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普通的寫作者,對《遼河》雜志聞名已久,但一直未能謀面,這次,以新華論壇為媒介,承白主編的關心,得以拜讀,實乃一大幸事。這是《遼河》第5期,大16開,綠色的封面,單從外表看便具有一種大氣。
說實在的,《遼河》作為一份由市級文聯(lián)主辦的純文學刊物,能走到今天,真屬不易。文革以后,我們經(jīng)歷了一個文學的狂熱時期,禁錮了十幾年文學思想一旦獲得自由,其激情像決堤的河水一樣一瀉千里,也真正涌現(xiàn)出一批有力度有影響的文學精品,開創(chuàng)了一個文學的新時代。但進入九十年代后,文學的浪潮便開始回落。一方面,面對日新月異的現(xiàn)實生活,一大批作家開始沉寂下來,對現(xiàn)實進行重新審視和思索,對文學觀念進行深入的探求,在創(chuàng)作上便少了八十年代的蓬勃。另一方面,文學期刊也經(jīng)歷著一場實實在在的壓力,許多刊物被停止了財政的供養(yǎng)而走向市場,不少有影響的刊物因經(jīng)濟原因被迫???,許多刊物即使還辦著,也是困難重重。我所在的地區(qū),一本建國初創(chuàng)刊的純文學刊物就是在那時走向了沒落,到現(xiàn)在淪落為一本內(nèi)部刊物,印數(shù)只有幾百冊。而《遼河》能一直堅持下來,并越來越辦出了自己的特色,在全國眾多的文學期刊陣地占有一席之地,著實不易,其中的艱辛又有多少呢?有多少人為其耗心費力呢?《遼河》真像是一條大河,波浪寬寬,穿山繞灘,終于走出了自己的一番新天地。
《遼河》雜志設有“遼河有約”、“小說地界”、“快速閱讀”、“營口讀本”、“人間筆記”、“文學傾吧”、“詩意棲居”等欄目?!斑|河有約”刊登名家的小說力作,像這一期天津作家肖克凡、李治邦和舒懷的三篇小說便各有千秋,讓我們集中領略了津味小說的風采?!靶≌f地界”專發(fā)小說?!翱焖匍喿x”則是微型小說的匯集。白鳳德的兩篇小小說《圓場》以及《球膽》便寫得極有特色。兩者都是寫機關生活的,前者寫了文藝骨干小袁的機靈與局長的無知,令人捧腹,笑過之后,卻有深深的悲涼感彌漫心頭。《球膽》則寫了一個在機關生活中唯唯諾諾的如契訶夫小說中那個可憐的文官切樂維亞科夫式的人物柳忠,不同的是,一張大獎彩票使他有了“球膽”,對指責他的局長大放厥詞,后彩票被水所污,他又回歸于一個窮光蛋,也重新回歸一個小公務員的心態(tài),但局長卻又對他進行了真誠的道歉,真是一波三折,寓意深遠?!盃I口讀本”中營口作者李亞楠的小說《情思》感人至深,而作者則是一位身殘志堅的女青年,其奮斗精神令我等健全人汗顏?!叭碎g筆記”是散文的欄目,責任編輯沙爽同時也是我敬仰的一位散文作家,常在一些刊物上看到她的作品,由她選發(fā)的散文自有其獨到的地方。這一期我比較看重齊明達的《院里春秋》,極為普通的農(nóng)家景致,在一種悠然的從容的充滿生活味道的敘述中,完全被詩意化了,那種農(nóng)家生活的溫馨躍然筆下,讓人體味到一種普通農(nóng)家生活之美,語言也極富特色,有一種淡淡的韻味。這一期的《遼河》,刊發(fā)了一些簽約作家的筆會發(fā)言。我注意到,不少人提出一個“短篇精神”的概念。我以為這一點很有意義,文學或許不該以篇幅論優(yōu)劣,長短作品皆有優(yōu)有劣,但無可質疑的卻是,一些短篇的東西卻受到了市場的喜愛,受到了現(xiàn)代讀者的喜愛,這一點又不容忽視。因而,追求精短也是辦刊的一種極有益的嘗試。《遼河》的“快速閱讀”欄目其實就是小小說,我倒以為這個欄目滿可以擴而大之,不必只拘泥于小小說,短小精悍的千字散文隨筆也完全可以納入?!哆|河》在為2006年刊物定位時提出了“輕松、愉悅、動感、休閑”關注民生、民間、民學的辦刊理念,我以為有極強的針對性和現(xiàn)實性,是與時俱進的一種理念。就我的理解,這一理念具有一種深度,尤其對小小說來講,我們提倡能給人以愉悅的東西,但這愉悅更應是一種幽默,讓人在笑過之后,能感到一種沉重。
以上只是我作為一個普通讀者的一些不成熟的讀后感和想法。在此,我也相信《遼河》作為一份純文學刊物,一定會在白主編及其他編輯老師的共同努力下,越辦越好。
《遼河》是一條河,一條波浪洶涌的河,他能經(jīng)受住歷史的考驗,穿過高高的山地,辟開莽莽的高原,流過寬敞的平原,一路上兼收并蓄,融匯條條活潑而充滿生命力的小溪,最終也一定會奔向遼闊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