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 東
1945年8月9日,蘇聯(lián)出兵中國東北。中國共產(chǎn)黨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命令八路軍向北發(fā)展,配合蘇軍作戰(zhàn),先后收復張家口和山海關。蘇聯(lián)紅軍對八路軍在東北的發(fā)展也給予了大力支持。由于兩軍是初次見面,彼此并不熟悉,加上蘇聯(lián)政府政策的變化,結果出現(xiàn)了一些誤會和令人不愉快的場面。
得知平北八路軍被蘇軍繳械的消息后,聶榮臻專門發(fā)出一道命令,要求凡與蘇軍接觸的八路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裝束
1945年8月9日零時10分,蘇聯(lián)遠東紅軍150多萬人,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在4400多公里的戰(zhàn)線上,越過中蘇邊境,向日本關東軍發(fā)起突然襲擊。蘇聯(lián)紅軍后貝加爾方面軍由馬利諾夫斯基元帥指揮,從西部向日本關東軍和蒙古偽軍發(fā)動進攻。其中,第十七集團軍在司令員達尼洛夫中將的指揮下,向赤峰突擊。普利耶夫上將指揮蘇蒙騎兵機械化集群向張家口突擊??死驓J科上將指揮近衛(wèi)坦克第六集團軍,越過茫茫的蒙古大草原,鋒芒直指沈陽。
在蘇聯(lián)出兵東北的當天,毛澤東、朱德聯(lián)名致電斯大林,歡迎蘇聯(lián)出兵參加對日作戰(zhàn)。
為配合蘇聯(lián)紅軍作戰(zhàn),在8月10日至11日的18個小時之內(nèi),八路軍總司令朱德連續(xù)發(fā)布七道命令,其中有三道命令要求八路軍出關,直接配合蘇聯(lián)紅軍作戰(zhàn)。
8月12日,中共中央致電晉綏、晉察冀兩個分局:蘇聯(lián)紅軍不日可占領哈爾濱,外蒙古軍隊已經(jīng)南下林西、突泉;我綏遠部隊務必全力殲滅傅作義之東進部隊,晉北、平北、冀東三區(qū)部隊務必迅速分兵北進,迎接外蒙軍隊及蘇聯(lián)紅軍。
周恩來又連夜起草了一份給晉察冀軍區(qū)的文件,指出:“你們?nèi)姷闹攸c任務是盡量多占一些地方和主要交通線,要高度重視東北,你們應派出大批干部和部隊去東北開展工作,爭取東北成為我們的根據(jù)地?!?/p>
當天,正在率部圍攻赤城的平北地委書記兼平北軍分區(qū)政委段蘇權,收到晉察冀軍區(qū)聶榮臻等3位首長從延安發(fā)來的一封電報。電報說,蘇蒙軍隊可能會向張家口突擊,要求察蒙騎兵支隊沿張(家口)庫(倫)公路向前推進,盡快同蘇蒙軍隊取得聯(lián)系。
8月15日,蘇蒙騎兵機械化集群前鋒推進到張家口和熱河,摩托化步兵第二十七旅消滅了蒙古德王的軍隊,直逼張北地區(qū)。在這里,蘇聯(lián)紅軍同日軍展開了一場激戰(zhàn)。蘇軍出動了大批坦克和飛機,戰(zhàn)斗持續(xù)近20個小時,日軍死傷累累。次日凌晨,蘇軍又調來炮兵。一陣炮擊之后,蘇軍第二十七旅的步兵再次向日軍發(fā)起沖擊,雙方爭奪十分激烈。戰(zhàn)至黃昏,蘇軍終于攻克了張北。戰(zhàn)斗中,蘇軍擊斃日軍500多人,俘虜偽騎兵1600余人。
八路軍平北軍分區(qū)接到聶榮臻等3位首長的電報后,立即將部隊從赤城戰(zhàn)斗中撤出,迅速開到雕鶚堡、三岔口一帶集結。軍分區(qū)首長作了戰(zhàn)前動員,戰(zhàn)士們聽說要配合蘇聯(lián)紅軍作戰(zhàn),情緒頓時高漲起來。
部隊經(jīng)過短暫的休整和補充后,平北軍分區(qū)司令員詹大南、政委段蘇權率領察蒙騎兵支隊3個騎兵連和2個步兵連,分別從崇禮縣的獅子溝和張北縣的腦包圖出發(fā),向張北、德化移動,準備接應蘇蒙騎兵。
這時,詹大南、段蘇權接到了八路軍察蒙騎兵支隊副隊長吳廣才、副政委肖澤泉從張北發(fā)來的電報,說他們于頭天晚上遇到了蘇蒙騎兵。
蘇聯(lián)紅軍也是第一次見到八路軍,但他們不相信這就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部隊??吹窖矍斑@支裝束不整的軍隊,蘇聯(lián)紅軍錯把八路軍當成了偽軍,一下子把他們包圍了起來,還繳了他們的槍械。
兩天后,晉冀察軍區(qū)所轄第十二軍分區(qū)的部隊也興沖沖地趕到張北,準備同蘇蒙軍隊取得聯(lián)系。結果,這支騎兵部隊也被呼嘯而來的蘇軍摩托化部隊團團圍住并繳了槍。帶隊的八路軍干部費了半天口舌,好不容易才使對方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蘇軍一名上校參謀告訴八路軍,他們實在無法想象,這些穿著五花八門、武器長短不一的部隊會是八路軍!
