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桂系集團與蔣介石集團的爭斗,是爭權奪利之爭。在20多年的明爭暗斗中,新桂系集團的首腦李宗仁、黃紹、白崇禧等一批重要骨干曾因被蔣打敗而流亡境外,但他們不甘心失敗,與蔣爭斗之心未泯,后來竟奇跡般地復起,并繼續(xù)與蔣介石集團不斷較量,最后在祖國大陸解放前夕該集團的首腦李宗仁還取代了蔣介石成為中華民國的“代總統(tǒng)”。幾十年來,蔣介石一直把新桂系集團的李宗仁等視為“慶父”,下決心非將他們除掉不可,但最后蔣卻敗在“慶父”手下,至此,新桂系集團與蔣介石集團這場馬拉松式的爭斗,終于在新桂系集團高奏凱歌聲中結束了。
新桂系集團與蔣介石集團爭斗的來龍去脈
新桂系集團與蔣介石集團的結怨爭斗,由來已久,遠在北伐戰(zhàn)爭時期就開始了。當時新桂系集團首領李宗仁率國民革命軍第七軍北伐部隊(第七軍還留部分部隊留守廣西,由第七軍黨代表黃紹統(tǒng)率,后編為第十五軍)從廣西出師北伐,轉戰(zhàn)湘、鄂、贛、蘇、皖、魯?shù)仁?,一路奪關斬將,所向披靡,第七軍因而獲“鋼軍”美譽,功高鎮(zhèn)主,遭蔣嫉恨;曾有“小諸葛”美稱的新桂系集團第3號人物白崇禧(黃紹離桂后為第2號人物)北伐時期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副總參謀長(總參謀長李濟深留守廣州)兼北伐軍東路軍前敵總指揮、第二路代總指揮、第四集團軍前敵總指揮等職,指揮東路軍各部討伐孫傳芳軍閥集團,勢如破竹,由贛入浙,克杭州,趨上海及華東地區(qū),后又指揮第四集團軍部分部隊與友軍消滅了張宗昌殘部,直抵平、津,頗為各界人士所矚目;新桂系集團第2號人物黃紹率國民革命軍第七軍留桂部隊坐鎮(zhèn)廣西,苦心經(jīng)營,為第七軍北伐部隊提供人力、物力、財力支援,使第七軍北伐部隊源源不斷的得到補充接濟。由于新桂系集團前后方的協(xié)同努力,部隊不斷擴大,實力日益增強,影響越來越大,這對蔣介石的獨裁專制是極大的威脅,從而招致了蔣介石的嫉恨。李宗仁說:“古云:‘共患難易,共安樂難。’但像蔣介石這樣的人,恐怕共患難也不易。”李宗仁覺得蔣介石是新桂系集團發(fā)展的障礙,蔣介石不倒,新桂系集團則無法發(fā)展。1927年8月,寧、漢嚴重對立,李宗仁、白崇禧認為這是倒蔣的好時機,即以蔣介石妨礙寧、漢合作為由,在南京聯(lián)合其他反蔣勢力倒蔣,蔣見勢于己不利,采取了以退為進的策略,于1927年8月13日宣布辭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一職。但不久又復職(1928年1月7日),蔣復職后,對被李、白“逼宮”而下野耿耿于懷,如蔣給何應欽的信中把李、白比作“慶父”,說:“‘慶父’不去,魯患未已,革命必難成功?!庇谑鞘Y秘密運送槍械,裝備湖南的魯滌平部隊,助魯?shù)构?。不料被武漢政治分會(分會主席為李宗仁)偵知,時駐武漢的新桂系第十九軍軍長胡宗鐸等人以武漢政治分會名義于1929年2月19日下令撤銷了魯滌平湖南省主席職務。事后蔣介石為了麻痹穩(wěn)住新桂系集團,一方面假惺惺地裝出一副要會商解決魯滌平被撤職一事的面孔,于2月27日派監(jiān)察院院長蔡元培等到武漢“切實查明,以憑核辦”。