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雨
1889年2月18日,一位年輕的中國外交官應(yīng)邀在法國索邦大學發(fā)表演講,23歲的羅曼·羅蘭是當日聽眾之一,他在日記中寫道:“他身著漂亮紫色長袍,高貴地坐在椅子上?!@是一次風趣幽默的演講,出自一個男人和高貴種族之口,非常法國化,但更有中國味。在微笑和客氣的外表下,我感到他內(nèi)心的輕蔑,他自知高我們一等,把法國公眾視作小孩?!牨娗榫w熱烈,喝下全部迷魂湯,瘋狂鼓掌?!保ㄒ娎钊A川《晚清一個外交官的文化歷程》第53頁)演講者就是陳季同。
陳季同(1852-1907),字敬如,又作鏡如,號三乘槎客。福建侯官(今福州)人。與嚴復(fù)、馬建忠、鄧世昌、劉步蟾等同為福建船政學堂畢業(yè)生,皆留學歐洲。自1875年始,陳季同被清廷派駐歐洲前后達16年,是清朝杰出外交家。在19世紀的歐洲,人們普遍認為中國是一個墮落的、不道德的、邪惡的“停滯的帝國”。這種偏見的產(chǎn)生,一半是由于歐洲中心主義,一半是由于文化隔膜,對中國缺乏了解。為此,陳季同決心做兩件事:一是廣泛結(jié)交歐洲名流和政要,德意志帝國弗雷德里希三世、首相俾斯麥、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締造者甘必大等政治人物,都成了他私交甚密的朋友;他還頻頻參加各種慶典、閱兵、沙龍和宮廷舞會,擴大了中國的國際影響;用流利的法語到處演講,宣傳中國文化。因為陳季同,中國才開始在歐洲外交界有了聲音。陳季同所做的第二件事是:用法文寫作,向歐洲人介紹一個“真實的中國”?,F(xiàn)在所知的陳季同的法文著作有8種之多,這些著作出版后,被譯成英、德、意、西、丹麥等文字,大大改變了歐洲人對中國的看法。如《中國人自畫像》,1884年在巴黎出版,兩年內(nèi)重版11次,并被譯成英、德文字。鑒于陳季同為中法文化交流所作的巨大貢獻,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授予他“一級國民教育勛章”,陳季同是獲此殊榮的第一個中國人。
但在1890年,這顆歐洲上空外交明星的命運軌跡陡然變化,陳季同因私債問題被撤職回國,成為朝廷派系斗爭的犧牲品。歸國后的陳季同,乃“上海最西化的中國人”(于西方風俗、文化最熟稔),故仍得到李鴻章的任用,先是派他督察河工,繼派他辦理交割臺灣事宜。但陳季同赴臺后,見民眾護臺決心甚巨,遂不顧使命,轉(zhuǎn)與當?shù)剜l(xiāng)紳謀劃自治。首義不成,被迫回到上海。從此,被清政府摒棄不用。但陳季同仍思報效,第二年(1896)端午,季同由上海登舟,溯江而上,前往湘黔考察礦務(wù),1897年元旦前后結(jié)束考察。所行之處,皆有詩紀之,結(jié)集為《黔游集》。
2001年元旦,旅美學者、萊斯大學錢南秀教授于上海圖書館訪得陳季同手稿《學賈吟》一部,經(jīng)比勘研究,確定《學賈吟》即《黔游集》定稿后的名稱。這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陳季同第一部中文著作,對于全面了解這位才華橫溢而命途多舛的早期“海歸”,具有極高的學術(shù)價值。
由《學賈吟》全集來看,為國生利,“一片熱誠佐自強”是他湘黔之行的主要動因,正如他在《朱砂礦》詩中所說:“乞得神仙治世方,搜求鉛汞入苗荒?!碑斔吹狡h山區(qū)亦流行吞吸鴉片,貴州、云南、四川三省交界地漫山遍野罌花搖曵,“小村十余灶,煙館兩三家”(《鴉片》),痛心不已。湘黔道上,他有充分的時間對國家強盛之道進行反思:“他山自昔能攻錯,何事殷勤問主賓?”(《步鎮(zhèn)遠府全太守韻寄青溪饒大令星颿》)“中體西用”乃分賓主之論,對于習西方法律出身的陳季同來說,“師夷長技”實在是“葉公好龍”,西方的制度、文化何嘗不是我們學習的對象?陳季同學貫中西,親歷中外,故能于《跳月》詩表達道德人情超越族群界限的看法,其它如《盤瓠》聯(lián)系西方物種起源學說和進化論,《說地》一詩介紹了宇宙形成的過程,等等,這又不是同光體詩人所能比擬的?!秾W賈吟》中,陳季同掛懷兄弟、思戀妻孥的詩句隨處可見,體現(xiàn)他人性中豐富的另一面。
《學賈吟》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