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教育科學出版社“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教材語文第六冊第十九課。
背景分析:
1.學情分析:為了很好地理解課文中的語句,學生要做好課前收集有關信息的準備。
2.教材分析:本課通過描寫周恩來同志在危險時刻把傘包讓給小揚眉的故事,表現(xiàn)了周恩來同志對革命后代的深切關懷和舍己救人的高貴品質。由于課文所寫的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距離較遠。因此,在學生收集有關信息基礎上,應對文中人物和時代背景加以介紹,同時創(chuàng)設合作學習的情境,能夠通過環(huán)境、人物的語言和動作來體會人物的思想境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讀課文,學習用分層的方法理解自然段。
2.學習按事情發(fā)展順序理清課文的寫作思路。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周恩來同志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
教學重點:學會通過分析重點段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
教學難點:用分層的方法理解第二自然段。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教學流程:
(一)播放課件,激情導入
多媒體課件播放一架飛機正在遇險的畫面:
師:假如你是這架飛機上的一名乘客,現(xiàn)在你的心情會怎樣?你會做些什么?
師:五十多年前,在延安飛往重慶的飛機上,就發(fā)生了這樣一件真實的故事。(板書課題:《飛機遇險的時候》。)
師: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是通過對重點段的分析,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師:看一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師邊聽邊梳理。出示幻燈片:
________年________月,周恩來同志從__________乘飛機到_________去。途中,飛機遇到_________,情況十分_________,大家準備________。周恩來同志__________,解下傘包,讓給___________。)
【評析: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參與動機,讓學生感悟課文的內涵,引發(fā)了學生探究的欲望?!?/p>
(二)帶著問題,初讀課文
1.輕聲朗讀課文。
2.讀后討論,完成投影出示的問題。
3.學生介紹自己收集到的有關課文內容和人物的信息,不完整的地方,教師加以補充,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
【評析:此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體現(xiàn)了教者能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地處理教材。通過學生親身參與,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再讀課文,理清寫作思路
以課后第1題為提示,學生分組讀課文,按“飛往重慶→飛機遇險→讓傘包→飛機脫險”,把課文分成四段,了解文章的寫作思路,其中二、三段是課文的重點段。
(四)讀議重點句段
1.教師范讀第二段,請學生畫出描寫險情的句子,同時思考:你從中知道了什么?(飛機正常飛行、突然遇險、采取措施。)
2.分角色對比讀正常飛行和突然遇險的句子,體會當時情況的緊急和危險。
3.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合作學習第三段。
4.表演第三段內容,從“立刻站起來、幾步走到、馬上解下自己的傘包”等動作中,體會出周恩來同志在危機關頭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崇高精神。
【評析:該段是課文的重點,教師在執(zhí)教時先范讀課文,畫出描寫險情的句子,然后在讀后交流中理解描寫險情的詞,接著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再讀書,感悟出“失去平衡──十分緊急”。抓住這“十分緊急”,無形中給學生指出了一條朗讀的捷徑,讓學生通過讀,談體會,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悟出周恩來同志的高尚品德,并受到感染和熏陶?!?/p>
(五)語文實踐
觀察書上的圖片,想像小揚眉脫險后會對周恩來同志說些什么。
(六)明理導行
投影出示“一艘船突遇暗礁發(fā)生險情,而在你對面的一個小朋友卻沒有救生衣”和“突發(fā)大火,一個小朋友被困室內”的畫面,請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想像一下自己該怎樣做。
【評析:教師通過明理導行,以互動的方式,交流語言,交流感情,使學生從中獲得“德”和“理”的升華。學生借助教師的幫助進入情境體驗,這正是對課程標準理念的有效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