還于3月7日致電李宗仁,稱:“武漢自兄來京后,領導無人,中央鞭長莫及,幾等于無,而兄之命令亦不能有效,中央……決不愿輕啟戰(zhàn)端,只要于威信不失,則余事無不可以從長計議。”另一方面則秘密緊急調動部隊,部署進攻武漢。與此同時,蔣還加緊了對新桂系集團有關人員的分化瓦解工作。如派唐生智攜巨款北上,策動唐的舊部李品仙(時任第四集團軍第十二路軍總指揮,歸白崇禧統(tǒng)率)等叛白。白不得已于3月17日逃離天津乘輪南返,蔣偵悉即派特務在上海擬將白捕獲除掉。白因得其舊屬救援脫險。新桂系集團在平、津的部隊遂為蔣所瓦解。蔣還派人潛入武漢,對非桂籍的新桂系駐武漢部隊將領胡宗鐸、張義純等進行策反,言明只要叛桂投蔣,均許以高官厚祿,獎以重金。均遭拒后,蔣只好派楊永泰到香港收買了原新桂系集團將領俞作柏,委以國民革命軍陸??哲娍偹玖畈可蠈⒖倕⒆h,令俞潛往武漢策動桂軍第三路副總指揮李明瑞(俞作柏表弟)等人待機陣前倒戈。當這些部署妥當之后,蔣介石乘李、白不在武漢軍中之機,即于1929年3月26日以武漢政治分會“非法”撤銷湘省主席為辭,下令討伐新桂系集團。3月28日,蔣介石下達作戰(zhàn)命令,兵分三路,直逼武漢。3月29日,蔣介石乘軍艦離南京,30日到達九江督師。3月31日向各路大軍下達總攻擊令,4月2日,李明瑞在武漢前線陣前倒戈叛桂投蔣,4月5日,蔣介石兵不血刃占領了武漢。蔣一不做二不休,任張發(fā)奎為第一路追擊司令,朱紹良為第二路追擊司令,將撤出武漢的第四集團軍余部窮追至湖北的荊(州)、沙(市)、宜(昌)一帶悉數(shù)繳械,新桂系集團在湖北的勢力徹底瓦解了。新桂系集團原擁有廣西、兩湖、平、津五省市地盤竟在一夜之間變成了僅剩廣西省一隅,部隊也由原來的9個軍(含收編的唐生智部)10多萬人僅剩留在廣西省內(nèi)的一個軍14個團近兩萬人。新桂系集團此時的處境極其艱險。蔣介石乘此千載難逢良機,企圖徹底消滅新桂系集團,以酬宿愿。他趕赴長沙,部署軍事。令湘、粵、滇各軍分三路圍攻廣西,并令在武漢投蔣叛桂的原新桂系部隊兩個師(第十五師、第五十七師)速乘船回師廣西,與圍攻廣西的三路大軍合力作戰(zhàn)。面對如此嚴峻形勢,李宗仁、黃紹、白崇禧等新桂系集團將領們決心以武力抗蔣,并于5月5日掛起“護黨救國軍”旗幟通電討蔣。分工由李宗仁赴香港聯(lián)絡各方反蔣勢力;黃紹、白崇禧率部攻粵,變被動為主動。不料兵敗退回廣西。此時湘、粵、滇各路軍已陸續(xù)入桂,廣西名城梧州、桂林相繼被占領。1929年6月7日,蔣介石任命俞作柏為廣西省政府主席,李明瑞為廣西各部隊編遣特派員,同月下旬,黃紹、白崇禧被迫將部隊交師長呂煥炎、梁朝璣指揮,出走安南轉香港。行前囑呂等與俞、李、楊(騰輝)合作,借以保存實力,以待來日。6月27日,李明瑞率部占領南寧。1929年9月27日,俞作柏、李明瑞在南寧突然舉旗反蔣,失敗后,蔣介石以呂煥炎為廣西省主席,同年11月,李宗仁、黃紹、白崇禧因得舊部擁戴,先后從境外回到廣西,并重握了廣西的軍政大權,繼續(xù)與蔣介石集團爭斗。1930年4月,蔣、馮、閻中原大戰(zhàn)爆發(fā),新桂系集團響應馮、閻號召,積極參加馮、閻的討蔣軍事。李宗仁任“中華民國陸??