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人類無法擺脫的自然規(guī)律。面對離休、退休這一關(guān)口,過得好的老年人,生活依舊有趣,人生依然豐富多彩;過得不好的老年人,會產(chǎn)生孤獨感和自卑感,時間長了,會出現(xiàn)病態(tài)心理。所以,退下來的老年朋友應學會隨遇而安,學會知足常樂,坦然面對人世滄桑,自我調(diào)節(jié),平衡心理,做到身心健康,使晚年生活過得幸福愉快。
老年人的心理比較脆弱,記憶力與感知功能逐步衰退,判斷力、控制力及反應靈敏性逐步下降,對社會的適應能力不像過去那么靈活。這些,可能使老年人在性格上變得古怪、嫉妒、任性、固執(zhí)、猜忌、發(fā)牢騷、不愿接受新鮮事物等,形成抑郁型、沖動型、猜疑型等性格。生理上的衰老使老年人的神經(jīng)、肌肉功能減弱,容易疲勞和發(fā)生意外事故,而出現(xiàn)焦慮、憂傷、失望等情緒;患有難治之癥的老年人可能產(chǎn)生自憐、厭世等絕望心理。
老年人要使自己較好地適應新的生活環(huán)境,離退休后可以外出旅游,欣賞祖國大好河山,飽覽奇特美麗的大自然,陶冶情操,并制定新的鍛煉、生活和工作計劃。我退休后,制定了一套新的作息制度,每天早晨5點左右起床鍛煉,在室內(nèi)鍛煉45分鐘,喝一大杯蜂蜜溫開水,吃一個核桃,再到室外鍛煉75分鐘;早餐吃蕎麥面、雞蛋和奶粉;飯后休息片刻,看當天的報紙半個小時左右;然后開電腦,上網(wǎng)看看新聞,讀讀文藝作品,收發(fā)電子郵件;午餐后,吃1把葵花子、1個水果,到外邊轉(zhuǎn)悠20分鐘回家睡半個小時;起來擦擦臉,瀏覽一下股市行情,便看書或上電腦寫作,下午5點鍛煉1個小時;晚餐吃1小碗稀飯,半個玉米饅頭,1個雞蛋;晚上陪小孫孫逛馬路玩耍,看看電視新聞和天氣預報,洗漱后鍛煉30分鐘,10點左右入睡。一天忙忙碌碌,過得很充實,創(chuàng)作比起在崗時還多一些。在崗時做編輯工作,修改稿件,接待作者,電話往來,占用了不少時間,退休后沒有這些事情的干擾,反而能夠靜下心來讀書創(chuàng)作,何樂而不為?
退休后,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情,都要正確面對,隨方就圓,隨遇而安。俗話說:“只有享不了的福,沒有受不了的罪。”這話很有道理,退休后不要老是坐在家里“享清福”,有意識地找點事做,受點苦,對自己對家人都有好處。遇上別人級別高、條件好、待遇優(yōu)厚的,不眼紅;遇上飛揚跋扈者,不羨慕;遇上喜爭風吃醋、愛占便宜、好拔尖的人,能寬容謙讓;遇上看不慣的事兒不生氣;眼光遠大,胸懷寬廣,把世間的一切變化都看得很平常,很坦然。鄭板橋說:“難得糊涂?!比死狭耍Σ粡男牧?,不妨糊涂一點,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或兩只眼睛都閉上,少管閑事得安樂,不管閑事全快樂,心理自然平衡,笑口自然常開,健康自然長壽。
(編輯 方 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