晉察冀軍區(qū)司令員聶榮臻在得知平北八路軍同蘇軍相遇時發(fā)生的情況后,專門發(fā)布一道命令,要求凡與蘇軍接觸的八路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裝束。
8月17日,詹大南、張克宇帶上一部電臺和一個連,星夜兼程趕往張北。不久,詹大南從張北來電說:“蘇軍計劃于20日進攻張家口,我軍應從東、南兩面襲擊張家口,配合蘇軍作戰(zhàn)。為了防止敵軍逃跑,我軍應立即破壞張家口至北平的鐵路?!?/p>
駐守張家口的是日軍第二獨立混成旅團和第一一八師團,加上偽軍,有1.3萬多人。接到電報后,八路軍察蒙騎兵支隊馬上行動。
8月20日凌晨6時,收復張家口的戰(zhàn)斗打響了。蘇蒙軍隊負責進攻張家口以北的筑壘地域。在蘇軍重型火炮的猛烈轟擊下,日軍筑壘很快就灰飛煙滅了。蘇軍繳獲各種火炮40多門、機槍101挺。但蘇蒙軍隊在進攻狼窩的戰(zhàn)斗中受到挫折,只好撤回原地。22日,蘇蒙軍隊再次發(fā)動進攻。與此同時,八路軍也從南面進攻張家口,形成了對張家口日軍的夾擊之勢。
在蘇軍強大火力的打擊下,日軍開始潰退。當日軍撤到張家口火車站時,又遭到埋伏在那里的八路軍第十團和第四十團的勇猛阻擊。8月23日下午3時許,在蘇軍的配合下,八路軍收復張家口。
戰(zhàn)斗中,八路軍消滅日軍200多人,偽軍2000多人,繳獲各種火炮50多門、步槍和機槍1萬多支(挺)、子彈500多萬發(fā),還有大量軍用物資和馬匹。俘虜了“蒙疆聯(lián)合自治政府”副主席于品卿、偽張家口市市長韓廣森。
由八路軍司號員組成的“軍樂隊”,吹響了嘹亮的號聲歡迎蘇聯(lián)紅軍。兩軍密切配合,一舉收復山海關
8月29日,冀熱遼軍區(qū)第十六軍分區(qū)司令員曾克林率領部隊攻占了山海關以北的前所車站,切斷了北寧線山海關至錦州的交通,使山海關陷于孤立。
到了晚上,軍分區(qū)副參謀長羅文派人送來一封信,說蘇蒙騎兵一支偵察部隊已經(jīng)抵達林西、赤峰一帶,并向山海關方向偵察前進。得知這一消息后,曾克林非常高興,立即命令部隊做好準備,迎接蘇蒙軍隊的到來。
第二天上午9時,約有六七十名蘇軍,乘坐5輛汽車從綏中來到前所車站。為首的是一位上校和一位叫伊萬諾夫的少校。他們每人配有3套武器,還帶來了1門三七炮、1門五七炮和1部電臺。
曾克林命令八路軍站成四排縱隊,早早地等候在那里。他后來回憶說:“我軍臨時抽調了一些司號員組成‘軍樂隊,吹起了歡迎號,歡迎蘇聯(lián)紅軍的到來。不料,因語言不通,剛一見面,蘇軍誤認為我軍是偽軍,將我歡迎部隊包圍起來,并要繳我軍的械,后經(jīng)翻譯解釋才解除誤會?!?/p>
在翻譯的介紹下,八路軍同蘇軍熱情地握手,慶祝兩軍會師。頓時,“蘇聯(lián)紅軍萬歲!”“斯大林萬歲!”“毛主席萬歲!”“烏拉!烏拉!”聲響成一片。
兩軍會師后,鑒于山海關成了一座孤城,曾克林決定八路軍調頭南下,先攻占山海關,然后再繼續(xù)向錦州、沈陽前進。
