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些獨生子女,個個是家中的寵兒,很少體味過勞動的成功與失敗。城市中的獨生子女尤其如此。但今天,我們決心從自己做起,響應全國少工委提出的“新世紀,我能行”體驗活動,體驗一把勞動的滋味。我們幾個小伙伴最后決定:當一回軟件設計家。
做一個設計家,我一開始就感到了巨大的壓力。因為設計制作軟件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一個專題軟件,若不帶有趣味性,商家根本不屑一顧,肯定虧本。若你的軟件設計沒有創(chuàng)意,內(nèi)容陳舊,根本就得不到商家的青睞。我們的軟件制作專題是少兒學英語,所以要搜索充足的英語資料和設計有趣的游戲,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熟練掌握制作軟件的程序,不然,就得改行。當然我們是不會放棄的。我們充分發(fā)揮組員的優(yōu)點。真是天助我也,我們組有“打字天王”李琳愷,“鬼靈精怪”黎宇,還有懂音樂的Susan,我負責美術(shù)編輯。我們公司的名字叫“光暉兒童軟件設計公司”,軟件名為“Boy and Girl English”。
我們首先在網(wǎng)上花了兩個多小時,學習制作軟件、游戲和動畫的方法,抄下了要點,然后分工。自任美術(shù)編輯的我把畫出的圖用掃描儀掃入文件中,黎宇則把設計好的程序,用動畫的形式制作了軟件開頭。我取出跑遍圖書館收集到的英語習題;黎宇則把英語習題編輯成有趣的動畫游戲形式,用一個童話故事連接起來;Susan則制作出配合情景的音樂;……
這樣忙碌了半天,一個學英語的軟件程序終于新鮮出爐了。大家依照程序,玩了一遍??吹接腥さ漠嬅妫牭搅松鷦拥囊魳泛?,我們都感受到了勞動的喜悅。我們這些“軟件設計專家”笑了,又哭了。制作一個簡單的軟件程序,竟然都如此辛苦。而我們,平時卻不在乎別人的勞動成果??磥恚笆路墙?jīng)過不知難”這句老話,還真是有道理啊!
在這次設計軟件的過程中,我們更加明白:在21世紀,人人都須掌握信息技術(shù),不然,就會成為一個“睜眼瞎”。要掌握信息技術(shù)并不難,只要認真學習,多實踐,多總結(jié),就完全可以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