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體概說】
明代小說出現(xiàn)了空前繁榮的局面。從明代開始,小說這種文學(xué)形式才充分顯示出它的社會作用和文學(xué)價值,打破了正統(tǒng)詩文的壟斷地位,在文學(xué)史上,取得了與唐詩、宋詞、元曲相提并論的地位。
明代小說按文體總的可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通俗小說兩個系統(tǒng)。其中文言一支大體上是依循“志怪”和“傳奇”的兩種格局,注重于滿足士人的審美情趣,幾乎沒有產(chǎn)生對小說創(chuàng)作有重大影響的優(yōu)秀作品。所以相對來說,有明一代,實際上是白話通俗小說的天下,它的發(fā)展和成熟,造成了小說真正繁榮的局面。明代小說可分為四大類:以《三國演義》為代表的歷史演義小說、以《水滸傳》為代表的英雄傳奇小說、以《西游記》為代表的神話小說、以《金瓶梅》為代表的世情小說。
明代的白話通俗小說以《三國演義》與《水滸傳》這兩部相當(dāng)成熟的優(yōu)秀巨著為開端,開始了自己的發(fā)展歷程。如果按內(nèi)容和創(chuàng)作方式的差異加以分類,明代小說可分成歷史演義、英雄傳奇、神魔小說和世情小說四大分支。選擇各個朝代和不同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逐一演繹成可“補正史之闕”的歷史小說。較為重要的有余邵魚編的《列國志傳》,吳門嘯客的《孫龐演義》,據(jù)羅貫中原本改編的《隋唐兩朝志傳》,甄偉著的《西漢通俗演義》,熊大木編寫的《南北宋志傳》等。英雄傳奇小說,在白話通俗小說的發(fā)展過程中,幾乎與歷史演義同步。《水滸傳》是英雄傳奇的開山之作。明代其他的英雄傳奇小說,較為重要的有紀(jì)振倫校閱的《楊家府演義》,熊大木的《大宋中興通俗演義》(即《岳武穆精忠傳》),傳為郭勛所作的《英烈傳》等。神魔小說出現(xiàn),晚至明代中葉。《西游記》第一次被刊印出版,很快地帶出了一批以神魔故事為題材的作品,如許仲琳編的《封神演義》,羅懋登的《三寶太監(jiān)西洋記》,董說的《西游補》等。世情小說,亦稱人情小說。明代中晚期的世情小說,一類是以家庭生活為題材,著重通過家庭內(nèi)部的矛盾和紛爭反映世態(tài)人情,可以稱為家庭小說。《金瓶梅》就是通過描寫亦官亦商的暴發(fā)戶西門慶,相當(dāng)全面地反映了明中葉以后的社會生活的各個側(cè)面。另一類是以才子佳人為主人公,描寫他們的戀愛生活,演繹“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理想,可以稱為才子佳人小說。如荑荻散人編次的《玉嬌梨》(即《雙美奇緣》),在歌頌才子佳人的高尚和真情的同時,也揭露了世態(tài)的炎涼和人情的冷暖,具有一定的認(rèn)識意義。
【推薦文本】
除了長篇小說的迅速發(fā)展,明代也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短篇小說發(fā)展的重要時期。特別是明中葉以后,一些文人模擬宋元以來流傳的小說話本形式進(jìn)行創(chuàng)作,于是擬話本這種新型的、更為成熟的白話短篇小說應(yīng)運而生,并在明末清初形成了創(chuàng)作高潮,使古代白話短篇小說進(jìn)入了一個輝煌的時期。最有代表性的是馮夢龍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除此之外,較好的還有周清源的《西湖二集》、天然癡叟的《石點頭》。作品內(nèi)容集中于展現(xiàn)世俗生活的風(fēng)習(xí)畫面,尤以寫商人生活、市民愛情生活和揭露現(xiàn)實社會黑暗的小說,最有時代特色。
【經(jīng)典擷英】
伯牙遇知音
馮夢龍
浪說曾分鮑叔金,誰人辨得伯牙琴!