在征得冀熱遼軍區(qū)首長的同意后,曾克林找到蘇軍上校,向他介紹了攻打山海關的計劃,然后說:我們奉八路軍朱德總司令的命令來到東北,配合蘇蒙軍隊作戰(zhàn),收復東北失地?,F(xiàn)在,山海關有600多名日軍,文職人員和家屬2000多人,還有1000多名偽軍、警察,這些敵人還沒有放下武器,我們希望蘇軍能同八路軍一起攻打山海關。一開始,蘇軍有顧慮,不同意配合。他們說,他們的任務是在東北作戰(zhàn),不能越過長城。
當時,八路軍曾配合蘇軍作戰(zhàn),并取得重大成果,已經(jīng)奪取了張家口,這引起了蔣介石和美國人的不滿。于是,斯大林不得不告訴美國駐蘇大使哈里曼,他已向蔣介石保證,蘇聯(lián)人不會占領張家口、北平這些地區(qū),也不想占領。斯大林還說,到目前為止,蘇聯(lián)軍隊在滿洲尚未發(fā)現(xiàn)任何共產(chǎn)黨的游擊隊,也未同任何地方共產(chǎn)黨接觸。
經(jīng)曾克林和副政委唐凱再三勸說,蘇軍上校才答應配合八路軍進攻山海關,但又說他們必須得到上級的批準。下午,蘇軍正式通知八路軍,他們同意攻打山海關。雙方商定,由八路軍擔任主攻任務,蘇軍用炮火支援。
30日午后,蘇軍留下20人,其余的人由少校伊萬諾夫率領攻打山海關。曾克林、唐凱帶領警衛(wèi)排、參謀人員和宣傳人員乘坐蘇軍汽車先行出發(fā),向山海關奔去。
從前所車站到山海關有20多公里的路程,其間不少是山路,八路軍大隊人馬全靠兩條腿步行。戰(zhàn)士們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奔跑在崎嶇不平的小道上,沒走多久,已是汗流浹背。
不到兩個小時,部隊趕到了山海關下。
山海關城墻高10多米,最寬處可容納5輛馬車并行。全城面積達8平方公里,北邊山勢險要,易守難攻。“九一八”事變后,日軍攻陷山海關,日軍津榆守備隊開到山海關東部駐防,并在車站以南建立了兵營。
為了保護這座歷史名城,減少損失,事前,八路軍和蘇聯(lián)紅軍聯(lián)名給駐守山海關的日軍司令官寫了一封“受降通牒”,敦促他們向蘇聯(lián)紅軍和八路軍投降。然而,當他們到達山海關時,日軍關閉了所有城門。曾克林在回憶錄中說:“一個小時后,日軍一名上校帶著一個班出來,與我軍和蘇軍代表進行談判。中蘇方面命令日軍下午2點在火車站以南集合投降。日軍借口奉蔣介石命令,武器要交給國民黨軍隊。同時,又以山海關不歸‘滿洲國管轄為由,拒絕向我軍和蘇軍投降?!?/p>
談判不成,八路軍和蘇軍決定用武力解決,給日軍一點顏色瞧瞧。下午5時,部隊投入戰(zhàn)斗。
八路軍十八團負責攻打山海關城門,搶先占領山海關北邊一段長城,然后居高臨下,以火力壓制城里的敵人,并掩護主力從西南方向進攻。
蘇軍的大炮開始向山海關轟擊,炮彈在日軍陣地開花,掀起一股股濃煙。接著,八路軍的機槍、迫擊炮也向山海關射擊。經(jīng)過4個多小時的激烈戰(zhàn)斗,除部分日軍逃往秦皇島外,其余全部被消滅。
