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y Wright 吳秉健
本刊前兩期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協(xié)作式學習課例的設計者和學習的參與者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從班級協(xié)作提升為校際聯(lián)盟協(xié)作式學習的一個學習型群體,是一個跨文化、跨時空的學習型組織。從2002年至2004年,這個國內外學校的校際聯(lián)盟、學習型學校的群體逐漸形成。
1996年開始,韶關市湞江區(qū)執(zhí)信小學的學生在該校英語教師吳秉健的組織下,在英語課外活動中長期與美國一些學校的學生進行書信交流、互贈小禮物等。1997年和2000年,先后有兩批美國學生訪問該小學。2001年,執(zhí)信小學學生給時任美國得克薩斯州州長的小布什寫了一封信,表達促進粵北山區(qū)與得克薩斯州兩地小朋友通信、交流的愿望。當時正在為競選總統(tǒng)而忙碌的小布什親筆簽名回函,并為湞江區(qū)執(zhí)信小學介紹了許多校際交流的學校。
2002年,通過網(wǎng)絡數(shù)字化虛擬的協(xié)作式學習和交流,執(zhí)信小學(http://www.zxedu.com/)與美國的諾基山學校成功地開展了以和平為主題的“Go-fourth”項目(http://www.go-fourth.org),該項目最大的成功之處就是從網(wǎng)上虛擬的協(xié)作學習延伸到了面對面的校際協(xié)作式學習和交流。同時,“Go-fourth”和平項目吸引了一些以色列和平項目學校的加盟。這個校際聯(lián)盟還積極參與并協(xié)作以色列佩塔提克瓦城市(Petach Tikva)愛因甘寧小學的和平項目“Dream a dream with Ein Ganim ”。2004年,此校際聯(lián)盟創(chuàng)建了 “全球和平夢想”網(wǎng)站(http://www.globaldreamers.org),該網(wǎng)站先后吸引了一大批其他國家的學校加盟,如,俄羅斯、克羅地亞、日本、韓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癎o-fourth”和平項目在國內也聯(lián)合了兩所應邀參加的小學——浙江省寧波市江東中心小學華光分校(http://www.nb-eco-city.org/hg/)和河北省滄州市管道小學(http://www.globaldreamers.org/penpal/friends4.html)。從“Go-fourth”項目到“Dream a dream with Ein Ganim”校際協(xié)作式學習項目,一大批教師參與到校際聯(lián)盟中來,并在跨文化的校際交流活動中和孩子們一起成長。
在近30年的教育教學生涯中,瑪麗·賴特老師發(fā)現(xiàn)了許多學生具有暴力傾向——學生之間的相互嘲弄和欺凌弱小者的事情司空見慣,這差不多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為了結束這種品行不端的行為,瑪麗·賴特創(chuàng)建了“Go-fourth”項目(http://go-fourth.org),一個基于自己的學生與全球的學生之間互動的課堂討論和交流的活動。這個活動還幫助學生開闊視野、糾正他們的不良行為和端正他們的人生態(tài)度。
“Go-fourth”項目開展的第一次活動是在2001年9月,在9·11恐怖災難發(fā)生的前幾天,恐怖事件激起了一系列的社會討論,瑪麗·賴特班上有關理解與尊重話題的討論也隨即展開?,旣悺べ囂刂赋?,為了約束學生而制定班規(guī)和校規(guī),學生會因為違反了相應規(guī)定而遭到處分。這種處分暫時能制止他們的行為,但是處分變得頻繁之后,就會令他們變得習以為常了,因為制止不良行為的發(fā)生不是來自真正的懊悔。對待孩子應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令他們感覺到因嘲弄他人而引起的傷害確實應該避免?,旣悺べ囂亟忉屨f:“我不想成為一個盲目樂觀的人,但是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資格去體驗安全感和樹立良好的自信。那樣,孩子們會說:‘我為什么那時會嘲弄別人呢?那真是做了件愚蠢的事情。我已傷害了別人的感情了?!?/p>
