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一樣話,百樣說”。借代,這種利用事物之間相關性的修辭方式,為我們提供了“說得好”、“說得巧”的可能。你是否還記得李清照在百無聊賴的清晨反復吟詠“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否記得“財大氣粗”的阿Q打酒時“從腰間伸出手來,滿把是銀的、銅的,在柜臺上一扔”?是否記得李公樸在最后一次演講中喊出“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這些鮮活的形象、新異的語句,讓我們領略到借代這種修辭手法“使表現(xiàn)對象變陌生”的審美價值。
修辭格在修辭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在一定的語言情境中,通過語言的巧妙運用而形成的具有特定結構形式,能取得特殊表達效果的獨特的修辭方式、手段、方法。借代便是眾多辭格之一。顧名思義,借代的定義是:不直接說出一件東西的正式名稱而用與它有密切關系的能顯示它的事物的名稱來代替。被代替的事物稱為本體,用來代替的事物叫做借體。
[例1]“我們這些人也可憐?!崩衔簲鄶嗬m(xù)續(xù)地說,“說來歸其,我們太愛惜烏紗帽了。”(王蒙《布禮》)
“烏紗帽”是封建政權時代官職的服飾與標志之一,因與官職密切相關,在此句中以及很多時候借以代官職本體,“烏紗帽”也就成為官職本體的借體。
借代還有許多別名,如:代替、替代、換喻、提喻、伴名、換名、類名等。
借代,它的修辭作用在于通過換一個反映個體的特征的名稱來突出本體的特征,引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給人造成具體生動的印象。
[例2]我認識到,這個世界有玫瑰,但也有荊棘。(蕭乾《夢之谷》)
“玫瑰”“荊棘”分別代美好的東西與不好的東西,用借代的修辭后,給人的印象就更突出更具體。借代它的構成基礎在于本體與借體之間存在著某種相關性,它的心理依據(jù)是相關聯(lián)想,由借體聯(lián)想到本體,從而正確地認識它,并且能夠賞析到它的修辭作用。如:干戈、烽火、硝煙、兵馬代戰(zhàn)爭,如“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落葉、落花、桂香、菊花代秋天,如“今日相逢落葉前,洞庭秋水遠連天”(賈至《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干戈、烽火、硝煙、兵馬這些借體都與本體戰(zhàn)爭具有密切的相關性,由它們?nèi)藗儠蛔杂X地想到戰(zhàn)爭;而落葉、落花、桂香、菊花則讓人聯(lián)想到秋天。
因為只要是和本體有密切聯(lián)系而又能夠反映其特征的事物,都可以作為借體,而本體所具有的特征,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又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形成了借代方式與類型的多樣性。
修辭的目的是給人造成比較強烈的閱讀效果,所以借代修辭格在具體語境中使用的好不好,關鍵在于他的修辭作用突不突出、效果好不好。
[例3]:我手上一邊寫著,眼前就一邊閃動著幾萬訂戶的臉龐,這些臉龐對我來說雖然都有點兒陌生,但我卻覺得每一個臉龐都是那么可親可愛!在這幾萬個臉龐上,每一雙眼睛都是那么真誠,每一個鼻子都是那么善良,每一張嘴唇都是那么美麗。(曉蘇《給本刊訂戶的一封信》)
[例4]:他也許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洌的冰水。他也許是很憂傷,需要一兩句鼓舞的話。雖然滿街的人潮流動,美麗的皮鞋行過美麗的人行道,但是沒有人佇足望他一眼。(張曉風《有些人》)
[例5]: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望天門山》)
例3中的“臉龐”、“眼睛”、“鼻子”、“嘴唇”,例4中的“皮鞋”與人相關,在句子里都是指代人。例3中,作者沒有對訂戶進行直接的贊美,而是贊美他們身體的局部之美、之親,通過借代這樣的修辭手法,表達出主編對訂戶的無限尊敬與感謝之意,讀來真實而動人。例4中用皮鞋指代穿皮鞋的人,前面用修飾詞“美麗”,這樣,在語境中就更具含蓄的諷刺意味,而這種顯明效果就是因為借代手法的巧妙運用產(chǎn)生的。例5中用“帆”代船,其藝術效果是很強的,在視覺上把船化小了,那么船與江的空間就拉大,小船在江面飄搖之態(tài)就更明顯??梢赃@樣說,每一個好的修辭,都會使語言別致,同時也產(chǎn)生出別致的閱讀效果。
