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近幾年全國各地的中考語文試題,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的語言運用題,考查內(nèi)容多樣,形式靈活,正逐漸成為中考語文試題中最活躍,最具人文關懷,最富創(chuàng)意的部分。
這種題型導向性強,體現(xiàn)了學生關注社會,認識生活,體驗情感,參與實踐,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類題的命題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修改病句
例如:濰坊市“積累與運用”第4題。
①當我們騎馬越過崇山峻嶺駛向阿根廷一側(cè)的時候,在參天大樹形成的綠色拱頂下碰上了一個障礙。②那是一棵大樹的根。③它阻斷了我們的去路,比我們的坐騎還高。④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動用了斧子,才得以通過。
(1)句子成分殘缺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語序不當?shù)囊痪洌篲___________________.
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第①句改法:把“當我們”改為“我們在”,或者在“在參天”或者在“碰上了”前面加上“我們”。
語序不當?shù)囊痪洌喊选氨任覀兊淖T還高”放在“阻斷我們的去路”前面。
【考點提示】
本題考查的是常見病句類型中的“成分殘缺”與“語序不當”兩項。第①句“當”的存在使本句缺少主語,因此要去掉。第③句的兩個分句不合邏輯順序,因此要調(diào)換位置。
【應試策略】
這種題型在今年的中考題中出現(xiàn)的比較多。解答此類題,需要學生準確把握病句的幾種形式:搭配不當、成分殘缺、表意不明、句式雜糅、成分贅余、語序不當?shù)?。此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些題目不僅考查語病,同時也利用語段對用錯的字、詞、標點進行考查。
二、設置情景說話
例如:哈爾濱市“積累與運用”第7題。
幾個中學生在放學后的路上發(fā)現(xiàn)了一只受傷的鴿子,他們好奇地圍上去,其中一個同學說:“我來把它的毛拔光,看看它還能不能活。”
你要阻止他的形為,可以這樣對他說:____________________?!緟⒖即鸢浮柯?/p>
【考點提示】
本題不但考查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說理能力,而且答題的過程中又是對學生很好的一次愛護動物、同情弱小的情感教育。
【應試策略】
這種題型除了要切合所給的情境外,觀點要鮮明,措詞要委婉含蓄,表達上要有感染力、說服力。做好這種題目,平時一定要多設置一些不同的情境進行訓練,培養(yǎng)語感。
三、仿寫句子
例如:萊蕪市“積累與運用”第5題。
彩虹,經(jīng)過與雷電激戰(zhàn)之后才出現(xiàn);
理想,經(jīng)過與困難搏斗之后才出現(xiàn);
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例如:經(jīng)過與挫折抗爭之后才出現(xiàn)。
【考點提示】
本題考查的是修辭與句式的運用。
【應試策略】
仿寫題要注意兩方面,形似和意通。形似即結(jié)構(gòu)、修辭手法、句式相同;意通即意思要通順流暢。在平時的閱讀和練習中,要注意大量積累詞語,恰當組合,尋找各種各樣的句型,進行仿造,即學會用別人的瓶,裝自己的酒。
四、詩歌鑒賞
例如:揚州市試題。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1.這首詩的首聯(lián)寫出了詩人怎樣的遭遇。
2.這首詩雖含憂傷,但更見豁達,請結(jié)合畫線句,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詩人遠離京城,身處荒僻之要,長期被棄用。
2.(1)“沉舟”“病樹”是詩人自喻,飽含感慨身世,惆悵憂傷之情;(2)但他對未來并不失望,堅信“沉舟側(cè)畔”,必然有“千帆”競渡,“病樹前頭”終究會“萬木”爭春。表現(xiàn)出詩人豁達豪邁的胸襟。
【考點提示】
本題考查的是學生對所學詩歌的理解感悟能力。
【應試策略】
這種題型近年來考題較多,除了以上這種形式,也有通過選擇題考查的,以及通過比較閱讀方法與文言文、散文一起欣賞的。做好這類試題,關鍵是平時的積累,大量閱讀,廣泛涉獵。復習備考時,要在老師的指導下,運用各種有效的方法理解記憶,掌握相關的背景知識,掌握鑒賞詩詞的一些表達技巧,如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表現(xiàn)手法(聯(lián)想、想象、象征、照應、抑揚),修辭手法(比喻、夸張、對偶、設問、反問)。
五、觀點表述題
例如:連云港市“積累與運用”第6題。
在討論“中學生是否需要課外閱讀”這一話題時,有的老師認為“需要”,有的家長認為“不需要”,作為一名中學生,你是如何看待的?根據(jù)你的議論寫一段話,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來說服他們。
【參考答案】
示例一:中學生需要課外閱讀。因為課外閱讀能擴大學生閱讀面,拓展知識;可以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提高綜合素質(zhì),促進各科學習。
示例二:中學生不需要課外閱讀。課外閱讀魚龍混雜,壞書會毒害我們的思想,中學生學習時間緊,所學科目多,不應把時間浪費在課外閱讀上,癡迷于課外閱讀,會影響學業(yè)。
【考點提示】
本題考查了學生能否提出有創(chuàng)見的觀點或思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應試策略】
今年這種考題出現(xiàn)的很多。內(nèi)容更加貼近社會生活實際。學生要結(jié)合平時的學習和體驗,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旗幟鮮明地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
六、綜合表述題
例如:彬州市“積累與運用”第10題。
為了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某校進行了一次學生對老師的不記名民意測驗,在“測驗表”的附欄里,校長見到了以下一些留言。
A.老師,您上課很生動,我很愛聽。如果上課時您能關掉手機就更好了。
B.你上課不要太嚴肅,嚴肅并不等于認真。
C.老師,請你上課提問也要關照一下我們坐在墻角邊的同學。
D.王八蛋,總是跟我過不去,我希望你下崗。
(1)如果你是校長,你從這些留言中獲得了什么信息?
(2)請你在“測驗表”的附欄中給你的語文老師留一言。
【參考答案】
第一小題可以從老師和學生兩個角度去回答,只要答對一條即可。如:
(1)發(fā)現(xiàn)該校老師上課的不同風格。
(2)發(fā)現(xiàn)學生喜歡哪些老師上課,或者說哪些上課風格受學生歡迎。
(3)發(fā)現(xiàn)個別老師的教態(tài)、教學風格有待改變。
(4)發(fā)現(xiàn)該校學生素質(zhì)不一,有的學生素質(zhì)很高,而另有個別學生還需要加強教育。
(5)了解到全校教師教學現(xiàn)狀。
也可以是具體到某一現(xiàn)象的,如:從學生留言中了解到有的老師上課不關手機,甚至有可能接電話。
第二小題只要真實、得體、簡明地寫出學生的心理話即可,但不得照抄原題中的話。
【考點提示】
本題是對學生“捕捉”信息及特定情境下概括表達能力的綜合考查。
【應試策略】
閱讀活動的過程大概是:接觸眾多的語言信息量_____篩選提取最有意義的信息形成觀點,化為能力。這是閱讀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中考題中,考查提取信息能力的試題經(jīng)常出現(xiàn),平時訓練中,應快速找準獲取信息的檢索區(qū)域,分清明示信息和隱含信息,從而提高對文章內(nèi)容的概括能力。
從中考語言運用命題的趨向來看,仿句正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病句修改,設置情境說話,觀點表述等依然會保留在中考試題中,而綜合語言運用題將會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