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個女子作過一首《吟傘》詩:
偶因一雨被抬舉,卻又轉(zhuǎn)晴輕別離。
送得郎君歸去也,獨自倚門淚淋漓。
這首借物抒情的詩,通過“雨”和“語”、“晴”和“情”構(gòu)成諧音雙關(guān)。乍看起來似乎純粹是寫傘的不幸,實際上是形象地寫出了一位多情女子因輕信甜言蜜語便委身他人,到頭來落得個被無情拋棄、哀苦無告的悲慘遭遇。全詩委婉哀怨,讀來令人一唱三嘆,一灑同情之淚。
還有位女子也作過一首雙關(guān)詩,不過她用的是語義雙關(guān)。這位女子嫁了個不務(wù)正業(yè)、常常偷雞摸狗的丈夫。一次,丈夫偷牛被人抓住送到縣衙,女子亦相跟了去。縣太爺聽說女子很會作詩,便叫以“池水”為題作一首詩,還允諾,如果她的詩能為偷牛的丈夫辯解得好,即可減輕處罰。羞愧交加的女子當(dāng)即按縣太爺吩咐,吟出下面一詩:
一池清水綠柔柔,難洗今朝滿面羞。
自恨妾身非織女,我郎何必學(xué)牽牛?
這詩妙就妙在她把他們夫婦同眾所周知的牛郎織女的故事聯(lián)系了起來。字面上似乎是責(zé)備丈夫不該順手“牽?!?,實際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把丈夫比成了天上的“牽牛星”。面對如此才思敏捷、聰慧過人的才女,縣太爺也就不好對其丈夫施加太多處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