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春陽
一個九歲的女孩死于自己母親之手。這個母親為什么如此殘忍?只因為這個女兒是個“野種”——不是她與丈夫而是與“姘夫”生的,而丈夫已有察覺并已偷偷帶女兒做了“親子鑒定”,這個母親要毀滅“證據”,于是就把自己的親生女兒毀滅掉了。
這是《法制日報》披露的一幕人間慘劇。那個母親當然狠毒,但她為什么那么狠毒呢?她“怕”的是什么呢?
我不是要說是“親子鑒定”奪去了一個九歲女孩的生命,但我卻要說,目前“親子鑒定”的無序,“親子鑒定”缺少的法律規(guī)范,“親子鑒定”缺少的對女性權利、人格的尊重,正是這出慘劇中的兇手之一。
每看到“親子鑒定”(還有“胎兒性別鑒定”),我總會聯想到魯迅先生70多年前說過的一段話:“外國用火藥制造子彈御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看風水;外國用鴉片醫(yī)病,中國卻拿來當飯吃。同是一種東西,而中外用法之不同有如此……”
B超,是用來察看胎兒發(fā)育狀態(tài)的,中國人卻用它看性別;“親子鑒定”,是用來確定權利關系的,中國人卻用它檢驗女人的貞操。不知有多少胎兒因被“鑒定”為女性而不能“降生到這個世界上”;也不知有多少女人被丈夫懷疑不守婦道懷了“野種”,在高科技的B超與DNA面前,女人的地位——從生命的價值到人的尊嚴都顯得那么脆弱。
也許只有在我們這里,“親子鑒定”才會成為“生意”。據說“親子鑒定”的廣告都已打到公交車車身上了。也許在一些人看來,“親子鑒定”將有助于重建“婦道”,從一些相關報道中總可讀到專家學者對當前女性道德的憂心忡忡。當然,也有一些讓人“高興”的信息,來自各“親子鑒定”機構的數據顯示,90%以上都是“親生”的,大多數妻子都還是很守“婦道”的。每看到這類新聞,我總感覺到一絲苦澀,總要將如下幾個詞連在一塊:“守宮砂”、“處女膜”、“親子鑒定”。女性的“貞操”之累真可說是“無所逃于天地之間”!
(摘自《中國經濟時報》 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