“當你奚落或嘲弄他人時,你的感覺如何?你會覺得自己很強大嗎?”“為什么你會認為自己奚落或嘲弄過他人呢?”“這對被奚落或嘲弄的人來說有什么傷害呢?這樣做造成的結果會是什么呢?”“被你奚落或嘲弄的同學在那天放學后會怎樣呢?”這一系列的問題,在瑪麗·賴特老師的課堂上引發(fā)了更多的討論。當問到這種行為如果在長大后還繼續(xù)的話,會演變成什么呢?大多孩子都會說到那就是戰(zhàn)爭。瑪麗·賴特老師是如何解決學生的暴力傾向這一社會問題的呢?她說:“我通常在9月份會試問一些學生:‘你們曾被別人奚落過嗎?然后,我自己也主動舉起手來說自己也曾被人奚落過啊。”孩子們接著都會舉手坦言相告他們各自的經(jīng)歷,接著我會說:“被人奚落或嘲弄時的感覺如何?”孩子們作出各自的回答。接著我繼續(xù)說:“如果你們也曾奚落或嘲弄過其他人,也請你們舉一下手?!比缓笪乙苍俅闻e起手來承認自己曾經(jīng)這樣對待過他人,以便孩子們能感覺到舉手坦言是一種坦誠,而輕松舒適的交流不應該有什么難言之隱。(瑪麗·賴特老師提醒我們注意,千萬不要單獨向個別沒有舉手的學生問這些問題,應該安撫好那些暫時還不想坦言相告的孩子們。)
實際上,在瑪麗·賴特的課堂上,一直都培養(yǎng)學生對“尊重”的認同,鼓勵孩子們無論是“特別時刻”,還是其他任何時候,都要去問及“Go-fourth”的活動內容,開始討論相關的項目時,他們就應該具有向別的孩子道歉的勇氣。瑪麗·賴特老師解釋說:“為了促使尊重蔚然成風,教師首先應該以身作則。通過欣賞每一個孩子的長處,讓他們知道每個人都有各自特別之處,認同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大家都有多種學習方式,僅用一種單一的教學方法教不好每一個學生?!?/p>
“在孩子們的生活中,他們有許多的壓力,我們應該令課堂成為安全的地方,使孩子們能去冒險而不畏懼失敗。”瑪麗·賴特老師補充說,“獎勵尊重他人的孩子,不要總是關注那些不尊重他人的人。如果我們給他們機會,孩子們將會按照我們的引導去做。沒有生來就卑鄙的孩子。教師必須教好書,但更重要的是育好人。”在那些日子里,基于課堂的討論開始逐漸取得成效了。
目前,“Go-fourth”項目活動的開展已經(jīng)超出了瑪麗·賴特老師的期望,參與這個項目的班級和學校來自美國國內和其他各國,學生的家長也參與了這個項目活動?,旣悺べ囂乩蠋煂懙溃骸白鳛槌赡耆耍议L們與家長們之間寫信講述他們期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在怎樣的一個世界里。”這種方法令整個項目涉及了學生各自的家庭。(http://go-fourth.org/letters.htm)學生們在課堂上討論諸如以強凌弱、多樣性和尊重等話題,然后與世界各國的學生互通郵件或書信?,旣悺べ囂乩蠋熤v:“在(Go-fourth)活動的主題方面鼓勵學生寫出他們的真實情感,并與來自不同背景而又愿意探討交流的孩子們進行共同分享?!?/p>
中國廣東韶關的協(xié)作交流伙伴John Wu老師響應了“Go-fourth”項目,邀請了瑪麗·賴特老師和她的12個學生以及他們的家長一起前往中國,開展促使學生尊重世界文化的差異性的活動?!拔覀円庾R到自己的目標是相同的,缺少走到一起來的機會并沒有妨礙我們對教育和整個世界的情感表達?!爆旣悺べ囂乩蠋熣f到她的學生和John Wu的學生時講,“無論如何,我們感覺到如能真正歡聚在一起,我們能向對方展示彼此兩個國家的歷史和文化的差異性。能與我們的孩子分享類似的人類共有的情感、需要和需求,當然是和平的愿望了?!?/p>
在美國,瑪麗·賴特老師通過向社會宣傳訪問中國的和平計劃,并經(jīng)過4個月資金的籌集,使一些經(jīng)濟有困難的家庭也能參加這次旅行。2003年1月,美國諾基山學校的和平友好訪問團終于啟程開始了為期2個星期的中國之旅?,旣悺べ囂乩蠋熃邮苊绹澜缃逃W(wǎng)采訪時提到:“雖然我們先訪問了香港,后來又訪問了西安看到了‘兵馬俑,并在北京逗留時登上了萬里長城,但是,我們真正要說的是在廣東省韶關市訪問的那些日子給我們呈現(xiàn)了一次人生的神奇經(jīng)歷?!?/p>
“Go-fourth”項目的影響已經(jīng)遠遠超出創(chuàng)建者瑪麗·賴特的預想,此項目正在受到更多人的關注。2001年2月23日中午,在美國佐治亞州的卡特國際交流中心,卡特接見了瑪麗·賴特和她的一位10歲學生麗貝卡·米勒(Rebecca Miller),他們討論了和平主題“Go-fourth”的發(fā)展前景,并將一件大號的印有“Go-fourth”宣傳圖案的文化衫送給了卡特總統(tǒng),在卡特中心進行了展覽。2002年9月18日,克林頓在訪問羅得島州東格林威治城市時,上午拜訪了瑪麗·賴特學生的一個家長魏納先生 (Mr. Weiner)。當克林頓得知這家的小孩即將參加學校的訪問團去中國時,對“Go-fourth”也大加稱贊,并建議下午在那個學生家的后花園里接見他們全班師生,鼓勵諾基山學校的師生將和平的理想和行動帶到中國。
參考文獻:
[1] 美國世界教育網(wǎng).http://www.education-world.com/a_curr/profdev047.shtml
[2] “Go-fourth”專題網(wǎng)站.http://go-fourth.org
[3] 美國羅得島州諾基山學校.http://rockyhill.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