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向明
一
有一個人我至今不敢面對!
他就是從你我記憶里開始淡出的美學(xué)家呂熒。
二
我特別欽佩呂熒無與倫比的道德勇氣,那是“夢幻的波蕩和意識的驚跳”(波特萊爾),一種義薄云天的驚世之舉。
三
1955年5月25日,在聲討胡風(fēng)罪行的大會上,已經(jīng)有不少代表發(fā)言,他們異口同聲地重復(fù)著報上的語言,要求政府嚴懲反革命分子胡風(fēng)。這時呂熒走上臺去,對著話筒平靜地說:“胡風(fēng)不是政治問題,是認識問題,不能說他是反……”話未說完,會場一陣喧嘩,人們轟他下臺。
事情發(fā)生在首善之區(qū),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
四
而在類似場合,我曾經(jīng)是一名喧嘩者。是的,我可以用虔誠掩飾軟弱,用孔夫子的“吾從眾”為自己辯解……
但我無法對視呂熒,一個俯仰無愧的漢子。
五
呂熒并不覺得自己的舉動有什么異常,相反,他像做了錯事的孩子,急于向胡風(fēng)夫人梅志表白:“我只是說明胡先生不該發(fā)表舒蕪的錯誤文章,但這不是政治問題,是認識問題,不能說他是反……。我還沒有說完,周圍就有一群人喊起了口號,噓我下臺。我還想申辯幾句,這時候跳上一個人,足我認識的一位詩人和理論家。他一把抓住我就往下拽,我真怕他會一口吞了我呢!我今天來看你,是想向你說明白,你千萬不要誤解,我沒有說胡先生的壞話,我是被強力趕下臺的?!?/p>
在領(lǐng)袖一言九鼎和胡風(fēng)被定為“欽犯”的特殊年代,沒有說胡先生壞話的人太少太少。
六
原來一個人能夠活得如此高貴、硬氣和有斤兩。
七
然而,這樣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竟被說成“持刀殺人”,影響社會治安,押去強制勞改。
事實是,在和人爭吵時,他拿著削水果的小刀比劃了一下。
八
去勞改了,他還帶上英文版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一臺打字機和幾包蠟燭(他的執(zhí)著和天真同樣令人感動)。
后來他慘死在勞改隊,時間是1969年3月5日。
友人清理遺物,只有一只破網(wǎng)籃和一床舊棉絮。
九
讓人扼腕嘆息的是,一個叫韓文敏的女作家千辛萬苦寫了《呂熒評傳》,卻找不到地方出版。
十
一位詩人坦言:“我不需要什么旗幟,我只要這一根潔白的羽毛就夠了”。
呂熒擁有一根潔白的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