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卿
我是不是病了?
我不想說話,不想微笑,不想按時做飯吃飯,我只要一個人,完完全全一個人,你懂嗎?一種連先生小孩都不來干擾的單獨與安靜。
我想就這么坐著,或者發(fā)呆,或者看花,或者什么也不做,完全占有只屬于自己的時間空間。一種自由。你懂嗎?我不是古怪,那完全是心靈上和生理上的需求,就像植物需要陽光和雨水一樣。正因為你不明白,所以我用“病”這樣通俗的詞匯來形容,好比沒有水分的花朵會枯萎一樣。
我,王美麗,已婚,生有一女。在出版社工作。十年來,我像農(nóng)地里的水牛一樣地工作,有時候我不知道自己是為誰工作、為何工作。每個月的薪水,直接在銀行里自動轉(zhuǎn)賬付房貸、保險費,所剩就無幾了。就是這樣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陀螺一般每天每天不停不停打轉(zhuǎn)的平常,人也就這樣老去了。
那一天,女兒興奮地翻開帶回來的??x著刊登出來的作文《八里撿貝殼記》:“……媽媽笑著說:‘你撿到一個蝸牛殼了!這真是一個難忘的撿貝殼記……”小女孩不掩得意呵呵笑著;忽然我感覺一陣心慌,也有一絲絲的不快。
第一次,我不再理所當(dāng)然將這個“媽媽”和自己接連起來。腦海里浮現(xiàn)百千萬個矮肥矮肥、頂著一頭卷發(fā)提菜籃的婦女身影。她們是出現(xiàn)在兒童圖畫書里圓墩墩身材滿臉慈愛的媽媽;是小孩口中“我親愛的媽媽”,但是你無法描述她們的面目。她們沒有特色,沒有性格,只是一種慈母的典型。就像黃昏時候在每個公車站看到的多數(shù)有家庭的職業(yè)婦女一樣,腳步凌亂,神色匆匆,趕著上車下車,皮包之外還拎著一塑膠袋的菜蔬魚肉,身上的服裝大多是二三年前流行的式樣,身材也不再窈窕,蠟黃的臉上浮著幾許斑點,雙眼如干枯的井無神而憂傷,浮泛無限的疲勞。
我感覺到自己也變成那樣的“媽媽”了,這種感覺很令人恐慌,恐慌生命的庸俗,害怕時間無端的流逝。我不要,我不要隱身在某種形象之中。
回想十年的婚姻生活,如看中天殘月,說悲傷則太過,言歡喜又不及。生活是月之陰晴圓缺,海水之潮來潮往,歲月之春夏秋冬,其中的快樂與痛苦正如玫瑰花也帶著棘刺一般。
就像我們身邊緘默于傳統(tǒng)婚姻的女人,我總是習(xí)慣于緘默。曾經(jīng),我那么肯定三代同堂的生活方式,一廂情愿地相信在三代聯(lián)系的軸線中,才有自己的生活位置和分量。然而“孔雀東南飛”的故事兩千年來不斷地重演,人性的幽微也是千古不變的。事實一再搖撼否定我的信仰。不禁要問,這種視女人為無物的家庭制度何以維持到現(xiàn)今?傳統(tǒng)觀念里一直把媳婦物化、奴隸化,行過婚禮之后,再怎么受嬌寵的女兒,一夜之間便需“躍升”為一個不知疲累的勞動機器,既沒有喜怒哀樂的情緒,又要人情世故練達(dá)。
男人感嘆丈母娘難伺候,那么女人離開娘家與公婆姑叔一起生活的窘境和苦楚,才是長江大河源遠(yuǎn)流長呢。和婆婆的相處讓我想起小時候,祖母老是當(dāng)著我在他人面前數(shù)落母親的不是,使我充滿自卑的心情。如今自己在“傳統(tǒng)婦女美德”的借口里,失去為自己而活的勇氣和誠實,頂著“美德”的盾牌,卻扼殺了自己。
后來想明白了。一次回娘家,母親要我?guī)兔裟_趾甲,我蹲下來端起母親長年踩在田地里長滿厚繭的腳丫,堅硬變形的趾甲像砂礫堆的石塊,腳背隆起如土丘,洗不褪的污泥爬滿泛黃龜裂的腳底,我竟仿佛欣賞田隴縱橫的農(nóng)地一樣,細(xì)細(xì)摩挲母親的雙腳。相反地,偶然看見公公坐在客廳地板上剪趾甲時,卻像撞見衣冠不整的男子一般,感覺彼此都唐突而失禮。這之間的差異或許是問題之癥結(jié)所在吧。
常常令我困惑的是:為什么要和自己生命不相干的人生活在一起呢?我就像那湯鍋上的一滴油,如何也融不進湯里,在眾人舀湯的勺子下四處狼狽逃竄。星期假日,小姑們回來做客,熱騰騰的一屋子,我似乎存在,又像不存在,這時候我更準(zhǔn)確地看清楚自己的無足輕重。在廚房里切菜、切水果也把對生活的理想、對人的善意切碎了。
我憤懣不平,決意不讓其他人影響自己的生活。自夸張乏味的歡樂中抽身,走出家門才發(fā)現(xiàn)自己惟一熟悉的方向是辦公室,十年來的生活竟只是家庭與辦公室之間的移動。走過公園,噴泉無始無終滴流著;無人的小學(xué)校惹人心慌;街頭的紅男綠女、聲色犬馬,又與我何干?勉強自己去逛逛書店,聽了一場演講,為何心里又一直記掛著家里?更不情愿承認(rèn)的是家里一切瑣細(xì)早已成為自己的一部分了。
我,王美麗,要的不過是自己支配自己的時間,決定自己的生活,不是將僅有的余暇關(guān)在廚房里洗洗切切。這個要求很困難嗎?我回頭來尋你,你卻像空氣一樣存在而無形。從前我們在詩詞文字中尋找愛情,以為婚姻生活中是我愿意卷起衣袖為你洗衣服,洗手為你作羹湯;你為我打拚奔波,一起食用掙得的面包;如今兩人的感情,僅夠彼此相怨,不足以彼此相愛。
這一條“娜拉”走過的路,還有多少女性正匐匍掙扎著前進?現(xiàn)在我走起來也仿佛踩在爛泥,一腳高一腳低,心里不能踏實。猶如迷途的人,張惶地尋找出路。既然不甘心做一個沒有“面目”的媽媽,那么又希望成為什么樣的人呢?要過什么樣的生活呢?祖母、母親在記憶中從來只有勞動的身影,在廚房炒菜煮飯;在豬圈呼雞喝鴨;在稻埕上揮汗;在水池邊洗衣,而自己則是日日案牘勞形,抬起頭來雙眼要好久才能對焦。什么樣的身姿是女人還可以創(chuàng)造的呢?
伍爾芙說:“女性若是想要寫作,一定要有錢和自己的房間?!蔽覄t認(rèn)為:“女性若是想要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一定要有錢和自己的房間?!闭驹谂_北最熱鬧的十字路口,竟自有一股牽掛的焦灼和孤寂感。我想,要做自己,我夠堅強來承受這份焦灼和孤寂嗎?或者繼續(xù)妥協(xié),壓抑自己,維持一彈即破的幸福?
(選自臺灣《打開抽屜都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