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政策:調控產業(yè)還是調控價格?
房地產泡沫:真問題還是偽問題?
房地產金融:高風險區(qū)還是低風險區(qū)?
房地產價格:合理還是不合理?
居者有其屋:理想還是幻覺?
“穩(wěn)定房價”:擴張信號還是緊縮信號?
“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明確提出“要重點抑制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曾培炎副總理也指出“一定要注意到投資性購房的情況,警惕出現房地產泡沫”,隨后央行上調房貸利率,財政部表示出臺房地產稅,國務院則連續(xù)推出以穩(wěn)定房價為主旨的兩個“國八條”,各地政府也不斷出臺相關政策,房地產新政全面揭幕。
房地產政策:調控產業(yè)還是調控價格
甲:自2003年121號文件出臺以來,房地產調控一直在進行之中,本輪調控政策何以稱為“新政”呢?
乙:此前出臺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一直著眼于調控產業(yè),關注的重點是房地產業(yè)投資規(guī)模和增長速度,爭論的焦點為房地產業(yè)是否過熱、是否存在房地產泡沫,至于房地產價格,則并未成為調控目標,如為遏制房地產過熱而出臺的土地、信貸“雙緊”政策,在為產業(yè)降溫的同時卻進一步刺激了價格高燒,而本輪調控則直接將政策目標定為“穩(wěn)定房價”。
甲:從調控產業(yè)到調控價格,這一轉變是否意味著宏觀調控思路從數量型向價格型轉變呢?
乙:宏觀調控是一個總量概念,而房地產調控則涉及總量、結構、規(guī)制、社會管理等多個層面。從調控產業(yè)到調控價格,這一轉變反映了決策層對于房地產業(yè)和房地產市場認識的轉變:原來只將房地產問題視為經濟問題,現在則將它同時視為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穩(wěn)定房價”的決策更多考慮了社會因素和政治因素。
甲:照此說來,此輪調控的指導思想是“穩(wěn)定壓倒一切”?
乙:“穩(wěn)定壓倒一切”無疑是中央政府的施政主旨,但它與地方政府的政策目標并不完全重合,地方政府更傾向于“發(fā)展才是硬道理”?;谕恋厥召彙浜统鲎屩贫?,地方政府實際扮演了房地產市場莊家角色。房地產調控之難,首先難在沒有全國統一市場,決策層面對的是成百上千個地方市場和成百上千個地方政府。
甲:新政的推出是否預示著房價進入下降通道?
乙:“穩(wěn)定房價”意味著反對房價暴漲,也反對房價暴跌。決策層致力于解決的是房價“過快上漲”問題,而地方政府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房價下跌,各方博弈將達成如下共識:短期目標是房價暫時凍結,長期目標是房價溫和上升。
房地產泡沫:真問題還是偽問題
甲:“穩(wěn)定房價”的提出是否意味著此前的“泡沫”之爭終于有了定論?
乙:“泡沫”是一個刻畫資產價格異常變動的概念,判斷泡沫是否存在,必須進行資產估值和交易動機分析。房價上漲只是一種現象,僅憑此不能推出“泡沫”結論。凡高的畫作至今價格上漲了多少倍?這是不是也算泡沫呢?
甲:一幅《向日葵》拍出數千萬美元,似乎不能完全排除炒作的成分。
乙:收藏凡高作品的有兩種人,一種人確屬傾心欣賞,另一種人準備轉手倒賣,二者需求性質是不同的。房地產市場與此相類似,既有消費性需求,又有投資性需求?!芭菽敝疇幹须p方所謂“泡沫”,其實均指向投資性需求。
甲:所謂“投資性需求”,也就是“炒房”吧,其實應該稱為“投機性需求”。
乙:絕大多數情況下,區(qū)分“投資”與“投機”沒有意義,而且二者也很難區(qū)分開來。誰能說清楚股市上哪些人是為了賺取股息而持有股票、哪些人是為了低吸高拋而持有股票?
