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星凱 趙光平 曾平飛 劉小兵 薛躍規(guī) 吳德漢 唐 力
2004年,17個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qū)進行了新課程實施以來的首次初中畢業(yè)學業(yè)考試。我們看到,各實驗區(qū)物理、化學、生物和科學學科學業(yè)考試的命題,既較好地吸收了以往中考命題中成功的做法,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呈現(xiàn)出一些新的變化。本文就這些變化中幾個突出的方面,分類作一簡單的評析。
各實驗區(qū)的命題都注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試卷中出現(xiàn)了不少題材新穎、情境設置自然,特別注重考查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試題。下面是其中較有代表性的幾道試題。
例1很多賓館的衛(wèi)生間裝有熱風干手器,洗手后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請你說出它能很快把手烘干的兩個理由:。
答案:吹出的空氣溫度高,可使手上水分蒸發(fā)加快;吹出的風使手表面空氣流動快,可使手上水分蒸發(fā)加快。
【點評】該題取材于生活,考查學生是否會用所學的有關蒸發(fā)的知識對手被快速烘干的原因作出解釋。
例2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人可以活30天;若是沒有水,時限便縮短為3天~4天,因此水是人類生命的基本要素。如圖是一個應急凈水器。在大容器中倒入不能直接飲用的水(如泥水、海水等),將杯子放在容器中央,用塑料膜將容器口封好(容器邊留1個小縫隙),上面壓一塊石頭,使塑料膜形成一個凹面。
將制成的凈水器放在陽光下,幾小時后杯中就可收集到從塑料膜上滴下的純凈水。這種凈水器主要是利用了? ? ?和? ? ? 現(xiàn)象來達到凈水目的的。
答案:汽化(或蒸發(fā))液化(或凝結)
【點評】本題介紹了一個在應急情況下使用的凈化水的裝置,以此為背景,簡單地考查了水的汽化和液化。同時,這樣的背景材料,既可以讓學生長知識,也能使學生感受到科學無處不在。
例3某保健食品的外包裝標簽上的部分內(nèi)容如下:
主要原料:碳酸鈣
食用方法:每日1次,每次1片,嚼食。
(1)該保健食品的主要功能是? ? ? 。
(2)服用后,該保健食品中的碳酸鈣與胃液中的鹽酸發(fā)生反應,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 ? ?。
(3)食用方法中嚼食的作用是? ? ?。
答案:(1)補鈣(2)CaCO3+2HCl=CaCl2+CO2↑+H2O(3)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促進鈣的吸收。
【點評】本題通過對一種保健食品的分析,考查了有關化學反應和營養(yǎng)健康方面的知識。在一個生活化的情境中,讓學生感覺到,化學元素并不完全是一個抽象概念,在我們每天吃的東西里面,就有它的存在;化學反應也是無處不在的,我們的胃里就在發(fā)生著化學反應。這樣的試題對化學教學有積極的導向作用。
例4“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這句廣告詞被美國《廣告時代》評為20世紀的經(jīng)典廣告之一,該廣告詞能體現(xiàn)的鉆石的性質(zhì)是()。
A.硬度大B.不能導電C.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D.熔點低
答案:C
【點評】本題通過一則經(jīng)典的廣告詞,考查了金剛石的特性。
這樣的取材,拉近了科學與生活的距離。
例5下表是某人的血液常規(guī)檢驗單,請根據(jù)表格呈現(xiàn)的信息填空:
由該報告單可以判斷此人可能患有? ? ? ? ? ? ? ? ? ? ? ? ? 。
(填病癥名);判斷的依據(jù)是? ? ? ? ? ? ? ? ? ? ?。
答案:貧血;紅細胞(或填血紅蛋白也可)含量偏低
【點評】本題考查的知識是人體正常血細胞特征與身體健康的關系。
題目要求學生從一張血常規(guī)化驗單中,提取有用信息,加以理解和分析判斷,然后得出結論,避免了學生憑死記硬背解答試題。
在實驗區(qū)的試卷中,像上述這樣聯(lián)系實際來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試題還有不少。
從中我們看到,實驗區(qū)學業(yè)考試的命題都在努力實踐“從生活走向科學,從科學走向社會”的理念,努力避免考試內(nèi)容脫離實際,盡量使試題的素材來自生活,來自生產(chǎn),來自現(xiàn)代科技等方方面面,努力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致力于考查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運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各實驗區(qū)的試卷在知識與技能的考查上,基本與課程標準的要求相符。在知識點上“深挖洞”的現(xiàn)象已基本避免,考查高超解題技巧的試題已不多見。這方面,變化最突出的就是計算題。
計算題是物理、化學和科學試卷中一種常見的題型,長期以來,在教學和考試中都被普遍重視。2004年實驗區(qū)理科學業(yè)考試試卷中計算題的明顯特點是:注重基礎,注重計算的目的與意義,體現(xiàn)與實際的聯(lián)系,繁、偏、怪的試題已很少出現(xiàn)。
例6小王家新買的電熱淋浴器的銘牌如下表所示。
小王按說明書要求給淋浴器裝滿水,通電50min,觀察到淋浴器上溫度計示數(shù)由23℃上升到45℃。求:
1)在加熱過程中,水箱中水吸收的熱量是多少J?〔C水=4.2×103J/(kg·℃)〕
(2)電熱淋浴器加熱過程中消耗的電能是多少J?
