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丁
觸電是指一定強度的電流通過人體時造成的機體損傷及功能障礙。
常見的觸電方式
單相觸電人體接觸一根電線,電流通過人體,經(jīng)皮膚與地面接觸后由大地返回,形成電流環(huán)形通路。這是最常見的觸電方式。
二相觸電人體的兩個不同部位同時接觸同一電路上的兩根電線,電流從一根電線傳入人體,再從另一根電線傳出,于是在人體內部形成環(huán)形電路。
跨步電壓觸電 一根電線斷落在地上,以電線落地處為中心,形成直徑約20米的、由中心向四周電壓逐漸降低的電位差,稱為“跨步電壓”。當人走進此跨步電壓范圍時,如果雙腳相距>0.8米,且同時著地,即可因電位差存在而觸電。這種觸電越靠近中心越重,跨步越大越重。
電流通過人體可引起兩種損害
全身性損傷 也叫電擊傷。輕度電擊傷可出現(xiàn)短暫的面色蒼白、呆滯、對周圍失去反應;嚴重者可出現(xiàn)昏迷、心室纖顫、瞳孔擴大、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局限性損傷 也叫電燒傷。主要表現(xiàn)為接觸電線的局部(如手)形成電灼傷,相當于Ⅲ°燒傷。
觸電的急救處理
電擊傷 如果發(fā)生單相觸電或二相觸電,由于交流電可引起肌肉持續(xù)性痙攣收縮,致使手部緊緊抓住電線,越抓越緊,自己難以脫離電源。此時搶救:①首先要使傷者盡快脫離電源。最好的辦法是關閉電源、切斷電路;如果難以關閉電源,應使用絕緣物體將傷者挑推離開電源,也可用干燥絕緣的繩索套在傷者身上,將其拉離電源。救助者切不可直接徒手牽拉,以防救助者自身受到電擊威脅。總之,在將傷者脫離電源過程中,要注意兩點:一是避免給傷者造成其他傷害;二是救助者注意自身安全。②脫離電源后,使傷者仰臥位,頭向后仰,清除口腔異物,保持呼吸道通暢;松解上衣領口和腰帶以利呼吸。③若傷者呼吸心跳停止,應立即實施復蘇術。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對電擊傷引起的呼吸心跳停止所進行的復蘇搶救,切不可輕易放棄,要堅持不懈地進行相當長一段時間。因為其搶救成功的希望要比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停止大很多。
電燒傷電接觸燒傷的突出特點:①電流導入人體后,因不同組織的電阻不同,局部損害程度有較大差異。電阻大的部位,局部產(chǎn)熱高,損害重;電阻低的組織則損害較輕。不同組織的電阻大小順序是:骨>脂肪>皮膚>肌腱>肌肉>血管>神經(jīng)。②電流通過人體有“入口”和“出口”,入口傷勢較出口重。入口常炭化,燒傷可深達肌肉,甚至骨周圍。
對電燒傷的急救,除了及時脫離電源之外,對較大面積的燒傷局部要臨時固定,傷口行一般消毒處理后,速送上級醫(yī)院處理;較小面積的燒傷可以按照一般Ⅲ°燒傷就地處理,創(chuàng)面形成的硬痂應注意切開減壓,然后嚴格消毒、包扎。因當時不易確定傷及范圍,3~4天后應再行探查,繼續(xù)清創(chuàng)。在觀察過程中一定要警惕繼發(fā)出血,床旁常備止血帶或止血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