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的李寬海,已有20年的石榴種植歷史。20年前,他為了使石榴走出庭院栽在家鄉(xiāng)的大田里,而與石榴結下了不解之緣。
1984年初中畢業(yè)后,面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tǒng)農業(yè)生活方式和“豆茬麥、麥茬豆”的傳統(tǒng)種植模式,不甘心一輩子過清苦日子的李寬海經過深深思索認識到,吃別人嚼過的饅頭沒味兒,種地也要創(chuàng)新,不“創(chuàng)”就沒有出路,不“新”就沒有效益。他決心調整產業(yè)結構,做活“農”字文章,增加收入,實現(xiàn)脫貧致富的夢想。通過調查分析,他發(fā)現(xiàn)市場上石榴貨源奇缺,價格居高不下,而且石榴還象征著繁榮昌盛,和睦團結,寓意子孫滿堂,后繼有人,是個吉祥之物,深受群眾喜愛,于是就決定在自己的責任田大力發(fā)展石榴生產。但是,由于沒有經驗,缺乏技術,防寒不當,1987年冬因氣溫驟降,栽下的200多棵樹苗的地上部分全被凍死。滿心希望來年春天能看到火一樣紅的石榴花的李寬海,一下子傻了??少F的是,種植的失敗和鄉(xiāng)鄰的嘲笑沒有擊倒他。
第二年為防止重蹈覆轍,他在地頭搭起了草棚,以園為家,以樹為伴,細心觀察,反復比較,逐步掌握了石榴的生長習性。為提高石榴科學管理技術,他北上棗莊,南到淮遠,遍尋名師,并訂閱了《農村百事通》等各種科技報刊,努力學習,刻苦鉆研。經過無數(shù)次試驗對比,不斷摸索,終于以早培土、多培土、多澆水等措施,有效克服了石榴樹怕凍的難題。苦心人天不負,有志者事竟成。1991年,石榴樹剛一進入試花期,便收回了當年投資。1994年進入豐產期后,667平方米(1畝)產石榴2500多公斤,200多棵石榴樹獲利近3萬元。1996年,他索性把自家的責任田全部栽上了石榴樹,成了遠近聞名的“石榴王”。(河南 張業(yè)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