當時,日軍駐在秦皇島的部隊只有一個聯(lián)隊。八路軍提出繼續(xù)向秦皇島追擊,并要求蘇軍給予配合,但蘇軍上校借口“蘇聯(lián)軍隊不能到華北去”,沒有同意。結果,秦皇島這個重要港口,后來落到了國民黨手里。美軍以此為跳板,將大批國民黨軍隊運往東北。
山海關戰(zhàn)斗,八路軍和蘇聯(lián)紅軍密切配合,消滅敵軍1500多人,其中日軍200多人。繳獲各種長短槍3000多支,機槍70多挺,擲彈筒、迫擊炮50多門,子彈100多萬發(fā)?;钭搅伺R榆縣偽縣長陳維廉等人。
八路軍和蘇聯(lián)紅軍收復山海關的消息傳到陜甘寧邊區(qū)后,延安軍民歡聲雷動?!督夥湃請蟆吩诘谝话嬗么髽祟}作了報道:“華北軍事要沖山海關,及淪陷敵手12年之久之榆關鎮(zhèn),已于8月30日為我軍光復?!?/p>
一直拒絕八路軍進駐沈陽城的蘇軍軍官,看到八路軍受到當?shù)匕傩諍A道歡迎,欽佩地說:“你們這支隊伍不是一般的部隊,不要走了?!?/p>
9月3日,一列長達40節(jié)的列車奔馳在山海關至錦州的鐵路上。車頭上插著鮮艷的紅旗,車廂上張貼著五顏六色的標語,車廂里熱熱鬧鬧。乘坐這趟列車的是冀熱遼第十六軍分區(qū)的部隊。在錦州作短暫停留后,火車繼續(xù)向沈陽方向開去。9月5日凌晨,汽笛一聲長鳴,火車緩緩駛入沈陽車站。
此前,8月19日下午,蘇聯(lián)近衛(wèi)坦克第六集團軍派出225名勇士在沈陽空降。第二天,蘇軍1000多人進駐沈陽。當時,沈陽有170多萬人口,其中有日軍5萬多人。蘇軍進入沈陽后,立即解除了日軍的武裝。擔負沈陽衛(wèi)戍司令的蘇軍指揮官叫科夫通,是一名少將。
八路軍突然出現(xiàn)在沈陽,使蘇軍大吃一驚。這支沒有軍銜,身著黃色軍裝的部隊,他們也是第一次遇見。結果,張北的那一幕又在沈陽上演了。蘇軍立即調來軍隊,將火車包圍起來。
部隊不能下車,怎么辦?曾克林在他的回憶錄中這樣寫道:“在火車上,我們迅速作了研究,決定由我和一起挺進東北的張化東、劉云鶴等5名地方干部,帶著參謀和警衛(wèi)人員到蘇軍駐沈陽衛(wèi)戍司令部交涉?!?/p>
當他們走進蘇軍駐沈陽衛(wèi)戍司令部時,科夫通少將的態(tài)度十分傲慢,毫不客氣地責問曾克林一行:“你們是什么軍隊?從哪里來?是誰叫你們來的?”
曾克林平心靜氣地回答了科夫通的提問:“我們是中國共產(chǎn)黨毛澤東、朱德領導的八路軍,是堅持冀熱遼地區(qū)抗日的部隊。我們是遵照延安總部的命令,挺進東北,配合蘇軍共同作戰(zhàn),解放東北,接管東北?!?/p>
聽了曾克林的一番解釋,科夫通至少明白了眼前站著的這些人不是國民黨的軍隊,但他還是說:“根據(jù)蘇中約定,蘇維埃最高統(tǒng)帥部是不會同意你們到沈陽來的?!?/p>
關于第一次同蘇軍見面的情景,曾克林后來回憶說:“當時,由于帶來的蒙籍中國翻譯水平低,沒有翻譯好。因此,科夫通沒有弄清我們的情況,發(fā)了一頓脾氣,第一次交涉不了了之?!?/p>
5日下午3時許,曾克林和唐凱一起來到蘇軍司令部。曾克林后來回憶說:見到科夫通時,唐凱同志伸出手,指著參加革命后臂上刺的鐮刀、斧頭和五角星,比劃著連聲說:“毛澤東!毛澤東!共產(chǎn)黨!毛澤東!”