(3)比較(1)、(2)兩問計算結果,你認為違背能量守恒嗎?為什么?
答案:(1)解:Q=cm△t=4.2×103×50×10-3×1.0×103×(45-23)J=4.62×106J
(2)W=Pt=1600×50×60J=4.8×106J
(3)不違背能量守恒,水箱中水在升溫過程中要向外散失熱量,水箱也要吸收熱量等。這些都是電能轉化過來的(即消耗的電能)。
【點評】此題取材于生活,情境自然,問題的設計也有一定的意義。在前兩問的基礎上,最后一問沒有直接要求計算熱水器的效率,而是問計算結果是否違背能量守恒定律,要求學生進行解釋。這實際上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能量守恒定律,并更深入地理解為什么效率達不到百分之百。
例7堿面(Na2CO3)中常含一定量的雜質(zhì),某廠生產(chǎn)的堿面包裝袋上標有“Na2CO3含量≥96%”字樣。為了判斷該堿面中Na2CO3的含量是否達到要求,小明取10g該堿面樣品進行檢驗,請你幫他完成檢驗過程的設計(假定雜質(zhì)都是NaCl)。
(1)從下表中選擇所需藥品及應測量的數(shù)據(jù):
(2)你檢測的原理是什么?(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3)通過計算回答,當被測量的數(shù)據(jù)是多少時,“Na2CO3含量≥96%”是真實可信的。
答案:(方案一)
(1)藥品:HCl、H2O測量的數(shù)據(jù):CO2的質(zhì)量
(2)Na2CO3+2HCl=2NaCl+H2O+CO2↑
(3)解:設測量的CO2質(zhì)量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 ? ? ? ? ? ? ? ? ? ? ? ? ? ? ? ? ? ? ? ? 44
10g×96%? ? ? ? ? ? ? ? ? ? ? ? ? ? ? ? ? ?X
106/(10g×96%)=44/x
X≈4.0g
∴當測量CO2質(zhì)量≥4.0g時,“Na2CO3含量≥96%”是真實可信的。
(方案二)
(1)藥品:BaCl2、H2O
測量的數(shù)據(jù):BaCO3的質(zhì)量
(2)Na2CO3+BaCl2=BaCO3↓+2NaCl
(3)解:設測量的BaCO3質(zhì)量為X
Na2CO3+BaCl2=BaCO3↓+2NaCl
106? ? ? ? ? ? ? ? ? ? ? ?197
10g×96%? ? ? ? ? ? ? X
106/(10g×96%)=197/X
X≈17.8g
∴當BaCO3質(zhì)量≥17.8g時,“Na2CO3含量≥96%”是真實可信的。
(方案三)
(1)藥品:HCl、BaCl2、H2O
測量的數(shù)據(jù):CO2或BaCO3
參照方案一和方案二給分。
注:(1)、(2)問各2分,(3)問4分。
【點評】本題是圍繞檢測堿面中Na2CO3的含量來展開的。
要進行檢測,就要知道檢測的原理,選擇檢測所需的藥品,測量所需的數(shù)據(jù),然后,再根據(jù)化學方程式計算出樣品中Na2CO3的含量。由于選擇的不同,就會有不同的檢測方案,題目也就具有了一定的開放性。本題就是通過這樣一個情境,自然地考查了實驗設計和有關的化學計算的內(nèi)容。
