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高效的中藥煎法
多數(shù)情況下,中藥要煎成湯劑服用,但煎中藥卻是一件苦差事,費時費力又煩瑣?,F(xiàn)介紹一種簡單高效的中藥煎法,就是先將干燥的中藥小心地倒入保溫瓶中,加入適量冷水(除藥物吸收的水分外,還要能倒出300~400毫升藥汁),浸泡半小時,再將長約10厘米的小型“熱得快”放入瓶中,沒入水中,接上電源,當瓶中沸騰時斷開電源,再過1分鐘取出“熱得快”,塞上瓶塞。補益類中藥要保溫4小時以上,清熱解毒、祛風解表類中藥保溫2小時就差不多了。若保溫24小時后仍未喝完,可放入“熱得快”再煮開1次,防止瓶內(nèi)溫度過低而發(fā)酵變酸。加熱時“熱得快”一定要沒入藥汁中。
本人長期用此法煎藥,發(fā)現(xiàn)每劑藥都能收效,未見不良反應。保溫瓶煎藥具有以下優(yōu)點:由于瓶內(nèi)空間狹小,藥中的揮發(fā)性成分不易散失;瓶內(nèi)一直保溫,某些在高溫下才能溶解的有效成分能一直處于溶解狀態(tài),均勻地分散于藥汁中,而按傳統(tǒng)方藥將藥汁煎好后放置冷卻,有些成分會結(jié)晶析出而沉淀在容器底部。但也有些中藥不能用保溫瓶煎,如川烏、草烏、附子,要先煎去毒,則不可用此法;礦石、貝殼類藥物要先煎,以增加溶出,也不宜用此法;阿膠、鹿膠等膠類藥物要烊化后對入藥汁中服用,也不能一齊放入保溫瓶中同煎。
總之,這種因陋就簡的方法有明顯的優(yōu)點,實用性強,適合于廣大需長期服中藥而又不愿煎藥的患者。(湖北 張仕玉)
白扁豆的藥用
1.治療急性胃腸炎:白扁豆50克(炒),木瓜10克,水煎服。
2.治療吐瀉:鮮白扁豆莢30個,搗爛,溫開水沖服。本方對暑濕吐瀉及食物中毒引起的吐瀉均有效。
3.治療腸炎:扁豆花60克,炒焦,水煎。連服2次,第二天再服1次。
4.治療小便不利:白扁豆皮15克,秋豆角9克,水煎加紅糖,每日1劑,分2次服,連服數(shù)日。(黑龍江 劉德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