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有節(jié)
周恩來主張飲酒“只論酒量”,“盡歡不盡醉”。他幼時即喜歡紹興酒,長征途經貴州茅臺鎮(zhèn),曾用超過一兩的杯子連飲25杯,酒量不可謂不大。但他舉行家宴,從不逞酒意,看一些老同志年歲漸長,總是再三囑咐不要多飲。許世友上將善飲,且常把能否飲酒與人品聯(lián)系在一起,別人的勸說一概不聽。為此,周恩來專門與這位年過半百性烈如火的將軍賭酒,終于使他明白,人的酒量有大小,喝酒不能強人所難。周恩來還主張“心情好時近酒,心情糟時遠酒”,認為喝悶酒只會“誤國誤民,糟踏自己”?!拔母铩遍_始,周恩來就基本與酒告別了。
敬酒有禮
周恩來敬酒,既注意吸取古代禮節(jié)中“先喝為敬”等一些合理的部分,更注意體現(xiàn)新社會的人際關系。他接受敬酒不分貴賤,在許多場合,還主動向職位低的人敬酒,努力不讓敬酒者尷尬。1958年,志愿軍從抗美援朝前線凱旋。周恩來幾乎與出席宴會的所有代表都碰了杯,以至于自己醉倒,目的只是為了讓經歷了生死考驗的英雄們高興。
代酒有義
歷史永遠銘刻下周恩來1945年秋天陪同毛澤東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的一幕。談判中的宴請是一場特殊的戰(zhàn)斗。談話時他退后半個身子,敬酒時又搶前半個身子,他堅持為不善飲酒的毛澤東代酒,將一圈圈向毛澤東敬酒的人都擋了回去,以致重慶的新聞媒體驚呼:一個周恩來打敗了國民黨。身邊的工作人員心疼他的身體,不理解他為什么連半杯酒都不讓毛澤東喝,他說:“我怕他們在酒里做手腳啊?!睘槊珴蓶|代飲的杯杯酒水,都融進了他對黨的事業(yè)的忠誠。
贈酒有情
周恩來常用酒作禮品贈送朋友。1954年夏天,周恩來在出席日內瓦會議之暇,會見了著名英國電影藝術家卓別林一家。周恩來欣賞卓別林的藝術才華,卓別林欽佩周恩來的政治風度。兩人話語投機,中午又一起進餐。其間,卓別林夸贊茅臺酒是“真正男子漢喝的酒”,周恩來即送兩瓶,讓他帶回去做紀念。1964年,周恩來邀請國際乒壇聲譽很高的日本女運動員松崎君代來北京觀摩,并請她到自己家中做客。餐畢,周恩來特意送松崎兩瓶中國第一名酒茅臺酒,讓她帶回給在制酒行業(yè)干了幾十年的老父嘗嘗,感動得這位叱咤乒壇、身經百戰(zhàn)的日本姑娘泣不成聲,在日本人民心里播撒下中國人民的深情。
朱朱摘自《中國老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