于今交道奸如鬼,湖海空懸一片心。
古來論文情至厚,莫如管鮑。管是管夷吾,鮑是鮑叔牙。他兩個同為商賈,得利均分。時管夷吾多取其利,叔牙不以為貪,知其貧也。后來管夷吾被囚,叔牙脫之,薦為齊相。這樣朋友,才是個真正相知。這相知有幾樣名色:恩德相結(jié)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聲氣相求者,謂之知音,總來叫做相知。今日聽在下說一樁俞伯牙的故事。列位看官們,要聽者,洗耳而聽;不要聽者,各隨尊便。正是:
知音說與知音聽,不是知音不與談。
話說春秋戰(zhàn)國時有一名公,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國郢都人氏,即今湖廣荊州府之地也。那俞伯牙身雖楚人,官星卻落于晉國,仕至上大夫之位。因奉晉主之命,來楚國修聘。當(dāng)時從陸路至于郢都,朝見了楚王,致了晉主之命,楚王設(shè)宴款待,十分相敬。公事已畢,拜辭楚王。楚王贈以黃金彩緞,高車駟馬。
伯牙離楚一十二年,思想故國江山之勝,欲得恣情觀覽,要打從水路而回。乃假奏楚王道:“臣不幸有犬馬之疾,不勝車馬馳驟。乞假臣舟楫,以便醫(yī)藥?!背鯗?zhǔn)奏,命水師撥大船二只,一正一副。正船單坐晉國來使,副船安頓仆從行李。都是蘭橈畫槳,錦帳高帆,甚是齊整。群臣直送至江頭而別。
只因覽勝探奇,不顧山遙水遠(yuǎn)。
伯牙是個風(fēng)流才子,那江山之勝,正投其懷。張一片風(fēng)帆,凌千層碧浪,看不盡遙山疊翠,遠(yuǎn)水澄清。不一日,行至漢陽江口。時當(dāng)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偶然風(fēng)狂浪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進(jìn),泊于山崖之下。不多時,風(fēng)恬浪靜,雨止云開,現(xiàn)出一輪明月。那雨后之月,其光倍常。伯牙在船艙中,獨坐無聊,命童子焚香爐內(nèi),“待我撫琴一操,以遣情懷?!蓖臃傧懔T,捧琴囊置于案間。伯牙開囊取琴,調(diào)弦轉(zhuǎn)軫,彈出一曲。曲猶未終,指下“刮喇”的一聲響,琴弦斷了一根。
伯牙大驚,叫童子去問船頭:“這住船所在是甚么去處?”船頭答道:“偶因風(fēng)雨,停泊于山腳之下,雖然有些草樹,并無人家。”伯牙驚訝,想道:“是荒山了。若是城郭村莊,或有聰明好學(xué)之人,盜聽吾琴,所以琴聲忽變,有弦斷之異。這荒山下,哪得有聽琴之人?哦,我知道了,想是有仇家差來刺客;不然,或是賊盜伺候更深,登舟劫我財物?!苯凶笥遥骸芭c我上崖搜檢一番。不在柳陰深處,定在蘆葦叢中!”
左右領(lǐng)命,喚齊眾人,正欲搭跳上崖。忽聽岸上有人答應(yīng)道:“舟中大人,不必見疑。小子并非奸盜之流,乃樵夫也。因打柴歸晚,值驟雨狂風(fēng),雨具不能遮蔽,潛身巖畔。聞君雅操,少住聽琴?!辈来笮Φ溃骸吧街写虿裰耍哺曳Q‘聽琴’二字!此言未知真?zhèn)?,我也不計較了。左右的,叫他去罷。”那人不去,在崖上高聲說道:“大人出言謬矣!豈不聞‘十室之邑,必有忠信?!T內(nèi)有君子,門外君子至?!笕巳羝圬?fù)山野中沒有聽琴之人,這夜靜更深,荒崖下也不該有撫琴之客了?!辈酪娝鲅圆凰?,或者真是個聽琴的,亦未可知。止住左右不要啰唣,走近艙門,回嗔作喜地問道:“崖上那位君子,既是聽琴,站立多時,可知道我適才所彈何曲?”那人道:“小子若不知,卻也不來聽琴了。方才大人所彈,乃孔仲尼嘆顏回,譜入琴聲。其詞云:‘可惜顏回命早亡,教人思想鬢如霜。只因陋巷簞瓢樂——’到這一句,就斷了琴弦,不曾撫出第四句來,小子也還記得:——‘留得賢名萬古揚。’”伯牙聞言大喜道:“先生果非俗士,隔崖遙遠(yuǎn),難以問答?!泵笥遥骸罢铺?,看扶手,請那位先生登舟細(xì)講?!弊笥艺铺巳松洗?,果然是個樵夫:頭戴箬笠,身披蓑衣,手持尖擔(dān),腰插板斧,腳踏芒鞋。手下人哪知言談好歹,見是樵夫,下眼相看:“咄!那樵夫下艙去,見我老爺叩頭,問你甚么言語,小心答應(yīng)。官尊著哩!”樵夫卻是個有意思的,道:“列位不須粗魯,待我解衣相見?!背硕敷遥^上是青布包巾;脫了蓑衣,身上是藍(lán)布衫兒;搭膊拴腰,露出布下截。那時不慌不忙,將蓑衣、斗笠、尖擔(dān)、板斧,俱安放艙門之外。脫下芒鞋,去泥水,重復(fù)穿上,步入艙來。官艙內(nèi)公座上燈燭輝煌。樵夫長揖而不跪,道:“大人施禮了?!?/p>
俞伯牙是晉國大臣,眼界中哪有兩接的布衣。下來還禮,恐失了官體,既請下船,又不好叱他回去。伯牙沒奈何,微微舉手道:“賢友免禮罷。”叫童子看坐的。童子取一張杌座兒置于下席。伯牙全無客禮,把嘴向樵夫一努,道:“你且坐了。”你我之稱,怠慢可知。那樵夫亦不謙讓,儼然坐下。