以上兩題是2004年實驗區(qū)學業(yè)考試中計算題的典型例子。這樣的試題,情境接近實際生活,難度基本與課程標準的要求相適宜。從整體來看,以往考試中那種過于強調(diào)計算難度,常把計算題作為“壓軸題”來處理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已經(jīng)得到了改變。計算題上的這種變化,為其他方面的考查留出了更大的空間,也將會對教學產(chǎn)生積極的導向作用。
2004年實驗區(qū)的學業(yè)考試,都在一定程度上關注了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有關這方面的試題涉及的內(nèi)容廣泛,如大氣污染、節(jié)水與污水治理、垃圾回收與處理、能源危機、環(huán)境保護等,這些試題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下面我們選兩道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試題作簡單評析。
例8我市政府擬將西麗塘朗山建成一個城市郊野公園。為了繼續(xù)維持塘朗山原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A.定期清理樹林的枯枝落葉,以利于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生長。
B.開荒種植荔枝等果樹,供游人觀賞、品嘗。
C.建環(huán)山公路,為游人提供方便。
D.進行區(qū)域性簡單隔離,避免人類過多的干擾。
答案:D
【點評】本題討論的是當?shù)爻鞘泄珗@的建設規(guī)劃。
題目給出的4個選項都是常見的做法,似乎每個答案都有一定的道理,孰優(yōu)孰劣,難以根據(jù)常識馬上作出判斷,需要真正理解了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要義,并進行仔細比較,才能正確作答。這類試題有利于引導師生從科學決策的視角去關注和分析現(xiàn)實中的環(huán)境保護工作。
例9請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材料一:在我國農(nóng)村的一些地方,人們充分利用庭院發(fā)展立體栽培和多種經(jīng)濟動物飼養(yǎng)。如用菜地里產(chǎn)生的一些菜葉喂雞,雞糞制沼氣,沼液澆菜地;用果園里的殘枝落葉和菜葉養(yǎng)蚯蚓,蚯蚓喂雞;雞還可以散養(yǎng)在果園內(nèi),雞糞直接用于果園;從而形成物質(zhì)多次利用的良性循環(huán)。
材料二:20世紀90年代,由于樹種單一,害蟲天牛把寧夏等地以楊樹、柳樹為主的防護林毀滅殆盡。
觸目驚心的一幕,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
(1)根據(jù)材料一,請寫出一條食物鏈。
(2)根據(jù)材料二,你認為如果在寧夏等地再建造防護林帶,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3)綜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認為對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來說,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具有什么意義?
