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是玉石,還是美人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边@首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我在教學這首詩時,學生向我提出了“‘碧玉’是玉石,還是美人”這個問題。為了弄清這個問題,課下我和學生查閱了大量的資料。
人教社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用書》對這句詩第一句的解釋是:整棵樹枝葉翠綠,好像是用碧玉裝扮起來的一樣,無數(shù)柳條如同一根根柔軟的絲帶,紛紛垂下。在這里把“碧玉”看作了玉石。而《唐詩賞析》的解釋是:早春的柳樹發(fā)出嫩綠的新芽,如同一位婀娜美人,垂下來的萬縷垂絲好像是綠色的裙帶。在這里又把“碧玉”看作了婀娜多姿的美人。
那“碧玉”到底是玉石,還是美人呢?我認為把“碧玉”解釋成美人更合適。原因有三:
一、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碧玉”的解釋是:含鐵的石英石,紅色、褐色或深綠色,質地致密,不透明,用做裝飾品。而二月的柳芽是嫩黃色的,與紅色、褐色或深綠色顯然不符。
二、把“碧玉”解釋成美人,則對“萬條垂下綠絲絳”的解釋更自然,這千條萬縷的柳枝,也隨之變成了“她”的裙帶。
三、把“碧玉”解釋成美人,寫柳樹如同青春亮麗的少女一般,既充滿了勃勃的生機,又那樣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更能看出柳樹的生命活力及其裊娜的風姿。
那為什么單單用碧玉來比喻柳樹呢?我認為:首先,碧玉這個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為補充的。其次,碧玉在古代文學作品里,是年輕貌美女子的泛稱,用碧玉來比柳,人們就會想到這美人還未到豐容正盛的年華;而早春稚柳,也還沒到密葉藏鴉的時候。再次,古時幾乎家家種柳,柳樹非常普遍,而“小家碧玉”指小戶人家的姑娘,所以看到房前屋后婀娜的柳樹,也就不自覺地想到了年輕貌美的“小家碧玉”。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實驗小學 齊國鳳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梧臺鎮(zhèn)中心小學劉金路)
?+?=eleven
英語教學中,我利用數(shù)學加法運算教授英文數(shù)字11~15,將英語與數(shù)學課程有機整合,創(chuàng)設學生學習生活的真實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掌握語言,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課上,我把10位學生請上講臺,以報數(shù)的形式復習了數(shù)字1~10。然后,我問學生:“How many students?”“ten.”“那么再加上我呢?”學生很疑惑,一時陷入沉默。于是,我出示單詞卡片“eleven”。在領讀幾遍后,又出示算式卡片“4 + 7=? ”學生回答:“Four and seven is eleven.”我接著出示算式片“1+10= ?”學生回答:“One and ten is eleven.”隨后,我出示了具有開放性質的算式卡片“?+?=11”。學生的答案都不同:“Three and eight is eleven.Two and nine is eleven.Five and six is eleven...”最后用同樣的方式教學“twelve,thirteen,fourteen,fifteen”。
教學活動中,雖然這些加法算式簡單,但學生學會了用英語來表達數(shù)學的加法算式,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大增,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喬司中心小學沈飛)
“戴帽”游戲
為了能使中高年級學生熟練地掌握形容“說話”的各種形容詞或副詞,并把這些詞應用于作文教學,鞏固語文知識,我設計了“戴帽”游戲。
“戴帽”游戲含義:“帽”代表形容說話不同類的形容詞或副詞,“戴帽”游戲即用這些詞來做游戲。
參加游戲的人數(shù):6人。
表演安排:6個人分別用A、B、C、D、E、F表示。
其中A負責戴“語氣帽”,即說出形容說話的語氣詞,如大聲地說;B負責戴“神態(tài)帽”,即說出形容說話神態(tài)的詞,如冷笑地說;C負責“動作帽”,即說出說話時的動作,如拍著胸脯說;D負責“多功能帽”,即用兩種以上的“帽子”來說,如推開門眉開眼笑大聲地說;E負責表演,即根據A、B、C、D所說的詞,說出相應的語句,并表演;F負責記分,只記下E的分數(shù),即用“合格”或“不合格”來評價E說話表演是否到位。
游戲規(guī)則:游戲開始時,A必須說出一個形容說話語氣的詞,如“輕聲細語”地說,這時E必須馬上“輕聲細語”地說一句話,而且要加上動作,如:“請過來,我告訴你一個秘密?!苯又珺必須說出一個形容說話神態(tài)的詞,如“皺著眉頭”說,以此類推,分別給E戴一頂“帽子”,E分別說出相應的話,做出相應的動作。第一輪結束。
第二輪,每個人的代號前進一位,如A換成F,B換成A,以此類推。
第三輪、第四輪、第五輪、第六輪,以此類推換位。這樣六輪游戲結束后,每個人都經過了六個項目的表演。
評比方式:六輪游戲結束后,根據“合格”的總量,評出優(yōu)勝者。