甲:“泡沫”的最直觀解釋就是大量商品房閑置,不僅開發(fā)商手中積壓了一批房子,有些人買了房子并不入住,也在那里閑著。
乙:開發(fā)商手中未售出的房子,所謂“空置房”,絕對量不小,但比重并不高,“泡沫論”者常說“中國商品房空置率高達10%,已經觸到國際警戒線”,其實中國的空置率與國外的空置率口徑不同,中國計算空置率時分子是空置房屋、分母是當年新增房屋,而國外計算空置率時分子是空置房屋、分母是當年房屋存量,按國外口徑計算,我們的空置率還不到1%,離10%的警戒線遠著呢。至于已售房屋無人居住,有些是由于房主正在裝修(這一階段短則二三個月,長則一年半載),另有一些是由于房主擁有多套住房,如別墅,顧名思義,一般要到周末或節(jié)假日才使用。
甲:就社會資源合理配置而言,房屋閑置總是一種病態(tài),對于窮人更是一種傷害。
乙:數數你有幾件西裝、幾雙皮鞋。你不是每次只穿一套、其余都在閑置嗎?這是否屬于病態(tài)呢?大量“空置房”的存在,不正對房價產生向下壓力嗎?這又怎會對窮人構成傷害呢?
房地產金融:高風險區(qū)還是低風險區(qū)
甲:在“泡沫”之爭中,人們普遍擔憂的是房地產業(yè)高負債率潛含的金融風險。
乙:事實上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資產負債率并不特別突出,平均約75%,與其他工商企業(yè)相仿。
甲:但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貸款數額往往巨大,即使每年竣工的商品房空置率只有10%,也要占壓幾千億資金呀!
乙:中國大多數商品供過于求,各個行業(yè)庫存占壓的資金都不是小數。商品房不同于西紅柿,當年賣不掉也不會變質。商品房本來銷售周期就長,開發(fā)商手中的房子早晚都會賣出去,今年賣不掉明年賣,實在賣不動就打折賣。再退一步說,即使這些空置房全部蒸發(fā)了,一分錢也沒收回來,不是都說開發(fā)商有30%的利潤率嗎,以30%的利潤率彌補10%的空置率總沒有問題吧?從這個意義上說,房地產業(yè)因庫存而形成的財務風險較其他行業(yè)要小得多。
甲:房地產金融風險不限于開發(fā)貸款這一塊,個人按揭貸款難道就沒有風險嗎?如果泡沫破裂,大家弄成“負資產”怎么辦?
乙:如果房地產價格下跌,銀行作為債權人依然有權要求按揭購房者按貸款合同還款,并非一旦形成“負資產”、購房者就可以把房子甩給銀行。除非購房者收入中斷或宣布破產,“負資產”并不影響銀行貸款質量,一個明顯例證是香港,房價暴跌時大批市民淪為“負資產”,但銀行并未因此大批倒閉。
甲:目前房價如此之高,如果購房者收入下降,如何保證按揭月供呢?
乙:其實與人們一般印象相反,房子價位越高,購房者經濟實力越強,銀行按揭貸款風險越小。事實上,高檔別墅金融風險最小,購房者多是一次性付清房款,選擇分期付款者也有充裕的現金流保證。恰恰是低價位房的購房者還款不確定性最大,他們收入水平低,收入穩(wěn)定性差,在非理性情緒驅使下可能發(fā)生群體性事件,集體拒繳月供且拒不交房。
甲:在信貸閘門已然收緊的情況下,房地產投資依然高速增長,這表明大量“熱錢”已經涌入房地產市場,其中的金融風險難道不值得重視嗎?
乙:“熱錢”既然不屬信貸資金,怎會威脅我們銀行系統的穩(wěn)定呢?老百姓把自己的閑錢拿出來或炒股或炒房,無論是賺是賠,與“金融風險”扯得上關系嗎?
房地產價格:合理還是不合理
甲:“穩(wěn)定房價”的提出實際上終結了長期存在的爭論:當前如此之高的房價究竟合理不合理。
乙:“穩(wěn)定房價”關注的是房價變動的速度和加速度,而不是房價當前處于何種水平。實際上“穩(wěn)定房價”這一表述本身就是對于當前房價水平的一種含蓄的肯定。
甲:國際公認合理的“房價-收入比”為3~6倍,而中國目前的“房價-收入比”竟高達20倍!
乙:“房價-收入比”這一指標本身受很多因素影響,不同國家之間并不具有很強的可比性,如1998年高度工業(yè)化國家的“房價-收入比”為5.8,亞太的“房價-收入比”為11.3,非洲的“房價-收入比”為12.5,拉美的“房價-收入比”為5.4,我們能否據此說亞太和非洲的房價過高呢?