答案:(1)菜葉→蚯蚓→雞(其他合理食物鏈完整也可得分)。
(2)應盡可能增多樹木種類,使防護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種多樣化。
(3)有利于保持生態(tài)平衡。
【點評】考查生物鏈和生物多樣性的試題在歷年的考試中并不鮮見,但本題提供的素材卻有一些新意:其一,題目以農(nóng)村利用庭院發(fā)展立體栽培和多種經(jīng)濟動物飼養(yǎng)為題材,使有關食物鏈的考查,跳出了“草—蟲子—青蛙—蛇—老鷹”的套路;其二,題目并沒有簡單地要學生回答生物多樣性有多重要,而是以當?shù)胤雷o林建設中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失誤為例子,讓學生體會到生物多樣性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所起的作用。這樣選擇和使用素材,有利于學生感受生態(tài)環(huán)境對改善人們的生活、促進社會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科學探究既是重要的教與學的方式,又是學生學習的內(nèi)容。各實驗區(qū)都在科學探究的考查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考查的內(nèi)容幾乎涉及科學探究的各個方面,如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分析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解釋實驗結果等。在考查策略和方式上,大部分試題側重于考查科學探究的某一個方面,并且是在新的情境中進行考查,而不是僅僅簡單重復課本上的實驗。這些做法,有的盡管還不完全成熟,有待進一步研究改進,但這樣的探索,對學業(yè)考試水平的提高,對在教學中落實新課程的目標都有積極的意義。下面就是這方面有一定代表性的例子。
例10有三個同學在家里用實驗探究紙片、塑料薄膜、棉布對電視機遙控信號的阻擋能力。他們的探究過程分別是:
甲同學在自己家里,將紙片放在遙控器與電視機之間,手指按遙控器控制鍵,如果遙控器能對電視機起控制作用,則增加紙片的數(shù)量。如此重復實驗,逐漸增加紙片的層數(shù),直到遙控器不能控制電視機為止,記下紙片的層數(shù)。
乙同學在自己家中用塑料薄膜按照與甲同學同樣的方法進行實驗,記下塑料薄膜的層數(shù)。
丙同學在自己家中用棉布按照與甲同學同樣的方法進行實驗,記下棉布的層數(shù)。
他們的實驗結果已經(jīng)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
他們的結論是:棉布能比紙片和塑料薄膜更有效地阻擋電視機遙控器發(fā)出的控制信號。
(1)三個同學的探究過程存在一些問題,請你指出其中存在哪些問題。
(2)請從指出的問題中選出1個說明如何改進。
答案:(1)沒有選擇同一臺電視機(同一遙控器)進行實驗;遮擋材料所放位置不一致;遙控器與電視機的距離不一致;遮擋材料的厚度(性質(zhì))不一致……只要指出的問題合理,答對一種得2分,最多得6分。
(2)改進方法合理,與其指出的問題相對應,得2分。
【點評】此題給出一個探究過程,即探究棉布、紙片和塑料薄膜哪種能更有效地阻擋電視機遙控器發(fā)出的控制信號,要求學生指出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實際上考查了學生是否掌握實驗過程中變量的控制。
例11小明和小紅對市場上銷售的一種分袋包裝的蛋糕發(fā)生了興趣,因為蛋糕包裝在充滿氣體的小塑料袋內(nèi),袋內(nèi)的氣體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個小“枕頭”(如右圖所示)。
他們認為這種充氣包裝技術,主要是為了使食品能夠較長時間地保鮮、保質(zhì)。
那么,這是什么氣體呢?小紅猜想是氮氣,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1)請你幫助他們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方案,來判斷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確,簡要寫出操作步驟:(
2)小明的猜想如果正確,現(xiàn)象應是;(3)你認為食品充氣包裝,對所充氣體的要求是:①;②;③。
答案:(1)用注射器抽取袋內(nèi)氣體通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或紫色石蕊試液)中觀察現(xiàn)象(其他合理方法均可給分);(2)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或紫色石蕊試液變紅);(3)①無毒;②不與食品反應;③廉價,易獲得。
【點評】包裝袋里充的是什么氣體?這是一個很有探究意味的問題。但為了控制開放度,題目給出了可能是二氧化碳的信息,要求學生設計實驗來驗證,并預測實驗現(xiàn)象。這樣一來,問題就降低到幾乎只需學生復述一下課本上有關二氧化碳檢驗的內(nèi)容。如果換一種方式和角度來控制開放度,情形又會怎么樣呢?看來需要深化這方面的研究。
例12由吃小包裝食品所想到的:
小宇和曉麗周末到嶗山的“九水十八潭”游玩。該吃午飯了,他倆從背包中取出事先購置的各種小包裝食品準備飽餐一頓。小宇拿了一包塑料包裝的牛肉干,曉麗拿了一包塑料包裝的薯片。曉麗正吃得津津有味,可小宇還在費勁地撕著包裝袋呢!小宇不解地說:“你力氣比我還大?!這么容易就將包裝袋撕開了?”
