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個雜交夏大豆問世
安徽省農(nóng)科院作物所(郵編:230031,電話:0551-5160542)組配的雜交大豆新組合“皖豆25號”,前不久通過了安徽省品種審定,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雜交夏大豆。
該組合生育期105~111天,品質(zhì)優(yōu),蛋白質(zhì)含量43.56%,脂肪含量18.96%,高抗倒伏,抗大豆花葉病毒病,綜合農(nóng)藝性狀好,商品性好,667平方米(1畝)產(chǎn)量為161~221公斤。(安徽 余慶來)
江西培育出雜交抗蟲棉
江西省棉花研究所(郵編:332105,電話:0792-6840269)和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qū)棉花原種場合作選育的雜交抗蟲棉新組合“贛雜106”,前不久通過了專家驗收。
該品種生育期為131天,株型大,具備生長勢強、掛果多、后勁足、不早衰等特性,對棉鈴蟲、紅鈴蟲等具有抗性,平均667平方米(1畝)產(chǎn)籽棉398.9公斤。(江西 黃力華)
油菜新品種通過審定
河南省農(nóng)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郵編:450002,電話:0371-5729554)選育的甘藍型半冬性雙低油菜雜交種“華油2000”,前不久通過了河南省品種審定。
該品種全生育期230.79天,中早熟,芥酸含量0.12%,每克餅硫甙含量18.30微摩爾,含油量42.09%,抗寒、抗倒伏性強,抗病毒病、菌核病,平均667平方米(1畝)產(chǎn)量達184.24公斤。(河南 吳立新)
紅麻新品種問世
中國農(nóng)科院麻類研究所(郵編:410006,電話:0731-8614941)李德芳教授主持培育的紅麻新品種“中紅麻12號”,前不久通過了湖南省種子管理站組織的專家評議。
該品種莖紅色,裂葉型,生長整齊,皮較厚,有效株數(shù)多,不早花,品質(zhì)優(yōu)良,高抗紅麻炭疽病,干莖產(chǎn)量和出麻率均高,每667平方米(1畝)地上部鮮重達6729.6公斤。(湖南 孫進昌)
小麥新品種通過審定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郵編:712100,電話:029-87091439)張正茂副研究員主持選育的旱地小麥新品種“普冰143”,前不久通過了陜西省品種審定,這是我國第一個通過審定的用普通小麥與冰草遠緣雜交選育成功的小麥新品種。
該品種具有冰草抗旱、抗病、分蘗力強、結(jié)實性好的優(yōu)點,屬冬性多穗型小麥品種,平均667平方米(1畝)產(chǎn)量達279.3~372.7公斤,田間抗銹性達到中抗水平。(陜西 易同民)
馬鈴薯新品種問世
甘肅省農(nóng)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郵編:730070,電話:0931-7614674)培育的馬鈴薯新品種“隴薯6號”,前不久通過了甘肅省科技廳主持的技術(shù)鑒定。
該品種大中薯率90%~95%,休眠期中等,較耐儲藏,高抗晚疫病,抗病毒病。薯塊含干物質(zhì)27.47%,淀粉20.05%,粗蛋白2.04%,平均667平方米(1畝)產(chǎn)量為2853.5~4020.0公斤。(甘肅 周翠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