作為語文課外實踐活動,此游戲對訓練學生用語的準確性,豐富學生寫作文的修飾語,有很好的作用,而且學生非常喜歡做,在玩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福建省松溪縣實驗小學 黃義正)
班主任工作小貼士
◆愛心“小條兒”。在工作中,教師可以利用業(yè)余時間給學生寫“小條兒”,其內容是針對學生最近的表現(xiàn),或表揚,或批評,或寫上希望,分別送給學生,作為教師與學生情感溝通的一種方式。比如“蓉蓉,如果你上課不再隨便回頭,你將是我最好的學生,你的朋友”等。我就常這樣做,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班的一位學生在日記中寫道:“收到神奇又充滿愛的‘小條兒’是我六年學習生活中最有意義的一件事,這學期老師給我寫了好多‘小條兒’,我像寶貝似地珍藏著。它充滿了老師對我的關懷和愛護,對我的幫助非常大?!?/p>
◆慎重“找家長”。在學生犯了錯誤,比如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yè)錯誤多、和同學打架等,有些教師采取的方法就是“找家長”。可實際上,這種教育方式又有多大實效呢?很多家長在被老師“訓斥”后都會遷怒于孩子,一場“暴風驟雨”可能給孩子的心靈帶來傷害。孩子也會認為是老師“告狀”,與老師產生對立情緒。而且“找家長”會使學生認為老師“無能”,只會“告狀”,無形中削減了老師的“威信”,加深了師生間的隔閡,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所以,教師要慎重“找家長”。
(浙江省平湖市藝術小學張玉微
遼寧省遼中縣中心街165號韋公遠)
花樣作業(yè)——愛你沒商量
如何讓家庭作業(yè)成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造、游戲的樂園,成為展示個性的平臺呢?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曾做了一些探索,并把這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選擇性較強的家庭作業(yè)美名曰——“花樣作業(yè)”。例如,在學生學完了20以內的數(shù)加減法后,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yè):1.請你至少選用一種方法來計算15-9=?(1)數(shù)小棒,(2)編數(shù)學兒歌,(3)寫數(shù)學日記,(4)繪數(shù)學畫。只要你認真地去做,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成功的。2.你還能用其他形式來計算嗎?試試看,好嗎?再如,教學“植樹中的數(shù)學問題”后,筆者布置了這樣的作業(yè):1.動筆在紙上畫一畫,在封閉的圖形中,10棵樹之間有幾空?排成一行又有幾空?相同嗎?為什么?2.做一做“丟手帕”的游戲,10個人圍成一圈丟手帕,邊玩邊思考,10個人做游戲,有幾空?如果排成一排做游戲,中間有幾空?為什么?做一做,你們就會明白了。
筆者以為這種形式的作業(yè)至少有以下幾個優(yōu)點:首先,花樣作業(yè)充滿了人文關懷,能讓學生體會到濃濃的情趣;其次,它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使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最后,它還能讓學生選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完成作業(yè)。喜歡動手操作學具的就動手操作學具,喜歡編兒歌的就編兒歌,喜歡畫畫的就畫畫,這樣就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個性在這里得以充分張揚。
難怪學生都說:“花樣作業(yè)——我們愛你沒商量!”
(江蘇省興化市中圩小學蘇圣華)
三個英語小游戲
字母接龍
游戲目的:訓練學生熟練背誦26個英文字母。
游戲材料:一個小皮球。
游戲過程:學生圍坐成一個圓圈。一名學生拿著皮球,說完字母A后將皮球依次傳給第二名學生。第二名學生拿到皮球后立即說字母B,然后再依次傳給其他學生,以此類推。此游戲也可增加難度,由每名學生一次按順序說幾個英文字母,或打亂傳球順序,學生不必依次傳遞皮球,而是隨意傳遞。
猜“顏色”
游戲目的:提高學生對英文中表示顏色單詞的反應能力。
游戲材料:幾張涂有不同顏色的小卡片,幾枚表示獎勵的小星星。
游戲過程:教師可以隨意抽出一張小卡片,用手擋住,然后問學生:“what colour is...?”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表示顏色的單詞知識隨意猜測,然后教師露出卡片,猜對的學生可以獎勵一枚小星星。此游戲還可用于表示顏色單詞的新授環(huán)節(jié),當教師出示一張沒有學過的顏色卡片時,自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數(shù)字競猜
游戲目的:訓練學生對英文數(shù)字的敏感程度。
游戲材料:一個火柴盒、一些火柴棒、一個記分板。
游戲過程:學生分為四個小組。教師先在火柴盒里放一些火柴棒,邊搖動盒子邊分組問學生:“How many matches in the matchbox?”各小組學生可使用“Are there four”,“Is it empty”等句型詢問,教師只可用Yes或No來回答。最后在規(guī)定時間內回答正確的小組可以贏得一分。此游戲可反復使用,最后得分最高的小組為勝。
(牡丹江市陽光外國語學校范彧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