這回翻譯改成了蘇聯(lián)人,名叫格拉辛科,是蘇軍的一名政工干部。見到八路軍后,他的態(tài)度比較客氣。
曾克林對他們說:“我們是共產(chǎn)黨、毛澤東領導的八路軍,是執(zhí)行朱德總司令的命令到東北來配合你們作戰(zhàn)的。我們在山海關已經(jīng)與你們共同作戰(zhàn)了,在錦州又同你們的部隊會師。冀熱遼是我們的根據(jù)地,我們一直在這里堅持抗日。你們不準我們來,讓誰來?如果你們不相信,可以問莫斯科?!?/p>
格拉辛科向科夫通耳語了一陣,科夫通才勉強同意八路軍下車。但是,科夫通堅持要八路軍開到位于郊外的蘇家屯,那里距沈陽市區(qū)有30多里。
曾克林在回憶錄中寫道:“盡管這種安排不能令人滿意,我們還是取得了初步勝利。于是,我向部隊發(fā)出了下車命令。這時,已近傍晚,部隊接到命令后,行動非常迅速。近2000人的隊伍一下集合得整整齊齊,干部戰(zhàn)士身著黃軍裝,每人一個鋼盔,子彈袋換成了子彈盒,上起了刺刀,每個連配有9挺輕機槍,隊伍顯得威武雄壯。我和唐凱牽著馬,走在隊伍最前面。”
“八路軍到了沈陽”的消息不脛而走,許多市民紛紛走出家門,涌向車站和街頭。他們第一次看到了一支紀律嚴明的鋼鐵隊伍。
蘇軍派出兩輛裝甲車在前面開道,八路軍隊伍后面跟著成千上萬的老百姓。蘇軍親眼目睹了這一激動人心的場面,被眼前的情景深深感動了。
正走著,一輛蘇軍吉普車飛速駛來,車上坐著兩名蘇軍上校。他們從車上跳下來,攔住八路軍的去路,說:“你們不要去蘇家屯了,就住在沈陽故宮東面的小河沿?!碧K軍軍官還欽佩地說:“你們這支隊伍不是一般的部隊,不要走了?!?/p>
9月6日,八路軍冀熱遼軍區(qū)第十六軍分區(qū)司令部在原偽滿沈陽市政府大樓掛牌辦公。
第二天下午,曾克林和唐凱應邀到蘇軍近衛(wèi)坦克第六集團軍司令部,會見了集團軍司令員克拉夫欽科坦克兵上將、軍事委員圖馬尼揚中將。會見后,蘇軍熱情款待了曾克林和唐凱一行。宴席上,曾克林和唐凱將延安總部要求八路軍配合蘇軍作戰(zhàn)的命令告訴了蘇軍。克拉夫欽科將軍高興地說:“我們就不叫你們將軍了,從現(xiàn)在起就稱你們同志,我們之間的談話是同志式的談話?!?/p>
據(jù)曾克林回憶,日本關東軍在東北遺留下許多武器彈藥,蘇軍對八路軍使用這些武器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十六軍分區(qū)在山海關以日軍武器裝備了自己。在沈陽,曾克林率部看管的倉庫里有“槍支10萬支,大炮數(shù)千門及彈藥、布匹、糧食無數(shù)”。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多先進的武器,所以“個個興奮不已”,乘機打開倉庫,“先后拉了三天三夜,拉出步槍2萬多支、輕重機槍1000多挺,還有150門各種口徑的迫擊炮、野炮和山炮”。
9月14日,冀熱遼軍區(qū)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李運昌率領前方指揮部和第二梯隊抵達沈陽。蘇軍得知消息后,派出300多人到車站迎接。
此前,李運昌到達山海關后,也受到蘇軍的熱情歡迎,雙方舉行了盛大的“聯(lián)歡會”。蘇軍派汽車迎接,并在前面開道,八路軍排著四路縱隊進城。蘇軍還架起5部攝影機,拍攝八路軍進城的壯觀場面。
一架涂著紅五星的飛機來到延安上空,繞著延安飛行了幾圈以后,就在機場上降落下來
9月14日,在征得莫斯科的同意后,蘇聯(lián)后貝加爾方面軍司令馬利諾夫斯基元帥派他的代表貝魯諾索夫中校,在曾克林的陪同下乘專機飛抵延安。
據(jù)曾克林后來回憶,飛機從沈陽北陵機場起飛,當天在內(nèi)蒙古多倫加油。在那里,他們受到蘇軍的熱情接待,并在蘇軍帳篷里呆了一夜,第二天到達延安。
