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式太極刀傳統(tǒng)套路的練法是面東起勢,全套動作演練結(jié)束只有兩分多鐘。在我們編出這個套路之前,也有吳式太極拳的名家對太極刀的套路進行增改。為面南起勢,演練時間為3分多,速度稍快,難以展現(xiàn)太極刀快慢相間的特有風格。在筆者的恩師、吳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太極拳家柳恩久老師的指導下,筆者參閱了大量資料,研究了吳式太極拳南北兩派各位名人的太極刀練法和特點,完成了對吳式太極刀的增改工作,起勢改為面南,全部演練時間約需3分半。
2004年春,筆者有幸結(jié)識大連市茂齋老架太極拳第三代掌門人鄭玉慶老師并隨其學練,發(fā)現(xiàn)筆者新增的吳式太極刀動作在茂齋老架太極刀套路中皆有出現(xiàn),甚至有些過度動作都非常相似,說明我們對吳式太極刀的增改符合刀理刀法?,F(xiàn)刊登將其,以求同好指正。
預備勢:面南,并步站立;下頦微收,提頂立腰,松肩墜肘,含胸拔背,兩臂垂于體側(cè),左手托刀,刀刃朝前;右手成掌,手指向下,掌心向左;眼看正前方(圖0)。
一、庭前迎客
1.向左開步
右胯微沉,左膝微曲,左腳跟提起,向左橫移一橫腳寬,腳跟落地,兩腳掌外緣與肩同寬,體重均勻分配于兩腿;其余不變(圖1)。
2.虛步出鼎
體重移于右腿,同時腰微右轉(zhuǎn),左手托刀微右移至刀柄在右腰前(圖2A),隨即右腿半蹲,左腳前出,腳跟著地;腰再微向左轉(zhuǎn),使刀柄由右前方移向面前,右掌按向腰前,掌心斜向下,指尖斜向左;眼看刀鼎(圖2B)。
要領:此勢又名“守門勢”,先下后上,防守對方襲來之兵器。本套路假設敵為對方使長槍者。
二、鳳凰展翅
1.轉(zhuǎn)身右撥
左腳尖內(nèi)扣,體重移向左腿,右腳前出半步,兩腳尖均朝西;同時上身右轉(zhuǎn),胸朝西方,隨體轉(zhuǎn),右掌上升,左手托刀下沉,兩手在胸前交錯,右掌移至右腳前上方,指尖向西,腕與肩平,掌心向下,臂微曲,刀柄在右腰前;眼看右掌(圖3)。
2.向右轉(zhuǎn)身
步法不變;腰微右轉(zhuǎn),胸向西北,隨腰轉(zhuǎn)右掌微上升后移,右臂劃弧,左手托刀微后移,兩手均在身體右側(cè);眼看西北(圖4)。
3.刀鼎前出
上動不停,左手托刀劃弧將刀鼎移向右前上方,右掌下落按至身右后方,掌心向下;眼看刀鼎(圖5)。
4.刀鼎左移
步法不變;腰微左轉(zhuǎn),胸向正西;同時,左手托刀左移,刀鼎至頭左前側(cè),右掌移至腹前,掌指朝左,掌心斜向上;眼看正前方(圖6)。
5.收腳搭腕
右腳收至左腳前,腳尖點地;同時右掌上移,左手托刀下落刀柄至右腕,眼看前下方(圖7)。
6.弓步前
右腳向右前方邁一步,腳尖朝西,重心移至右腿成右弓步;同時雙手齊動,右掌移向左腳前上方,掌心向上,掌指與眼平,刀鼎隨右小臂;眼看右掌指(圖8)。
7.坐身反
重心后移至左腿,右腳尖翹起;同時,雙手齊動,右掌經(jīng)右前方隨身體后坐至身右側(cè)向正北,右手拇指尖、食指尖與右眼水平,刀鼎仍隨右小臂;眼隨右掌指動(圖9)。
8.右掌前按
身體姿勢不變,以右腳跟為軸,右腳尖內(nèi)扣朝南;同時腰左轉(zhuǎn),右小臂內(nèi)旋,右掌按向正南,掌指向上,掌心朝南;左手托刀隨動;眼看右拇指(圖10)。
9.轉(zhuǎn)身出步
重心移向右腿,身左轉(zhuǎn),胸朝東方,左腳向左前方(正東)邁半步,腳跟著地;同時,右掌提至右耳側(cè),掌心向里,掌指朝東,肘下沉,左手托刀移至腹前;眼看正前方(圖11)。
10.弓步前按
重心前移至左腿,成左弓步;同時,左手托刀摟左膝后至左胯旁,刀尖朝上,刀刃朝東,刀豎直,右小臂內(nèi)旋,右掌按向正前,成正立掌,腕與肩平,掌指向上,掌心朝東;眼看右掌指(圖12)。
要領:此勢實為拳勢的攬雀尾,關鍵在于眼神和意念的運用及手與腳的協(xié)調(diào)動作。
三、飛槳催舟
1.兩腕交叉
右腳前出,腳跟著地;左手托刀,刀鼎移至面前,兩腕在面前交叉,左腕在上,右腕在下;眼看兩腕交叉處上方(圖13)。
2.分臂出腳
重心移向右腿,左腳經(jīng)右腳里側(cè)向左前方上一步,腳跟著地;同時,兩手分開下落于身體兩側(cè),兩臂與上身垂直線約成30度角;眼看正前方(圖14)
3.上步七星
上動不停,重心移向左腿,右腳經(jīng)左腳里側(cè)前出一步,腳跟著地,同時兩手移至面前,兩腕交叉;眼看正前方(圖15)。
要領:此勢為不停頓地向前行走,兩臂似劃船,分為下?lián)軐Ψ奖鳎蠟樯霞軐Ψ奖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