哲姟备笨偹玖?總司令為閻錫山),并將桂軍與張發(fā)奎部改編為“中華民國陸軍第一方面軍”,李兼任總司令,黃紹為副總司令。1930年5月22日,李宗仁、白崇禧、張發(fā)奎商定,張、桂軍兵分三路傾巢入湘,黃紹率部殿后,擬攻占武漢后,與馮、閻會師中原,共同搗毀蔣介石集團。當前鋒部隊直取湖南岳州時,殿后的黃紹部未按預定時間占領湖南衡陽,結果衡陽為擁蔣的粵軍先黃部占領,李、白聞訊后,只好回師衡陽,企圖擊敗粵軍后再作下步打算。誰知此役卻被粵軍擊敗,不得已退回廣西。在高層領導人員中,對此役的失敗,多怨黃紹未能如期占領衡陽造成,從而導致黃紹于當年8月間發(fā)出“馬電”,辭去黨、政、軍各職脫離了新桂系。
1931年2月,蔣介石因“約法”問題將胡漢民囚禁于湯山,致使擁胡的陳濟棠反蔣。4月,陳濟棠派大員赴桂向李、白釋嫌修好。5月,陳濟棠將侵桂的粵軍悉數(shù)撤回粵境,李、白遂與陳濟棠等反蔣人士聯(lián)合,并于1931年5月28日在廣州另成立“國民政府”,與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分庭抗禮。在胡漢民等的壓力下,1931年12月15日,蔣介石被迫通電第二次下野。但次年(1932年3月6日)又被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任為國民黨軍委會委員長。從此,蔣介石對新桂系集團更加恨之入骨,大有新桂系不除死不瞑目之說。
1936年5月,蔣介石告知陳濟棠胞兄陳維周說:“中央要對桂用兵,徹底解決廣西的李、白,廣東出兵,中央?yún)f(xié)助?!标悵牡孟ご饲楹?,懼怕兩廣被蔣介石拆散后予各個擊滅,遂與廣西的李、白共同策劃,以要求中央領導抗日為名,出兵抗日反蔣。1936年6月1日,“兩廣事變”(也稱“六一”運動)爆發(fā),粵、桂軍進軍湖南,蔣介石急調部隊入湘堵截。后因蔣收買了陳濟棠的空軍及陳的第一軍軍長余漢謀部叛陳投蔣,陳濟棠迅即敗逃香港,廣東省遂為蔣介石集團占據(jù),接著蔣介石調集重兵,從湘、粵、黔三面包圍廣西。李、白面對如此危殆形勢,一方面電邀國內(nèi)反蔣人士來桂共商抗日反蔣大計,一方面動員民團入伍,擴充部隊,以武力與蔣集團周旋,戰(zhàn)爭真有一觸即發(fā)之勢。而蔣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停止內(nèi)戰(zhàn),一致抗日”的號召壓力下,加上陳誠從廬山來電報告西安的張學良不愿剿共等動向。蔣怕西安方面出事,而對桂用兵速勝又無把握,怕戰(zhàn)爭曠日持久地拖下去,局面不好收拾,于是他擯棄了主戰(zhàn)派對桂用兵的煽動,接納了主和派的建議,派程潛、居正、朱培德攜其親筆信抵邕與李、白談和。經(jīng)雙方討價還價,最后終于妥協(xié)言和,息兵罷戰(zhàn)。