師哲在他的回憶錄里這樣寫道:“9月15日上午,延安機場突然降落了一架小型軍用飛機,機上走下來我八路軍沈陽市衛(wèi)戍區(qū)司令員曾克林和蘇軍一位上校衛(wèi)斯別夫(貝魯諾索夫中校)、一位少校翻譯謝德明(謝季赫梅諾夫)。”從師哲的回憶中可以看出,中共中央事先并不知道蘇軍要派人到延安來。“這位蘇軍軍官對我八路軍總部有一種神秘感。他們根本不了解延安的情況,也沒有通訊聯(lián)絡,僅憑曾克林的口頭介紹,便飛來了?!蔽樾迿噙@樣描述了當時的情景:“一架涂著紅五星的飛機來到延安上空,繞著延安飛行了幾圈以后,就在機場上降落下來。中央馬上派人去機場迎接來人,因為已經(jīng)看出來的是蘇聯(lián)飛機。”
到機場迎接的有楊尚昆和伍修權。當天下午,彭真將他們帶到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所在地王家坪。
貝魯諾索夫中校向朱德總司令轉達了蘇方對中國共產(chǎn)黨軍隊進入東北的正式意見:接紅軍大本營最高統(tǒng)帥部指示,蔣介石軍隊和八路軍進入東北,必須按特別規(guī)定的時間;在蘇聯(lián)紅軍撤退之前,蔣介石軍隊和共產(chǎn)黨軍隊都不能進入東北。未經(jīng)蘇方許可而進入東北的蔣介石軍隊已被解除了武裝。共產(chǎn)黨的軍隊不應在東北公開活動,已經(jīng)進入沈陽、長春、大連等地的共產(chǎn)黨軍隊,請朱德總司令下命令讓他們退出蘇軍已占領的地區(qū)。
朱德答應了蘇方的要求,同意共產(chǎn)黨軍隊從較大的城市里撤出。同時,朱德也向蘇方提出一項請求,希望蘇軍把熱河和遼西交給中國共產(chǎn)黨。
在延安期間,貝魯諾索夫還同中共領導人舉行了非正式談話。在這種場合下,貝魯諾索夫表示,中國共產(chǎn)黨的軍隊只要不用八路軍的名義,并且不同蘇軍接觸,蘇軍將不加干涉,甚至暗中會對化名的共產(chǎn)黨軍隊給予幫助。他還代表馬利諾夫斯基元帥向中方提出:“蘇聯(lián)紅軍統(tǒng)帥部正式轉告朱德總司令,紅軍不久即將撤退,屆時中國軍隊如何進入滿洲,應由中國自行解決,蘇聯(lián)不干涉中國內(nèi)政。”其實,莫斯科也希望延安派負責人去東北,以便就近協(xié)商蘇軍與共產(chǎn)黨軍隊的行動。為避免引起外交糾紛,貝魯諾索夫告訴中共領導人:在東北,“只能做,不能說”。無論如何在東北不能提“自治區(qū)”的問題,也不能說不允許國民黨軍隊進入東北。因為這樣會給華盛頓和重慶以口實,從而使莫斯科在外交上陷入困境。貝魯諾索夫還十分友好地表示:“馬利諾夫斯基元帥轉告朱德總司令,他不論對總司令個人還是對八路軍,均抱深厚之同情。”
根據(jù)蘇軍的態(tài)度和曾克林的匯報,9月15日的政治局會議決定:彭真、陳云、葉季壯、伍修權、段子俊、莫春和等6人乘坐貝魯諾索夫的飛機前往東北??紤]到蘇軍配有軍銜,為了便于工作,中央軍委以毛澤東的名義給6人授了軍銜。其中,彭真、陳云、葉季壯為中將,伍修權為少將,段子俊、莫春和為上校,并且用中俄兩種文字寫了委任書。
9月17日,彭真一行乘坐蘇軍飛機離開延安飛往東北。下午,飛機到了山海關上空。沒想到飛行員不慎重,降落時出了事故,飛機一下子沖出了跑道,猛插到一塊稻田里。結果,伍修權、段子俊、莫春和受了輕傷,彭真被摔成腦震蕩,陳云被撞出了機艙。最倒霉的要算葉季壯,摔成了重傷,腿被油桶和無線電器材壓住了。蘇聯(lián)同志把他們救了出來,還將壓在葉季壯身上的東西搬開,把他抬到平地上。
在山海關折騰了一夜之后,彭真一行于第二天改乘火車抵達沈陽。
蘇軍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不僅收回了武器倉庫,而且讓東北局撤出沈陽
