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在整理書籍時,發(fā)現(xiàn)了一張借條。一看,驚訝不止,這是一張20年前的借條,是張大可立的。那時,他向我們家借了200元錢。那時的200元錢可不是個小數(shù)目,爸爸媽媽至少要省吃儉用一年多。
我們家的日子現(xiàn)在仍不寬裕,爸媽在工廠倒閉后就下崗了。現(xiàn)在,近50歲的爸爸在深圳一家合資廠做門衛(wèi),每月一千元的月薪要分成3份,一份自己用,一份寄給讀大學(xué)的弟弟,一份寄回家,這3份都做生活費(fèi)用。媽媽想起來了,這張大可當(dāng)時剛從鄉(xiāng)下進(jìn)城來,曾經(jīng)借住在我們家隔壁,借錢是為買人力車踏。那時雙方是一面之交,既不沾親也不帶故,就借錢給他了。張大可現(xiàn)在可是有錢人了,他這么多年開出租車掙了不少錢,在“龍香閣”花園買了一套房子。媽媽想了又想,便拿這張借條去找張大可兌錢,但又擔(dān)心張大可不認(rèn)賬。媽媽還是想去試試看。
媽媽好不容易才找到張大可。張大可好像已不認(rèn)得媽媽了。媽媽把借條給他看,張大可看著我媽,說:“你是嫂子?”那時候,張大可把我媽叫嫂子。媽媽說是。張大可看著我媽,問了我媽家里的一些情況后,一會兒,竟嗚嗚地哭了,說:“哥哥,嫂子,這么多年了,我沒去問過你們,我以為你們的日子過得比我還好,我對不住你們,我這個鄉(xiāng)下人有了錢是不是忘本了?”媽媽沒想到張大可會是這樣,連忙說:“這也不怪你,大家都忙著過日子不是?”
張大可二話沒說,即拿出2000元雙手遞給媽媽,媽媽說:“不用這么多,我只要200元?!睆埓罂烧f:“20年了,嫂子,2000元不多?!钡珛寢屵€是只要200元。
媽媽拿了這200元,就給爸爸打電話,告訴爸爸這個月可以不用往家里寄生活費(fèi)了。媽媽告訴爸爸,張大可還了20年前借的200元錢。
第二天,爸爸給媽媽打電話,說他想起來了,張大可借的錢第二年就還了,只是那時爸爸一時找不到借條,所以沒能撕這張借條;沒想到這張借條躲了20年,又出來試探我們。爸爸叫媽媽趕快去把錢還給張大可,并向人家道歉。
媽媽就拿著錢去還給張大可,并連連道歉。張大可說:“我記得這錢好像沒有還啊?!眿寢屨f:“還了的,孩子他爸不會記錯?!?/p>
這以后,讀大學(xué)的弟弟每月都會收到一筆500元的匯款單,我們知道,這是張大可寄的。收到錢后,我們每月都會立一張借條給張大可,而張大可過后都把這些借條撕了。他保留并收存著的,是20年前他立給我們的那張借條。用他的話說,是這張借條使現(xiàn)在有錢的他想起20年前他沒錢的時候曾經(jīng)得到的幫助,現(xiàn)在他要記住。
點(diǎn)評:
《老借條》是一篇字里行間充溢著真善美的佳作,讀之讓人感動,讓人快慰。
作品以“老借條”為主線,采用剝筍法,層層剖析“媽媽”、“爸爸”、“張大可”三人在突如其來的“一張20年前的借條”面前所表現(xiàn)出來的崇高精神風(fēng)貌,大力謳歌了主人公的優(yōu)秀品格,從而完成了對“誠信無價”、“情義無價”等人性優(yōu)點(diǎn)的贊頌,讓人充分感受到人間真情的美麗與美妙,使人深刻地體會到美好的生活需要我們自己用一顆圣潔的心靈去打造。
試想,當(dāng)“張大可”拿出2000元雙手遞給“媽媽”后,“媽媽”若不是堅(jiān)持“只要200元”,而是悉數(shù)收下的話,作品雖然無損于“張大可”的形象與文章的主題,但整個作品所營造的美好氣氛必然黯然失色。也就是說,真正美好的東西是不能用丑陋來襯托的,只有用錦上添花之法才能淋漓盡致地渲染圣潔與崇高。
(黃克庭通聯(lián):浙江義烏日報社 3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