曉麗也奇怪地看了看這包牛肉干,明白了。她對小宇說:“你看,我這包薯片的包裝袋上有一個三角形的缺口,你的沒有。”
他倆又檢查了其他小食品的包裝袋,發(fā)現(xiàn)有的是半圓形的缺口,有的是直線形(裂縫形)的缺口……
物理課堂培養(yǎng)出的探究意識,促使他倆針對這一現(xiàn)象提出了一個物理探究課題……
請你也像他倆那樣針對上述現(xiàn)象提出一個探究課題,并完成如下的探究報告:
答案一:
24.探究課題:撕物體時力的作用效果是否與缺口的大小有關(1分)
25.猜想:有關(或:無關)(1分)
26.設計實驗方案(共6分):
實驗器材:六張相同的紙,三張有缺口,三張無缺口(1分);
實驗步驟:
(1)將紙分成三組,每組分別有一張有缺口的和一張無缺口的(1分);
(2)實驗第一組:沿缺口撕那張有缺口的紙張,感覺一下用力的大小;然后用同樣的方法撕那張無缺口的紙張,感覺一下用力的大?。?分)。
(3)實驗第二、三組:用同樣的方法撕其余兩組有缺口和無缺口的紙張,感覺一下每一次用力的大小,并將結果記入下表(1分)。
實驗記錄表格(2分):
27.預測實驗:如果猜想正確,將會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撕每一組紙張時用力的大小均不同(或“撕每一組紙張時用力的大小均相同”)(1分)。(注:這里的“預測實驗”可以更加具體,如:“每組中撕有缺口的用力小”,等等)
〔若“探究課題”是:是否有缺口的物體容易撕開(或“撕開用的力較小”),沒有缺口的物體不容易撕開(或“撕開時用的力較大”)?“猜想”可回答:“是”或者“不是”,“設計實驗方案”與上同,“預測實驗”回答:每一組中有缺口的紙張都容易撕開,沒有缺口的紙張都不容易撕開。(或者:撕每一組中有缺口的紙張和無缺口的紙張用力都一樣大。)〕
答案二:略
答案三:略
答案四:略
【點評】食品包裝袋上有一個缺口,這是一個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但很少會有人對此進行一番探究。以此作為試題素材,意圖是拉近科學與日常生活的距離,激發(fā)學生對身邊日?,F(xiàn)象的探究興趣。本題是以一份研究報告的形式出現(xiàn)的。首先請學生提出一個研究的課題,然后作出猜想,設計實驗,并預測實驗結果。也就是說,要學生在研究報告中完成整個探究過程。那么,探究將如何進行呢?讓我們分析一下命題者提供的答案。
答案一:
探究課題:撕物體時力的作用效果是否與缺口的大小有關
猜想:有關(或無關)預測實驗:如果猜想正確,將會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撕每一組紙張時用力的大小均不同。
答案二:
探究課題:撕物體時力的作用效果是否與缺口的形狀有關猜想:有關(或無關)預測實驗:如果猜想正確,將會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撕這三張紙時用力的大小不同。
答案三:
探究課題:撕物體時缺口成什么樣的形狀效果最好
猜想:線形最好(或“三角形最好”、“半圓形最好”)預測實驗:如果猜想正確,將會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撕開有線形缺口的紙張用力最小。
答案四:
探究課題:撕物體時力的作用效果是否與缺口的大小有關
猜想:有關(或“無關”)
預測實驗:如果猜想正確,將會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撕這三張紙所用的力不同(或“相同”)。
從上面可看出:探究課題、猜想、預測實驗結果的答案,三者沒有實質(zhì)的不同,基本上是同一個意思,不同的表述。對這份試卷進行的抽樣分析表明,學生在“提出猜想”和“預測實驗結果”這兩項上得分的相關數(shù)為0.715(顯著性水平P<0.01),達到了高度相關的程度。有缺口的包裝袋易撕開,涉及材料力學中的應力,以初中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對這一問題的探究難以進行下去,一定要他們提出猜想和預測實驗結果,他們就只能像上面那樣同義反復。
由此可見,食品包裝袋上的缺口,對初中生來說,并不是很適宜的探究素材。
此其一。