在平時的交際與應答中,如果巧用借代修辭格,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次臺灣著名藝人凌峰到中央臺參加演出,因為他的長相是那種給人嚴肅、冷峻的感覺,他結合自己的相貌,說了一句“中華五千年的滄桑寫在我的臉上”,這句話幾乎給每個觀眾留下最為深刻而難忘的記憶,其原因就是使用了借代手法。(“滄?!笔浅烧Z桑海滄天的略語,本來是說大海變成農(nóng)田,農(nóng)田變成大海,后來人們說滄桑是指代艱難或是苦難的經(jīng)歷。我們在寫作時要表達“經(jīng)歷無數(shù)苦難時”往往說是“歷經(jīng)滄?!?,由此,滄桑就成為苦難與挫折的代名詞。)有一則笑話,說二次大戰(zhàn)時,德軍占領了巴黎。兩個納粹軍官走進一家旅館住宿。旅館老板是一個忠實的愛國者,對納粹分子十分厭惡。兩個軍官傲慢地環(huán)視四周說道:“這個豬圈,住一宿多少錢?”你想一想在這種特殊的場景怎么說最好呢?老板將計就計是這么說的,“一頭豬100法郎,兩頭豬200法郎”。這位愛國的老板,正是順水推舟,利用借代手法,來回答兩個納粹分子無理而又帶蔑視的問話,這樣回答既機智同時又把自己對納粹反感的態(tài)度委婉地表現(xiàn)出來了。還有一個幽默故事,也是巧用借代的例子,說是一個男教師對吵鬧不休的女生們說:“兩個女人像一千只鴨子?!辈痪?,老師的妻子來找他,一個女生趕忙去報告老師。聰明的同學,你肯定知道這個女生是怎么說的。女生說:老師,門口有五百只鴨子找你。
對于學生來說,考場作文如果巧用借代手法擬題的話,可以使標題新穎別致,洗練傳神,生發(fā)聯(lián)想。這樣就可以給你的作文增色不少,如果你的作文水平很高,好的標題也可以使你的文章錦上添花。有一部電影,電影本身很好看,它的片名也很有特色和深意——《我愛長發(fā)飄飄》。片名因為使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長發(fā)”代女人(女性),把電影里的男主人公喜歡長頭發(fā)的既有傳統(tǒng)美又有現(xiàn)代美的女性觀最明確地傳達出來了,題目非常有吸引力,讓人看后難忘。下面這些好的作文題都不同方式地用了借代手法:《獨眼龍的求職經(jīng)歷》(特征借代本體)、《枝枝葉葉總關情》(部分借代本體)、《做人得有脊梁》(象征意義借代本體)、《讀點巴金》(作者借代作品)。
借代修辭格的運用,有其自身的個性特征和目的,那就是更注重形象性和幽默性。在運用借代時,經(jīng)常故意的違背得體這項語言運用原則,而把話說得不得體。
[例6]:那時她還在桂林讀大學,以詩人的身份參加廣西百名青年作家會議。一位北方來的帥小伙(就是胡一紅)朝整個會場掃了一眼,立即從百顆人頭中發(fā)現(xiàn)了她,說她是與會者中最有文學氣質的人。我遠遠地瞟一眼,再跟別人打聽,才知道她就是著名的少年詩人黃詠梅。(東西《黃詠梅其人其文》)
[例7]:北京附屬醫(yī)院大夫作手術超過十二點,僅僅補貼兩個雞蛋。而他們雇個剃頭的,專管給頭部手術的人剃頭,每剃一個就是三塊錢。社會上流傳的新型民諺“手術刀不如剃頭刀”絕對不是無稽之談。我們有多少本末倒置的怪事?。ɑ暨_《國殤》)
例6中“人頭”借代參加會議的人,例7中的“手術刀”和“剃頭刀”分別借代醫(yī)生和理發(fā)師。在這兩個句子里,是一種反得體的語言運用,在這樣的語境里正是這種反得體的運用,達到了無理而妙的語言境界,造成了很強的戲劇效果。從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如果說滑稽只是一種效果的話,那么滑稽后面的幽默則來自于借代手法的機智運用。借代的目的就是幽默,有幽默感的話,借代的使用就達到極致了。
最后,談到借代必須要說到借喻,因為這兩個不同的修辭格在很多時容易混淆。從心理上講,借代是一種事實,借體和本體之間的相關性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借喻是一種主觀認識,喻體和本體之間的相似性是個人的主觀認識。從形式上講,凡是借喻,基本上都可以找回本體,并可以在喻體上加上比喻詞來修飾;而借代不能作這樣的轉換。這里舉一個頗有爭議的例子。
[例8]:圓規(guī)一面憤憤地轉回身,一面絮絮地說,慢慢向外走,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副手套塞在褲腰里,出去了。(魯迅《故鄉(xiāng)》
這里的圓規(guī)指豆腐西施楊二嫂,圓規(guī)與楊二嫂之間只有相似性,與她沒有客觀的相關性,因為楊二嫂很瘦,因此上面的話還可以這樣說:
瘦子一面憤憤地轉回身,一面絮絮地說,慢慢向外走,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副手套塞在褲腰里,出去了。
很顯然,圓規(guī)是借喻,而瘦子是借代。原因是,圓規(guī)與楊二嫂沒有客觀上的聯(lián)系,她和圓規(guī)只是外形相似而已,因此只能是借喻;而瘦子是借代,因為楊二嫂本來就是個瘦子,這種相關性非常明顯。前面一句可以轉換為“像圓規(guī)一樣的楊二嫂一面憤憤地轉回身……”后面一句卻沒有辦法轉換。
一句話說到底,語言與文字本身就是修辭,只有達到大璞不琢的境界,我們的寫作就會進入理想的藝術境界,這也是我們共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