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漁村名叫旺永,約有20戶浮宅。武偉和麥勒思奇把小艇劃向一個最破敗的浮筏。那個浮筏其實只是把幾塊木板綁在泡沫塑料上,屋頂是用一個竹棚鋪上藍色塑料布建成的。
這是發(fā)生在2003年4月的事情。武偉發(fā)現(xiàn)在這個殘破不堪的浮筏上住著三姊妹,她們的母親死了,爾后父親又遺棄了這個家。大姐蘭和二姐珊惟有采海貝為生,盡力供小妹妹梅上學,每月的學費只有1美元。有一個月她們無力繳交,武偉和麥勒思奇當時正為一群美國人作導游,就把三姊妹的境況告訴了游客,大家紛紛解囊。
小艇劃到了浮筏前。麥勒思奇不禁吃了一驚。這浮筏脆弱無比,粗糙的木板隙縫間海水清晰可見。那三姊妹憑屋頂單薄的塑料布怎能擋得住雨季和寒冬呢?
他們的小艇靠過去,一個女童趨前張望,看到兩個陌生的男人,細嫩的面孔露出了好奇的神情。
武偉溫柔地告訴這女孩,他們是來送錢給她買東西吃的。浮筏上的一切整整齊齊,三張殘破的竹席和一些被子疊得好好的放在角落里。浮筏后面有三只藤籃,盛著三姊妹的所有物品:幾件衣裳、烹飪器具以及梅從前上學用的書本文具。這個不足3平方米的浮筏,就是她們的整個生活天地了。
梅告訴來客說,兩個姐姐采牡蠣去了。武偉知道這種活兒是很艱苦的:要攀登嶙峋的石灰?guī)r,一只手抓住溜滑的巖石,另一只手還要握著小鐵錘撬取牡蠣。巖石常常割破腳掌,即使戴上手套剖開貝殼,兩只手最后還是會鮮血淋漓的。
運氣好的話,一個人一天也只能采得20多公斤牡蠣,剖出將近2公斤牡蠣肉,換取0.3美元。
武偉把帶來的錢塞在梅的手中。那區(qū)區(qū)80美元可以供她們生活3個月。小女孩一臉茫然,低聲說:“謝謝你,我會交給她們的?!?/p>
麥勒思奇自己有5個女兒。他望著那浮筏,心里感到一陣凄涼。雨季來臨的時候海灣風濤險惡,連大船都會掀翻,那一點錢對3個女孩子能有多大的裨益?她們的浮筏就像一只裝雞蛋的紙板箱,怎能賴以生存呢?
965年,麥勒思奇初次踏足越南的時候才十幾歲,他作為一名陸戰(zhàn)隊步兵,奉派到南北越之間的非軍事區(qū),負責救援工作。
麥勒思奇體格強壯,性情隨和,喜愛戶外活動,他與武偉合伙開辦公司,兩人感情很融洽。
第一次參觀旺永村后,他們又陪同另一批游客重來此地。麥勒思奇跡遠望見水面上的那三姊妹位的浮筏,一顆心直往下沉:他多么希望那3個女孩子已經(jīng)脫離了苦境。
他們兩人再次募捐,然后劃到浮筏旁,把那一小筆善款交給了三姊妹。這一回兩個姐姐都在家,蘭17歲,珊15歲。
越南到處都有困苦的少女,武偉已經(jīng)司空見慣了,他原以為這兩個女孩子既然飽歷風霜,一定冷酷無禮,憤世嫉俗。不料她們卻是彬彬有禮,舉止自然謙卑,處處流露出愛護妹妹之情。
麥勒思奇問武偉:“替她們蓋一間房子要多少錢?”武偉估計,約需3000美元。
麥勒思奇說:“我也許能夠籌得這筆錢?!彼R上和武偉商定,建筑費用由他負責,建筑的工程安排則由武偉貴責。當時已經(jīng)是 9月底,要在冬季來臨前竣工,雙方都不可怠慢。
武偉向他任職的旅游公司借錢,以便展開工作。麥勒思奇返回美國明尼蘇達州艾里鎮(zhèn),第二天就開始募捐。《艾里回聲報》報道了這些女孩子的處境,麥勒思奇還上當?shù)仉娕_細說了一切。
艾里鎮(zhèn)只有不到4000居民,消息一下子就傳開了。女童子軍為此舉辦糕餅烘焙義賣,兩天后送來一只塑料袋,盛著滿滿的零錢和1元面值的鈔票。
越南那邊的進展卻不這么順利。武偉約好了工匠,備齊了建筑材料,卻面臨一個問題:越南規(guī)定,滿18歲才能擁有產(chǎn)業(yè)。按照原來計劃,那浮宅將由三姊妹共有,但她們年齡太小了。武偉還擔心三姊妹的父親會來爭奪所有權。
過了幾個星期,武偉一籌莫展。后來他又去國際紅十字會駐越南辦事處,征得他們同意擔任法定代理人,直至年紀最小的梅滿18歲,才將房子移交三姊妹。 10月下旬,麥勒思奇電匯第一筆款項給武偉。而房子也在月底落成了。
2003年11月3日下午,天朗氣清,秋風送爽。三姊妹來到這個將近4米見方的浮宅前廊,由一個地方官員主持饋贈新居儀式。
3個女孩子高興得熱淚盈眶,跑進這幢結實的小浮宅,只見臥室里有一張真正的床,還有一間小房里擺著書桌,供梅坐下做功課。
梅臉上淌著淚水,跑到外面走廊上向朋友高喊:“這是我的家,這是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