其二,退一步說,要探究“撕物體時力的作用效果是否與缺口有關、是否與缺口的形狀有關、是否與缺口的大小有關”,只要提出問題,就可以進行了。在這種情形下,還要學生再去提猜想、再去預測實驗結果,顯得有些多余,也太生硬。不分情況地硬去套探究的程序,不但不自然,也不符合科學探究的本來面目。
其三,從更廣的角度說,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在平常的教學中應讓學生經(jīng)歷整個探究過程,這是無疑的。但面對一個實際的問題,要深入地探究,需要有從容的時間思考,甚至需要同伴間的交流和討論。所以,在考試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要學生獨立完成一個完整的探究報告,就有可能流于形式。還有,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考查,就會形成從問題的提出、實驗的設計到結論的得出都是開放的。盡管命題者已充分考慮了各種可能的情況,但仍無法囊括學生所有的答案,使評分非常困難。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僅就科學探究的某一個方面進行考查,都存在不少困難。而試圖在一道試題中對科學探究所涉及的各個方面都進行考查,就更難了??傊嘘P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仍需進一步加強。
學業(yè)考試如何體現(xiàn)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目標,是大家關注的一個問題,各實驗區(qū)在這方面也進行了積極而謹慎的探索。由于這是一個相對較新、也較難的課題,有許多問題有待深入研究。從這個意義上說,各地所進行的探索一方面很有意義,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強分析總結和研究交流,以期不斷改進。為了便于討論,下面先給出兩道試題。這樣的試題雖不是很普遍,只出現(xiàn)在少量的試卷中,而且每份試卷中一般也只有一道,但是,這類試題可能造成的影響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例13下列家庭用水習慣中,你認為既科學又經(jīng)濟的是()。
A.洗澡擦香皂時不關上噴頭。
B.洗碗筷時不間斷地沖洗。
C.洗菜、淘米、洗衣的水用來澆花、拖地、沖廁所。
D.洗手、洗臉、刷牙不隨時關閉水龍頭。
答案:C例
14煙草也是毒品,下圖是一幅關于它的危害的漫畫。
請就人們的健康生活提出兩條建議,并用化學知識說明理由: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題是考查考生學習化學后,形成的健康生活觀念和方法,并能提出應用所學化學知識的理由,正確建議1分,正確理由1分,除如下可能的答案外,其他正確答案參照給分。(各2分,共4分)
①合理飲食(合理喝水、吃蔬菜)(1分);保證各種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素的均衡攝入。(1分)
②不長期飲用蒸餾水(適當補鈣、碘等)(1分);保證吸取人體所需的元素。(1分)
③遠離煙草等毒品(1分);以保證不攝(吸)入對人體有害的物質(zhì)。(1分)
④多吸入新鮮空氣(1分);以保證人體內(nèi)有足夠的氧氣。(1分)
【點評】以上兩例涉及的問題都是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其目的是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但從考試的角度看,它們考查的內(nèi)容是什么呢?實際上,它們提出的問題,可以從日常行為規(guī)范和生活常識中找到答案。我們特意在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中做過測試,答對例13的比例為90%。這說明,這樣的試題太容易。也許,這正是命題者的目的,讓每個學生都能答對,從而強化良好的行為和習慣。但是,要達到同樣的目的,是不是還有別的途徑?
