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鴻儒錢鐘書先生去世后,冰心老人嘆息不已,她說了這樣一句話:“當代中國不缺少知識分子,缺少的是士?!甭牶蟀l(fā)人深思,我想名人的魅力就是士的精神吧。于是,我打開歷史的畫卷,尋覓“士”。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士的偉大人格。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學”,下學人事,上達天命。他抱道救世,周游列國;他身體力行,問禮從政;他誨人不倦,獻身教育。他開創(chuàng)的儒學之道仰之彌高。他不愧為至圣先師,士中之圣。孔子便是我人生的第一盞引航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士的博愛胸懷。孟子主張“仁政”,宣揚“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那寬厚博大的愛使他成為士中亞圣。孟子“舍生取義”的精神與孔子“殺身成仁”的思想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準則,激勵著歷代仁人志士為國捐軀,慷慨赴難。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士的情懷。杜甫自幼好學,七歲學詩,讀書破萬卷,下筆驚天地、泣鬼神。他一生窮困潦倒,但他有一顆赤忱的愛國之心,這也正是他成為士中詩圣,為世人仰慕的原因。
“橫眉冷對千夫指”、“我以我血薦軒轅”是士的豪邁氣概。魯迅二十一歲時東渡扶桑,學習醫(yī)學。他看到國人精神上的愚昧無知后,棄醫(yī)從文,醫(yī)治國人的精神“傷病”。他心系民族大業(yè),不計個人安危,被譽為“民族魂”,是士中“猛士”、“斗士”。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士的偉大人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士的博愛胸懷;“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士的情懷;“橫眉冷對干夫指”,“我以我血薦軒轅”是士的豪邁氣概……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評]文章的主旨明確,重點突出。小作者緊密圍繞“士的精神”這一中心,從一代鴻儒錢鐘書先生去世說起,以時間為序,借孔子、孟子、杜甫、魯迅等歷史名人的思想來詮釋士的精神。小作者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敏銳的洞察力和過人的才氣,他揮動手中之筆,旁征博引,開合自如,張弛有致。文章字里行間充滿了磅礴的氣勢,讀來如天風海雨,氣勢逼人,令人不忍釋卷。
(炳明摘自《同學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