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運所遇,我有緣留寓揚州22載,揚州遂成為我的第二故鄉(xiāng)?!岸置髟隆惫懦?,文星燦麗,俊彥迭出,而創(chuàng)作起色好的李景文應該是其中前程錦繡的一位了。最近,我閱讀了他的大部分作品,字里行間,那通過語言、人物、風習郁現(xiàn)的揚州氣韻,使我興發(fā)“憐是故園春”的鄉(xiāng)思,由此我產生了“偏愛”。算來他的創(chuàng)作成品已有七八十萬言,對于一位擔任繁忙實職的業(yè)余作家來說,成就如此,當可歸類為“努力奮斗”型。其寫作路跡大致為,從寫小小說起步(他已被譽為此領域的“當代百家”),進而寫中短篇小說,而長篇小說,到2005年,《鐘山》A卷長篇小說專號更推出了他的新作《煙花三月》,聽說另一部長篇亦已“殺青”。景文寫作如此堅持遞進發(fā)展,有其值得贊許處,因為這是他顯露鋒芒的文字功夫的步步為營的求實。在小說《感覺》中,他借人物V君之口,如此表達自己的藝術思考:“我傻了嗎?不管別人怎么看我,我開始靜下心來讀書,體會和擁抱每一日實實在在的生活。我認為,浮躁和虛榮是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詩人的。陸放翁不是早就教誨我們,功夫在詩外!”正是此種符合文學創(chuàng)作規(guī)律的認識,也就助他形成豐草而華英的創(chuàng)作態(tài)勢。
紅塵濁世,“花好月圓人壽”能有幾何?文學視角似乎更該關注于甘瓜的苦蒂、美棗的荊刺。細察景文的取材和為文意蘊,總充盈著某類憂患感或悲憫心,有時則是直白的批判精神,這些是我內心最愿感應的。因為它們是“務為有補于世”者的諍言或諷喻。如作者嬰兒初啼的小小說《飄逝的花環(huán)》,作品所營造的人物、情節(jié),我認定是完全虛構的,故事說,一個美麗的少女落水了,“我”奮力在驚濤駭浪中把她救起。人們開頭肯定這是“見義勇為”,但不經危言意外產生了:“好小子,想老婆想瘋了,要不是個大姑娘,你能有這種勇氣?”眾口鑠金,形成社會的可怕壓力。被救者出于感恩,更主動表示“委身”結好,而誠實的“我”,竟婉拒了,由此導致烈性少女的自殺。當然也可以有別樣的結局,比如面對“眾口鑠金”,少女一笑置之,或者嗤之以鼻,并無不可,但烈性自殺在窮鄉(xiāng)僻土確也是種結局的選擇。在我國強調意識形態(tài),有良好效果,每每喜歡在雞蛋里挑骨頭般地檢查動機,多已成為世俗的痼疾?!讹h逝的花環(huán)》雖短,但卻顯示作者透視世事的牛刀初試的精神和力度。景文的強激的批判語勢,在小小說集《看天》里呈現(xiàn)出油點散落式表現(xiàn)。如《女兒的發(fā)明》《鼠年童話》《選擇出生的人》《心靈感應器》等等。其故事、人物可以看作是載體,純是為作者省悟的批判指向服務的。有些似若荒誕的,其淵源可溯及《聊齋志異》,有些是雋永的,會使讀者聯(lián)想到《世說新語》的詼諧啟迪。這類特色在景文的中篇小說寫作方面亦有表現(xiàn),然其抒情色彩更顯得“青樹翠蔓,陰翳蓊郁”。我甚至估測,中篇小說將會是他最能顯現(xiàn)身手的芳菲境域。