例15下表是研究清水和不同濃度的酒精溶液對某種水蚤(水中的一種小動物)心率影響的實驗數(shù)據(jù)。請根據(jù)表格簡要描述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情況。
答案:(3分)(只要合理均可給分)以下答案供參考:隨著酒精濃度的增加心率會逐漸減慢。(2分)當酒精濃度達到或超過20%時,水蚤就會死亡。(1分)
【點評】通過上面的數(shù)據(jù),學生得到的并不僅僅是這個答案:“隨著酒精濃度的增加心率會逐漸減慢,當酒精濃度達到或超過20%時,水蚤就會死亡?!彼麄冞€會產(chǎn)生許多想法。比如,他們有可能會想到,酒精也會影響人的心臟。雖然這里沒有明說不要酗酒,但它在情感和心靈上對學生的觸動也許會更大。
例16在今年的氣象日,《海口晚報》刊登了一則氣象資料:“由于空氣污染的影響,地球上陽光越來越少。
與20世紀50年代相比,如今到達地表的太陽光平均減少了10%左右……”請你依據(jù)光的傳播知識分析,影響地表日照的原因可能是:。
答案:空氣中的污染物(塵埃)將太陽光向各個方向反射。
【點評】同樣的,學生做完這道題后,收獲的可能不僅僅只是它的正確答案。很多學生都知道大量排放煙塵會造成污染,但沒想到連光照也會受影響。無形中學生就會意識到防止大氣污染、保護環(huán)境是多么的重要。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新課程三維目標體系中的一維,其重要性和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至少是等同的。但在物理、化學、生物和科學學科的教育活動中,不能把這方面的東西當成一些條文背誦,而在考試中要求簡單地復述這些條文恰恰就會導致這樣的教學。因此,無論是教學還是考試,要把情感教育滲透到具體的、生動的科學事例與活動中,真正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2004年物理、化學、生物和科學學科的學業(yè)考試所取得的經(jīng)驗和提出的問題,對今后改進考試和教學都有很好的借鑒意義。通過以上的分析和探討,我們有如下主要的體會與大家分享:
1.進一步加強初中畢業(yè)學業(yè)考試的研究,使之能更好地體現(xiàn)新課程的理念,有利于引導教學真正改變機械訓練、題海戰(zhàn)術的狀況。2004年的學業(yè)考試在這方面作出了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新的挑戰(zhàn)。例如,考慮到義務教育的基礎性和發(fā)展性,理科課程標準適當降低了有關計算的要求,而增加了科學探究等方面的要求,學業(yè)考試如何適應這種變化,并積極地引導教學也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值得我們花更大的力氣去研究和探索。
2.對科學探究的考查,仍需加強研究和探索的地方還很多。從探究問題的選取、情境的設置,到問題開放程度的把握,都會觸及對科學探究本質(zhì)的理解。此外,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在平常的教學中應讓學生有機會經(jīng)歷整個探究過程。但在考試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要學生獨立完成一個完整的探究,難度是很大的。還有,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考查,就會在問題的提出、實驗的設計、結論的得出等方面都需要把握好開放的度,并使評分標準的制定和評卷都非常困難?;谶@兩方面的原因,一道試題可只側重考查探究的某一個方面,而要考查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則需要慎重考慮。
3.正確處理課程培養(yǎng)目標和考查目標之間關系的問題值得高度重視。學業(yè)考試對教學的巨大導向作用固然需要得到盡量的利用,但也不能因此過多、過急地讓這種高利害的考試負擔不能承受之重。例如:三維一體的課程目標在學業(yè)考試中如何體現(xiàn),應進行深入的研究,而不能操之過急。其中對過程與方法的考查,要避免形式化;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課程目標,就目前的研究基礎和現(xiàn)狀來看,用紙筆考試的方式來檢測難度很大。一般的試題,有可能導致教學中把有關內(nèi)容當成僵化的條文讓學生去背誦,以期在考試中復述出來。因此,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不宜直接考查,而應滲透在具體的知識和事例之中。
4.無論是對知識與技能還是科學探究的考查,都需要有來自于實際的素材作基礎。但好的素材并不是很容易獲得,也沒有多少捷徑可走。唯有加強學習、研究和交流,提高收集優(yōu)秀素材的意識和眼力,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命題的質(zhì)量。
5.2004年的學業(yè)考試,各實驗區(qū)都進行了積極的改革探索,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只要能堅持不懈,把準改革方向,同時認真總結經(jīng)驗,必將不斷提高命題和考試的質(zhì)量。
6.學業(yè)考試的命題是一項學術性很強、難度很大的工作,同時還受到不少其他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因此,要命制一份沒有問題、沒有留下遺憾的試卷可以說幾乎是不可能的。實事求是地正視問題,抱著一個開放的心態(tài)進行坦誠的交流,是減少遺憾、不斷提高的最好辦法。正是基于這一基本的理念,我們沒能更多地顧及一些現(xiàn)實的影響因素,對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往往是直截了當?shù)刂赋?。我們真誠希望和大家在沒有隔閡的情況下有更多實質(zhì)層面的互動,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共同提高,這項工作才對我們大家都具有真正的意義。
(羅星凱系廣西師范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所長、教授、教育部初中畢業(yè)學業(yè)考試評價理科研究組負責人,其他作者均為項目組核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