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無聊———無聊到無法讀英文,無法寫論文,也無法看碟,不想和人說話的時候,我就隨便翻翻《新故事》,翻著翻著也就不無聊了?!芙o人快樂的東西不少,能把人從無聊中拯救出來的東西卻實在稀有,全世界也沒有多少……
這是一位讀者說的,老友胡建國卻不以為然。
胡建國多年前去美國做了軟件工程師,喜歡在開車上班的路上給我電話,聊國際新聞聊前塵舊事,卻絕口不提《新故事》。這家伙是我見過的最無所不能的人———會制造輪船發(fā)動機(他是上海交大的船舶動力研究生);會編《女報》(去美國前他是《女報》的編輯部主任);會拍電影電視;還會做黑客黑掉世界上任何牛皮的網(wǎng)站。但我敢肯定,他不知道什么叫故事。他長到9歲,會自個兒讀書的時候,還沒有《新故事》,只能找到什么讀什么(甚至讀過手抄本《少女之心》),而他找得到的第一本書是《水滸傳》,于是,他越過“故事時代”,直接進入了成人世界。所以,當(dāng)我跟他提起《新故事》時,他還以為是那種哄小孩入眠的幼兒讀物,讓我自卑不已,也就懶得再與他分說。
一個月前,我給胡建國寄了個包裹,紙箱還有點空隙,而郵局不允許紙箱有空隙,只好順手塞進幾本《新故事》。
不久后的某天凌晨4點,胡建國突然給我打來電話:“不錯,《新故事》真不錯!原來那個讀者的感覺是真的!”
呵呵,胡建國終于知道什么是故事了,我一高興,就要把全套《新故事》都寄給他。他卻好一陣支吾,說:“算了吧。再說吧?!痹瓉?,這家伙凌晨4點把我吵醒,竟然是為了與我客氣的。
凌晨5點,胡建國再次把我吵醒,說是他媽的簽證辦下來了,近期就要去美國,然后又開始支吾,嘿嘿,把你的全套《新故事》給我捎來吧。
原來他是真喜歡上《新故事》了,不讓我寄,只怕越洋郵費太貴,一本2.5元的《新故事》,快遞到美國得好幾十塊錢吶。
呔,這家伙,去美國“拯救無聊”,《新故事》義不容辭,羅爾我不惜兩肋插刀,說什么錢不錢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