我讀了他9部中篇小說。中篇體例由于篇幅較大,揮灑空間較寬闊。有時看去仿佛信手涂抹,然枝蔓錯結,人物性格漸次凸現(xiàn)。其憤世嫉俗,每以譏刺諷之,或以幽默出之,或以漫畫般夸張“正言”之。同時,也善于以感性基調隱喻之。如《街上流行黑背心》,其主角是現(xiàn)世時髦角色“服裝設計師”。她不屬那類空腹注水的花瓶人物,她有技藝,有理想追求,且是具應變市場才智的伶俐的弄潮兒,是位新生代的鐵中錚錚者。但她面遇的卻是些金錢拜物教里的愚頑之徒。如同生活本身每有的奇譎那樣,他們反復被組合在了一起。作家再現(xiàn)出多個市場鄙陋場景,但女主角金簡始終顯示的是“濯清蓮而不夭”。而且“盡管她本人不喜歡黑背心之類的玩藝,但她還是根據(jù)老板孫貨郎的要求開發(fā)出了黑背心系列產品”,“一投放市場就十分搶手”。但奇而不奇,俗而不俗,小說結尾,恰是可愛的金簡正如小說描述的那樣:“翌日清晨,一個穿著白色連衣裙少女的剪影在碩大彤紅的太陽映襯下顯得十分妖嬈,她的手中拎著一個小巧的皮箱”,“整整齊齊放了一套黑桃皇后系列黑背心”,去了何處?去高校當研究生了。這種結尾是高格調的,它至少在預示,我們的社會有希望在金簡這輩才智者的推動下,升華向更高的美的層次。抒情描述,沁人心脾。有篇批判精神特強的小說,須予特別言及。此文篇名《證明》,似相貌不驚人,然愈讀愈叫人目瞪口呆。故事簡述如下:一農村頑童,用鳥槍打鳥。最不可思議的是,有一鳥未被打中,逃了。作家卻匠心獨具,竟讓鳥落下了兩片羽毛。羽毛似乎無足輕重地落到“坐在樹下打瞌睡的村長媳婦的頭上”。情節(jié)樞紐如此而已。然平波惡浪,風雷蓄聚。拍馬屁的治安主任竟嚷叫說:“你家龍蛋”“用槍把村長家的打傷啦”,更由村赤腳醫(yī)生予以驗傷確認,問頑童母親是“私了”還是“公了”——“私了”,要賠償10萬元;“公了”,“一根小麻繩捆了”法辦。頑童給解去派出所,派出所又解送去縣公安局。竟至又解到省公安廳了?!八搅恕眱r碼跟著擴大,擴大到四十五萬五千元。此村干部還做假傷,將兩顆鉛彈塞在村長媳婦的乳房底下,用橡皮膏貼好,然后到醫(yī)院透視。居然取得了驗傷單。幸虧省廳聞處長求實,派一位女警察驗傷,才真相大白。孩子父母急死了,大難已然臨頭了。但孩子毫發(fā)未損回家了。故事突?;奶?,其開端能讓人想到蒲松齡筆下的《促織》,或顯克微支筆下的“驢頭村”。其煞尾更是突兀的,令人發(fā)噱,原來是鬧劇一場。但讀者讀這鬧劇,若會心而笑,會笑得出口嗎?其鬧劇之“鬧”,卻正是作家的思想玄機,實乃是他可敬的入世的心懷危畏也。中篇小說《魂歸何處》描述了一位邊境少女馬蘭花的殞滅,她是“天真爛漫”的,但她殞滅了?!段嗤?、鳳凰、翔及其他》,仿佛是一部引人入勝的電視連續(xù)劇的腳本。但在復雜的人際關系的勾勒中,呦呦如泣的文字,表狀出王嬌鳳母女兩代的悲劇。這類女性的被損害,顯然不屬淺薄的“憐香惜玉”老套兒,我們應從社會廣角來感悟小人物的此類悲歡沉浮,而引發(fā)我們去深思癥結之所由。毫無疑問,這是作家的膽識,是作家的“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的時代亟需的思索。
《鐘山》發(fā)表了景文的《煙花三月》,對此我謹表禮贊。這部長篇用純現(xiàn)代派手法,表述若干迷蒙或曖昧的“心游萬仞”。行文酣暢淋漓,色調斑斕美奐,氣貫始終,又余韻繚繞,是一部有特色的作品??上驳模骷疫€寫出了人物的返樸歸真。因此,不能說這部作品意境蕭索。創(chuàng)作總是在探尋,景文謀篇,其志當然是在“尋尋覓覓”。對尋尋覓覓者我們不可苛求,故應把它看作是景文的成就。猛士發(fā)跡總是在反復試用十八般武器后,才能“定格”于最拿手者。正像孫行者取得金箍棒而后始無敵于天下。固然愚意并非“趕鴨子上架”,硬逼他去做神威赫赫的“孫大圣”。一笑。
(通聯(lián):南京市龍江小區(qū)月光廣場1號樓208室2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