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泉
周濤,安徽淮南人。現任中央電視臺節(jié)目主持人、制片人。還分別擔任全國青聯常委,中央國家直屬機關青聯常委、宋慶齡基金會理事、全國慈善總會形象大使、國家綠色環(huán)保基金會形象使者、全國預防愛滋病形象使者等多項社會職務。
從事電視節(jié)目主持工作十幾年來,周濤先后主持過建國50周年天安門廣場大型慶典、建黨80周年大型文藝晚會、慶祝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的慶典演出、98抗洪賑災義演、2008奧運會會徽揭曉儀式等各種大型慶典文化活動600多場。此外,周濤還連續(xù)10年擔任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歡晚會主持人。2005年周濤獲得了第九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目前,為籌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周濤已調任北京奧組委新聞中心綜合處副處長,負責新聞中心的報道協調工作。
作為主持人,周濤為大家所熟知,熒屏上常見到她的風采,這風采背后卻飽含著許多艱辛和故事,那是周濤用敬業(yè)和刻苦寫下的履歷。從最初的一個還帶著青澀的主持人到現在一舉手一投足的成熟風范,周濤說自己的法寶是“笨鳥先飛”:“我可能不比別人條件好,但是我比別人做得多,就有可能比別人做得好?!敝軡f自己不是那種絕頂聰明,凡事總能得第一的人,自己人生的每一個機會,每一次成功都是通過努力得來的。10年擔任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歡晚會主持人的背后就是10年不能與家人團聚在一起,周濤說起來卻很坦然?!按汗?jié)晚會從彩排到播出,持續(xù)時間長,那時父母都在外地,既然一個人過年還不如跟大家一起熱鬧,何況在臺里還有盒飯吃(不用自己做飯)?!痹捓锸且环葺p松,話外卻是一份認真和敬業(yè)。一次在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赴河南的慰問演出過程中,現場突然下起了傾盆大雨,主持節(jié)目時周濤不慎滑倒在舞臺上,為了保護手中昂貴的話筒,她用手指先支撐在舞臺上,結果造成手指骨裂,膝蓋也被摔得鮮血直流。俗話說“十指連心”,走下舞臺的周濤,疼得直哭。大家都勸她先去醫(yī)院看看。周濤堅決表示要堅持到演出結束。她說“觀眾大老遠地來看我們的演出,而且還冒著大雨,他們都沒走,我怎么能走呢!”說完,周濤擦去臉上的淚水,強忍著疼痛,又笑容滿面地出現在舞臺上。在后來播出的畫面上,細心的觀眾看到周濤的手上多了一塊臨時包扎手指的白手帕。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一分汗水,一分成績。多年來堅持不懈地努力和付出,使周濤業(yè)務能力和思想水平不斷得到提高。近年來,她先后榮獲第16屆“星光獎”最佳主持人,第四屆“金話筒”最佳主持人,第二屆播音主持作品一等獎,全國百佳電視工作者稱號,導演作品《真情無限》曾兩次獲中宣部、廣電總局、國家林業(yè)總局等六部委頒發(fā)的“保護森林”文藝作品一等獎。此外,她還獲得由德國國家電視臺頒發(fā)的“金皇冠”最佳主持人獎。
作為一個國家級新聞媒體的主持人,周濤知道,她的形象并不僅僅代表她自己,某種意義上,她代表著中國中央電視臺,在更深層的意義上,她也代表著新時代的中國女性形象。因此,她無論為人還是處事,不忘以自尊、自立、自強,作為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原則,時時處處把自己對工作和生活的態(tài)度,當成是提升自己思想意識,充實自己人生內容,完善自己理想人格的生命過程。周濤努力做事,低調做人。不張狂、不炫耀、不做作,是周濤對自己主持風格和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對工作認真謹慎的同時,她對廣大電視觀眾充滿感情和真誠。