陣陣水花……原來,海鳥們葬身的地方在很久前曾經(jīng)是個小島。對于來自世界各地的候鳥來說,這個小島是它們遷徙途中的一個落腳點,一個在浩翰大海中不可缺少的“安全島”。然而,在一次地震中,這個無名的小島沉入大海,永遠地消失了。在千百年來形成的慣性的驅使下,遷徙途中的候鳥們依然一如既往地飛到這里,希望在這里能夠稍作休整,擺脫長途跋涉帶來的疲憊,積蓄一下力量開始新的征程。但是,在茫茫的大海上,它們卻再也無法找到它們寄予生的希望的那個小島了。早已筋疲力盡的鳥兒們只能無奈地在它們心目中的“安全島”上空盤旋、鳴叫,盼望著奇跡的出現(xiàn)。當它們終于失望了的時候,全身最后的一點力氣也已經(jīng)耗費殆盡,只能將自己的身軀化為汪洋大海中的點點白浪,營造出一個個瞬息即逝的“小島”……
權威
英國大哲學家羅素有一次在中國講學,聽講的大多數(shù)是社會科學工作者。羅素登上講臺后,首先提出一個問題:2+2=?這本是一道連小學生也能夠回答的問題,但在座的人卻認為,羅素是世界上大名鼎鼎的哲學家,此題決不會那么簡單,于是面面相覷,無人敢答,最后還是羅素自己說:2+2就是等于4嘛。對于權威的迷信,會束縛人們的思想,扼殺人的智慧,窒息人的創(chuàng)造力。
位置
兩只老虎路過一片肥美的草地,其中的一只老虎見這里環(huán)境優(yōu)美,便留戀起來。另一只老虎勸說道:“老兄,這里雖然景色不錯,但據(jù)我觀察,這里并不見一只牛羊,它根本不適合我們生存啊?!蹦侵焕匣⒉宦?,在草地上居住了下來,結果沒幾天就餓死了。他人的天堂,也許就是我們的地獄。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根據(jù)實際找準自己的位置。
蝦子和螃蟹
蝦子見螃蟹身上有時呈現(xiàn)出好看的紅色,很是羨慕,便問這樣的紅色是怎樣得出來的。螃蟹告訴蝦子,它常常跑到陸地上曬太陽,當強烈的陽光照耀著它時,身上便呈現(xiàn)出好看的紅色。蝦子聽后,興奮不已,一躍跳到了岸上,也學著曬起了太陽,結果卻被曬死了。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迷失自我的過程,也是釀造悲劇的過程。
經(jīng)驗
野兔不管走得多遠,都會順著原路的足跡走回去。野兔認為,來路沒有遇到什么危險,順著來路回去也一定很安全。有經(jīng)驗的獵手利用野兔的這一心理,在野兔留下足跡的路上設下獸套,結果野兔總是活活地被擒。全靠經(jīng)驗辦事,總有一天會摔倒在經(jīng)驗的路上。
揚短避長
日本有一家企業(yè),生產(chǎn)圓珠筆。然而投放市場后,圓珠筆芯中的油墨沒使用完,筆芯上的圓珠就壞了。為此,廠家不惜重金請來許多專家對筆芯上的圓珠質(zhì)量進行攻關。但是作了很多努力,效果都不理想。專家斷言:只能改進到目前這種效果了。廠家萬分苦惱,圓珠筆生產(chǎn)陷入了困境。后來,這家企業(yè)的一名普通的操作工竟然用了一個極為簡單的方法,輕而易舉地解決了這個令許多專家都束手無策的難題。他只是將筆桿截去一段。這樣,筆芯上的圓珠報廢時,油墨也正好使用完。這家企業(yè)憑借這個簡單得不可思議的辦法,終于走出了困境,贏得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其實,這位工人與專家的不同之處,就在于逆向思維。專家們把精力都習慣地集中在揚長避短上,所以久攻不克;這位工人的方法則是反其道而行之——揚短避長。有時候遇到問題想不到解決的方法的時候,要好好想想是不是你的長處成為你前進的阻力,需要避長揚短。
請求
一個在柏林飽受歧視的波蘭學生曾去拜訪愛因斯坦,請愛因斯坦為他寫一封推薦信,使他能夠順利地在柏林求學。問清緣由后,愛因斯坦答應了他的請求,為他起草了一份熱情洋溢的推薦信。拿到推薦信之后,滿懷感激之情的年輕人又提出了一個請求:“能不能給我一張有您簽名的照片?”他決定永遠記住這個慷慨幫助他的名人?!昂玫摹?,愛因斯坦接著說,“但是你得答應也送我一張有你簽名的照片,這樣才平等?!本褪沁@句話改變了這位青年的一生。拿到推薦信后,這個年輕人順利進入了柏林一所名牌學校。他發(fā)奮學習,畢業(yè)后成了愛因斯坦的得力助手,并且以一篇《麥克斯韋場方程的非線性概括》一文揚名天下。他就是后來飲譽物理學界的著名科學家英費爾德。心存對弱者的尊敬而不是同情,以平等地給予代替施舍,這樣,你就會發(fā)現(xiàn),最令人折服的不是你給予的東西,而是你給予時的姿態(tài)。正是因為時時尊重他人,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愛因斯坦才成為極其受人愛戴的科學家。
超越自卑
從自卑中超越走向成功的例子,在世界知名人物中比比皆是。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文學家盧梭,曾為自己出身孤兒,從小流落街頭而自卑;存在主義大師、作家薩特,兩歲喪父,左眼斜視、右眼失明,失去親情與身體的殘疾使他產(chǎn)生了極重的自卑;法國第一帝國皇帝、政治家、軍事家拿破侖年輕時曾為自己的矮小和家庭而自卑;美國英雄總統(tǒng)林肯出身農(nóng)莊,9歲喪母,只受過一年學校教育就下田勞動,林肯曾深深為自己的身世而自卑;日本著名企業(yè)家松下幸之助,4歲家敗,9歲輟學謀生,11歲亡父。自卑一直是他們前進的動力。正是因為戰(zhàn)勝了自卑,他們才有了最后的成功。自卑是自信的俘虜。一個人當樹立起自信之后,自卑必然會煙消云散,走出一條從自卑到自信,從失敗到成功,從渺小到偉大的光華燦爛之路。這條路人人都可以走,只要相信自己,并愿意改變自己,就能走上一條通往成功的大道。
種子法則
如果仔細觀察,你就會發(fā)現(xiàn),每棵蘋果樹上大概有500個蘋果,每個蘋果里平均有10顆種子。通過簡單的乘法,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一棵蘋果樹有大約5000顆種子。你也許會問,既然種子的數(shù)目如此可觀,為什么蘋果樹的數(shù)量增加不是那么快呢?原因很簡單,并不是所有的種子都會生根發(fā)芽,它們中的大部分會因為種種原因而半路夭折。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我們要想獲得成功、實現(xiàn)理想,就必須經(jīng)歷多次的嘗試。這就是“種子法則”。參加20次面試,你才有可能得到一份工作;組織40次面試,你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滿意的雇員;跟50個人逐個洽談后,你才有可能賣掉一輛車、一臺吸塵器或是一棟房子;交友過百,運氣良好的話,你才有可能找到一個知心好友。其實最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播撒種子最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