曾擔任過晉察冀軍區(qū)司令員的聶榮臻后來回憶說:“由于出關的部隊完成任務出色,蘇聯(lián)紅軍對他們的態(tài)度很好。他們進入沈陽之初,蘇軍曾經(jīng)把關東軍的武器倉庫交給他們看管。倉庫里存放的武器,能裝備幾十萬人。曾克林同志帶領的部隊,從倉庫里取出一批武器,發(fā)給了擴編的部隊使用?!?/p>
可是,當曾克林從延安返回沈陽后,蘇軍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不僅收回了武器倉庫,也不讓他們駐在沈陽了。這是為什么?原來,莫斯科同重慶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受這個條約的限制,蘇軍對共產(chǎn)黨軍隊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
彭真、陳云、伍修權等到達沈陽后,同蘇軍取得了聯(lián)系。當時,蘇聯(lián)遠東軍司令部設在長春,中共東北局只好通過沈陽蘇軍同長春蘇軍司令部保持聯(lián)系。東北局剛到沈陽時,同那里的蘇軍曾有過幾次接觸。伍修權是彭真同蘇軍見面時的翻譯,據(jù)他回憶:“蘇軍向我們提供了一個情況,說沈陽附近有一個存有10萬多支槍的武器倉庫,可以移交給我軍。這真是個好消息,我們聽了很高興,便迅速將情況報告了中央。中央馬上命令山東部隊和新四軍三師黃克誠的部隊,把自己原來的武器留在關內(nèi),迅速徒手出關到沈陽接收這批新武器。”兩周以后,奉命接收武器的部隊已經(jīng)到達東北,“我們正要蘇軍實踐自己的諾言,卻意外地得到他們內(nèi)容相反的通知,說是由于國際上的種種原因,那批日軍武器要另行處理,不能按原計劃給我們了”。
蘇軍的出爾反爾,給中共軍隊造成了很大的被動。當初曾克林到延安匯報工作時,也說起了沈陽武器倉庫一事。中共中央聽了匯報后,向各解放區(qū)發(fā)出通知:到東北的部隊用不著帶武器,等到了東北,就可以發(fā)新武器。可是,當各解放區(qū)的部隊陸續(xù)到達東北的時候,武器倉庫已被蘇軍收回,哪里還有武器發(fā)給其他部隊?“文化大革命”期間,李運昌、曾克林為此還挨了整。林彪為了排斥異己,借機迫害李運昌、曾克林,說他們當年同蘇軍的接觸是“里通外國”。李運昌被關押了7年,曾克林被關押了3年。
11月19日,蘇軍要東北局撤出沈陽。第二天,東北局電告中共中央,說蘇軍提出長春鐵路沿線及城市全部交給蔣介石,有紅軍的地方,不準中共軍隊活動,“必要時不惜武力將我驅散”。
對此,伍修權回憶說:“蘇聯(lián)駐軍正式向東北局提出,說根據(jù)他們與國民黨政府的協(xié)議,允許國民黨軍隊進駐沈陽及周圍地區(qū),要我們東北局領導機關及軍隊限期撤出沈陽。國民黨后面有美國撐腰,也堅持要進沈陽。我們不贊成蘇軍這樣做,結果引起了我們與蘇軍的一場爭辯?!碑敃r,彭真、伍修權同科夫通辯論了一番,他們向蘇軍反復說明東北局不能撤出沈陽的理由。但是,科夫通說,他這樣做是因為上面有指示,這是不能討價還價的,東北局的人必須撤走,如果不走,“我們就用坦克把你們趕走”!彭真很生氣,他抓住科夫通的話,反駁說:“從來還沒有共產(chǎn)黨的軍隊用坦克去趕另一個共產(chǎn)黨的軍隊?!?/p>
11月20日,東北局將此事報告了中共中央。很快,中共中央答復他們說:這是蘇聯(lián)政府決定的,不能怪他們,他們只是執(zhí)行莫斯科的指示,“我們只有服從”。蘇軍不僅要中共撤出大城市,而且還不準中共進行反對國民黨的宣傳。接到中共中央的電報后,東北局于11月23日從沈陽撤往本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