在工作中,周濤非常注意傾聽社會各界和廣大觀眾對電視節(jié)目的反映和要求。觀眾大多希望能看到那些正面、陽光、先進的節(jié)目,能感受到節(jié)目和觀眾之間的真誠交流,能得到相應的知識和信息。周濤努力把這些要求和希望變成自己工作中的追求和標準。周濤認為“電視主持最好的狀態(tài)就是親切自然”。為此,她始終不人為地追求火爆刺激的場面,也不刻意捧星煽情,更不嘩眾取寵地在外在包裝上下功夫,而是扎扎實實地從節(jié)目的基本功做起。而且在此基礎上,精心策劃和設計每一期節(jié)目,調動一切電視手段,力爭讓觀眾愛看、想聽,還能參與。這一份份榮譽里都是周濤對節(jié)目和觀眾付出的一片片真心。
2001年,周濤激流勇退,主動從名牌欄目《綜藝大觀》中撤出,并親手創(chuàng)辦了中央電視臺唯一的以社會公益事業(yè)為核心內容的電視文藝欄目《真情無限》。三年間,邀請了社會各界人士200多人參加到節(jié)目中,為社會各項公益事業(yè)募集善款達人民幣500余萬元。
一般地說,社會公益內容的電視欄目,大多都是費力而不叫座的,創(chuàng)辦和主持《真情無限》欄目,有人說她是自找苦吃甚至是自尋煩惱。周濤卻認為,社會公益欄目,社會需要,群眾需要,中央電視臺也需要。這樣的欄目做好了,也會為構建和諧社會作貢獻。談到節(jié)目創(chuàng)辦的初衷時,周濤說,“這個想法由來已久,在主持《綜藝大觀》后期就有了。當時節(jié)目很受觀眾歡迎,會接到大量觀眾來信,寫給我的來信里有80%卻都是求助、求學的。一些觀眾的境遇深深觸動了我,我開始自己寄錢或者提供幫助給他們,但是能力畢竟有限?!敝軡秊榇讼萑肓怂伎?,“為什么這么多人會寫信向我求助呢?在我看來向素不相識的人開口求助應該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敝軡J為一是因為自己主持的節(jié)目接近觀眾和生活,觀眾感覺到自己可親可近;另一方面主要是因為自己背后有中央電視臺這個巨大的平臺,許多人是出于對中央電視臺的信任和期望而又不知道如何反映,最后只好寫信給自己熟悉的主持人。由此,周濤就想到了在中央電視臺辦一個社會公益節(jié)目,通過節(jié)目帶動更多的人來關注,造成更大的影響力,給更多人提供幫助。
為了辦好這個欄目,周濤不知花費了多少心血,僅策劃最初的方案,周濤就花費了近一年的時間。很多參與過這個欄目工作的人,大都是被周濤的真誠與投入所感動,從而也全力以赴地支持和參與到這個欄目中來?!稗k電視節(jié)目,不能只講經濟效益,同時也要講社會效益。此外,社會公益事業(yè),反映的是一個社會發(fā)展進程中的道德水平,呼喚的是人間的真情和良知,體現的是一個民族優(yōu)秀和高尚的風骨。也許開始會有困難,但一個好的電視欄目是可以培養(yǎng)觀眾的。況且,社會公益欄目不會沒有觀眾。因為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民族需要真情,同時也擁有真情。我們所做的不過是將它尋找、表達和傳遞出來。”周濤曾對朋友說:“如果我創(chuàng)辦的欄目能讓社會和人心變得更美好,那我所有的付出都是最有意義的,我個人的工作也就最有價值。”
繼去年王志獲得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今年周濤也有幸獲得了這一榮譽,他們已經成為中央電視臺的優(yōu)秀代表,代表了一個國家電視臺的風范和精神。對于自己的獲獎,周濤說:“這是對我四十歲以前工作的一種肯定和褒獎,更多的是節(jié)目帶給我的榮譽,我希望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同時多多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發(fā)揮自己形象大使應有的作用,希望再過一個10年能獲一個那個年齡段的獎。”
(責編:張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