伯牙見他不告而坐,微有嗔怪之意,因此不問姓名,亦不呼手下人看茶。默坐多時,怪而問之:“適才崖上聽琴的,就是你么?”樵夫答言:“不敢。”伯牙道:“我且問你,既來聽琴,必知琴之出處。此琴何人所造?撫他有甚好處?”樵夫道:“此琴乃伏羲氏所琢,見五星之精,飛墜梧桐,鳳凰來儀。鳳乃百鳥之王,非竹實不食,非梧桐不棲,非醴泉不飲。伏羲以知梧桐乃樹中之良材,奪造化之精氣,堪為雅樂,令人伐之。其樹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dāng)?shù),截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叩之,其聲太清,以其過輕而廢之;取下一段叩之,其聲太濁,以其過重而廢之;取中一段叩之,其聲清濁相濟(jì),輕重相兼。送長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dāng)?shù)。取起陰干,選良時吉日,用高手匠人劉子奇制成樂器。此乃瑤池之樂,故名瑤琴。長三尺六寸一分,按周天三百六十一度;前闊八寸,按八節(jié);后闊四寸,按四時;厚二寸,按兩儀。有金童頭,玉女腰,仙人背,龍池,鳳沼,玉軫,金徽。那徽有十二,按十二月;又有一中徽,按閏月。先是五條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內(nèi)按五音:宮、商、角、徵、羽。堯舜時操五弦琴,歌‘南風(fēng)’詩,天下大治。后因周文王被囚于羨里,吊子伯邑考,添弦一根,清幽哀怨,謂之文弦。后武王伐紂,前歌后舞,添弦一根,激烈發(fā)揚,謂之武弦。先是宮、商、角、徵、羽五弦,后加二弦,稱為文武七弦琴。此琴有六忌,七不彈,八絕。何為六忌?一忌大寒,二忌大暑,三忌大風(fēng),四忌大雨,五忌迅雷,六忌大雪。何為七不彈?聞喪者不彈,奏樂不彈,事冗不彈,不凈身不彈,衣冠不整不彈,不焚香不彈,不遇知音者不彈。何為八絕?總之,清奇幽雅,悲壯悠長。此琴撫到盡美盡善之處,嘯虎聞而不吼,哀猿聽而不啼。乃雅樂之好處也。”
伯牙聽見他對答如流,猶恐是記問之學(xué)。又想道:“就是記問之學(xué),也虧他了。我再試他一試?!贝藭r已不似在先你我之稱了,又問道:“足下既知樂理,當(dāng)時孔仲尼鼓琴于室中,顏回自外入,聞琴中有幽沉之聲,疑有貪殺之意,怪而問之。仲尼曰:‘吾適鼓琴,見貓方捕鼠,欲其得之,又恐其失之。此貪殺之意,遂露于絲桐?!贾ラT音樂之理,入于微妙。假如下官撫琴,心中有所思念,足下能聞而知之否?”樵夫道:“《毛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笕嗽嚀崤贿^,小子任心猜度。若猜不著時,大人休得見罪。”伯牙將斷弦重整,沉思半晌。其意在于高山,撫琴一弄。樵夫贊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不答。又凝神一會兒,將琴再鼓,其意在于流水。樵夫又贊道:“美哉湯湯乎,志在流水!”只兩句,道著了伯牙的心事。
伯牙大驚,推琴而起,與子期施賓主之禮。連呼:“失敬!失敬!石中有美玉之藏,若以衣貌取人,豈不誤了天下賢士!先生高名雅姓?”樵夫欠身而答:“小子姓鐘,名徽,賤字子期?!辈拦笆值溃骸笆晴娮悠谙壬?。”子期轉(zhuǎn)問:“大人高姓?榮任何所?”伯牙道:”下官俞瑞,仕于晉朝,因修聘上國而來?!弊悠诘溃骸霸瓉硎遣来笕??!辈劳谱悠谧诳臀?,自己主席相陪,命童子點茶。茶罷,又命童子取酒共酌。童子取過瑤琴,二人入席飲酒。子期寵辱無驚,伯牙愈加愛重。又問子期:“青春多少?”子期道:“虛度二十有七?!辈赖溃骸跋鹿倌觊L一旬。子期若不見棄,結(jié)為兄弟相稱,不負(fù)知音契友?!弊悠谛Φ溃骸按笕瞬钜?!大人乃上國名公,鐘徽乃窮鄉(xiāng)賤子,怎敢仰扳,有辱俯就。”伯牙道:“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下官碌碌風(fēng)塵,得與高賢結(jié)契,實乃生平之萬幸。若以富貴貧賤為嫌,覷俞瑞為何等人乎!”遂命童子重添爐火,再熟名香,就船艙中與子期頂禮八拜。伯牙年長為兄,子期為弟。今后兄弟相稱,生死不負(fù)。拜罷,復(fù)命取暖酒再酌。子期讓伯牙上坐,伯牙從其言。換了杯箸,子期下席,兄弟相稱,彼此談心敘話。正是:
合意客來心不厭,知音人聽話偏長。
(選自《三言二拍·警世通言》,有改動題目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