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竹筍資源的地方,不少農(nóng)民就是靠竹筍加工獲得了很好的經(jīng)濟效益。這里介紹幾種主要的竹筍加工方法。
一、玉蘭片
將嫩筍從腰部切斷,留取鮮嫩部分,剝?nèi)スS殼。小筍用刀破至下端5厘米處,使竹筍裂開;大筍則切成長10~15厘米、寬6~10厘米、厚0.15~0.2厘米的筍塊兒。把切好的筍塊兒放入100℃的沸水中燙10~15分鐘,然后用冷水漂洗。漂后的筍塊兒放在密封的室內(nèi)用硫磺燃燒熏蒸處理,每100公斤原料用400~500克硫磺。熏干后即成玉蘭片。
二、黃片干筍
將春筍去殼后,切成長10~16厘米、寬6~8厘米的塊兒,在80~100℃的水中燙漂12~15分鐘,取出晾干后,再放入濃度為0.3%~1%的亞硫酸鹽溶液中處理3~5分鐘,烘干至含水量7%~8%即可。
三、煙筍
將竹筍切成長12~16厘米、寬6~8厘米的筍坯,放在80~100℃的水中燙漂15~20分鐘,然后撈出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鐘,隨后放在太陽下曬至八九成干,再放在柴火上熏干即可。
四、酸筍
將竹筍切成長10~12厘米、寬6~7厘米的筍坯,放入清水中泡脹后轉入缸(或桶)內(nèi),注入鹽水(鹽水按100公斤水加10公斤食鹽,燒開后冷卻),待鹽水淹平竹筍時,在上面架上井字形的竹片,竹片上面再壓上按筍坯重25%的石塊,最后加鹽水高出坯面7厘米以上,加蓋兒封好,腌制10天即可。
五、筍耙
以雜竹筍為主要原料,去殼后在水中煮沸,然后撈出撕碎并切成5~6厘米長,加入食鹽、大蒜和少許辣椒粉等配料,并拌和適量糯米飯使之黏合,然后捏成鴨蛋大小、1厘米厚的橢圓形餅,曬干后即可收藏。食用時用油炸透,至色澤棕黃,則香脆可口。(廣西韋橋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