“七七”事變發(fā)生,蔣介石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團結一切力量抗日國存”的號召及全國人民一致要求抗日的形勢下,不得不宣布對日作戰(zhàn),新桂系集團奉蔣介石的命令,在原有兩個軍部隊的基礎上,很快擴編成2個集團軍4個軍的部隊(抗戰(zhàn)期間,廣西共編成3個集團軍),奔赴抗日前線。但蔣介石消滅新桂系集團的初衷未改,正如李宗仁率部離桂出征前對其部屬說:“蔣介石是不能容我們的,橫豎是利用我們,不過借抗戰(zhàn)之名來削弱和他對立的地方力量,將來還是要搞統(tǒng)一獨裁。蔣介石這個人最不可靠,他決不會相信我們?!?944年10月,日軍第二次進犯廣西,歷史給了蔣介石利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來消滅新桂系集團在廣西實力的極好機會。蔣介石很巧妙地利用了它,表現(xiàn)在戰(zhàn)前研究由哪些部隊死守廣西省會桂林的問題上。時蔣、桂各打各的如意算盤。蔣令駐在廣西省的新桂系集團兩個軍(即第三十一軍、第四十六軍)死守桂林城;白崇禧洞察蔣介石的企圖用意,極力反對,并堅持要由從全縣(現(xiàn)為全州縣)轉退下來的蔣介石的嫡系部隊第九十三軍死守桂林城。明眼人不難看出蔣、白兩人的居心,最后蔣硬是以最高統(tǒng)帥身份,逼白崇禧服從。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1944年9月13日,日軍向全縣進犯,第九十三軍未經(jīng)激戰(zhàn)即棄縣城南撤,儲備在全縣可供駐桂部隊三個月用的糧食、武器彈藥及其它軍用品,全為日軍掠去。全縣不守,桂林危在旦夕,白崇禧于當日晚在桂林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會上,白改變了原來按蔣介石命令制定的作戰(zhàn)方案,并決定以第三十一軍第一三一師及第四十大軍第一七○師為桂林守備部隊,將第三十一軍的第一八八師、第四十六軍軍部及該軍的第一七五師調出桂林城。這樣一來,原決定以兩個軍兵力守備桂林此時變成兩個師兵力了,且第一七○師又是后調師,大部分士兵是未經(jīng)訓練的新兵。白的這一臨戰(zhàn)改變防守桂林城兵力部署,使新桂系集團的幾個正規(guī)師免遭日軍消滅之虞。不僅如此,白還乘日本侵略軍大舉犯桂威脅重慶安全之機,以擴大抗日力量為由,向蔣介石提出由廣西擴編兩個補充師及兩個縱隊部隊的要求。蔣介石迫于日寇壓境的嚴峻形勢,明知白是在借機擴充新桂系實力,但又不得不應允。后因桂林、柳州陷敵太快,擴編部隊遂無法實現(xiàn)。又如,1949年8月間,中國人民解放軍已向湖南進軍,此時的蔣介石已“引退”半年多了,但其消滅新桂系集團的心仍不死,他以國民黨“總裁”身份發(fā)號施令,指揮一切,又企圖假借解放軍之手,消滅新桂系集團主力部隊的張淦第三兵團。此事當時任國民政府國防部第三廳廳長的許郎軒感到十分棘手。一次許向朱鼎卿(曾任湖北省政府主席)訴苦說:“我和顧總長(顧祝同)每次擬定作戰(zhàn)部署,送呈總裁(指蔣介石)核閱時,總是為了張淦兵團的使用,遭到訓斥。我們是從作戰(zhàn)上考慮,總想控制有力部隊于最后,因之不想把張淦兵團輕易豁出去;而總裁的心目中卻總想把張淦兵團置于險地,使之歸于消滅?!庇纱丝梢姡Y介石為了消滅新桂系集團,可說是費盡了心機,使盡了所有招數(shù)的啊!(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