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酉盛夏,《從藝五十年·崔振寬山水藝術回顧展》在陜西省美術博物館舉行,實可謂省內(nèi)美術界一大盛事。一時間好評如潮,其引起的轟動和反響,從開展以來每日不絕如履的觀眾人數(shù)上即不難看出。觀賞者佇立在那林林總總200余幅畫面或大或小,風格氣象或清麗簡潔,或蒼勁沉雄的作品前,無不對崔先生那準確的造型、蒼辣的運筆,嫻熟的概括與提煉物象的能力嘆為觀止!
然而筆者在崔氏所營造出的宏闊沉雄,大氣蒼茫的畫作前留連往返、唏噓感慨之余,也進行了一番深深的思索。在三秦藝苑人才濟濟,群星閃爍的畫家陣營中何以崔氏能嘎嘎獨造,而被美術評論界認為是繼石魯、趙望云先生開創(chuàng)長安畫派之后當代山水畫壇的又一領銜人物和“國內(nèi)真正‘吃透黃賓虹先生山水畫精髓,又有所創(chuàng)新的最好代表”。余以為崔振寬先生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方面之所以能夠取得如今的赫然成就,除了造型功底扎實、筆墨精良、有天份、悟性高等原因之外,其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因為思想上有深度和高度,綜合修養(yǎng)方面有過人之處。
試看在書畫藝術的創(chuàng)作道路上,千百年來有多少探索者在終生孜孜以求,他們中實不乏終日揮汗如雨的勤奮者和學啥像啥的通會之人。然大多數(shù)人都是終其一生,無法取得突破和有所創(chuàng)新,故而也就業(yè)績平平,難領風騷。只有那些思想深邃,文化底蘊深厚、修養(yǎng)全面者方可有大建樹。因為眾所周知,畫畫到一定階段,就是畫思想、畫修養(yǎng)、畫境界!關于這一點,在崔振寬先生身上又一次得到了極好的證明。出于對書畫藝術的鐘情,本人雖不畫畫,但卻有觀畫賞畫之雅好,常常面對佳作馳目游神、陶情怡性,樂此不疲。故多年來觀畫賞畫亦可謂多矣,對崔先生超邁眾生之良好學問修養(yǎng)和非凡的思想、心智、情趣皆深有領悟。他那些雖為數(shù)不多卻天章云錦般的文章不用說了,只從令人過目難忘的那些畫作題記中,我們對他的學識、修養(yǎng)等即可窺見一斑。
我曾讀過他一幅名為《十月金秋》的畫作,畫面上茂密的玉米桿密密扎扎,挺拔而壯碩,一片豐收在望的景象。題語為:“每于十月佳秋,關中八百里秦川和風習習,艷日麗麗,雖非雄山秀水之勝,五谷豐登、珠璣遍野,亦足以歡暢心懷?!逼涫闱闋钗锸嵌嗝吹膫魃窈透挥性娨?,其思想情感又是多么地健康和美好!
他的《千山競秀》題語為:“千山競秀,萬壑爭流,秦巴山區(qū)雄山秀水,蒼蒼茫茫,郁郁蔥蔥,氣象萬千,孕育著無限生機,余曾多次往游,每每留連忘返也。”其文筆和情思是多么的恣肆汪洋,又給人以大匠運斤之感。
再如他對《山水妙趣》和《群峰》兩幅畫作的題語:“觀賓虹老畫無筆不連,無筆不斷;相接處若斷若續(xù),相避讓處不即不離,皆成妙趣”,“書畫用筆如蟲蛀木,如屋漏痕,應放得開,更須留得住?!逼渌伎己透形蚴嵌嗝吹挠奈⒑颓逍?。
欣賞和窺視了這些或優(yōu)美而富有詩意,或抒發(fā)著真知卓見的畫記,我們定會對崔先生豐贍的學養(yǎng)有所了解,也定會對他今日“正果的修成”有一份更透徹的理解。的確,學問、修養(yǎng)、境界的高下與薄厚才是決定一切藝術活動高低雅俗的最終分水嶺。
責任編輯羅曉
曹軍華 六十年代生,供職于西安晚報,著有散文、隨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