甲:國外人均住房面積比中國大許多,父母與子女各有各的房間,這難道不表明國外住房便宜嗎?
乙:這恐怕是人們從美國電影中得來的印象,以為發(fā)達國家普遍如此,其實你去日本、實地走訪一次就不會這樣說了。何況即使在美國,住房也并不便宜,假如美國的工薪族三五年收入就能買個town house,為什么大多數家庭還需要幾十年按揭呢?此外,美國電影展示的場景并沒注明“自有住房”字樣,實際上不少美國人是租房住的,而即使在北京、上海之類熱點城市,假如租房而不是買房,許多工薪族也能實現“父母與子女各有各的房間”。
甲:房價以每年兩位數速度上漲,老百姓怎能承受得起?中央提出“穩(wěn)定房價”真是太及時了!
乙:其實房價包含兩方面內容:銷售價格和租賃價格。近年來各地住房銷售價格漲幅很大而租賃價格漲幅較小,就住房消費而言,居民所受沖擊并沒有某些人渲染的那么大:住房銷售市場受投機需求拉動而異常攀高時,你可以轉向租賃市場以滿足住房需求,沒有必要“逢高買進”。
居者有其屋:理想還是幻覺
甲:如果房價不降下來,我們什么時候才能實現“居者有其屋”呢?
乙:如果以“居者有其屋”作為衡量尺度,我們的住房條件已經位于世界前列了:美國個人住房自有率不足70%,一些歐洲國家個人住房自有率僅為30%~40%,香港也不過50%左右,而我們個人住房自有率已達76%,農村幾乎家家擁有住房產權,大多數城鎮(zhèn)家庭經過房改也已擁有了自己的房產。
甲:那些參加工作不久、面臨組建家庭的年輕人怎么辦?尤其是家鄉(xiāng)在外地的,可是一點兒“存量資產”也沒有?。?/p>
乙:即使在發(fā)達國家,也有相當一部分家庭是租房居住的,尤其是剛出校門的大學畢業(yè)生,更是極少一工作就買房的,住房是價值很高的不動產,購房肯定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
甲:獲得適當的住房難道不是公民的一項基本人權嗎?
乙:“獲得適當的住房”不等于“擁有住房的產權”。世界各國的住房保障制度均只承諾人人有房可住,并不保證人人買得起房。
甲:社保尚有巨額缺口,我們又如何落實住房保障制度呢?
乙:其實我們的“國家財富”非??捎^:僅經營性國有資產就有十萬億元,外匯儲備折合人民幣也有五萬億元,各類礦藏的價值更不待言,更重要的是,我們實行土地公有制,這為解決住房保障問題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甲:以前地方政府總抱怨手中無地,現在地方政府手中有地了,可弱勢群體居住條件卻每況愈下。
乙:關鍵在于地方政府的執(zhí)政目標。如果執(zhí)政目標定為做大GDP、增加政府收入,那么地方政府就會積極助推房地產業(yè),甚至不惜犧牲弱勢群體居住條件,如大舉拆遷以人為創(chuàng)造住房需求、壓縮經濟適用房規(guī)模以維持商品房價格。
“穩(wěn)定房價”:擴張信號還是緊縮信號
甲:房地產過熱對我國宏觀經濟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沒有房地產投資的持續(xù)高速增長,就不會有鋼鐵、水泥等行業(yè)的超常增長,也不致出現煤電油運全面緊張?!胺€(wěn)定房價”政策的出臺正當其時,宏觀經濟是該踩剎車了!
乙:如何實現“穩(wěn)定房價”的政策目標?無非仰仗兩方面措施:抑制住房需求,擴大住房供給。住房需求又分兩塊,一是消費性需求,一是投資性需求,消費性需求受居民改善居住條件的愿望和城市化大趨勢的強力推動,事實上很難抑制,相反還會持續(xù)有力地擴張,而由于市場資金充裕而投資渠道狹窄,即使采取包括稅收在內的各種措施,投資性需求也很難完全抑制。在住房需求剛性很強、抑制難度很大的情況下,“穩(wěn)定房價”將主要依靠擴大住房供給,房地產業(yè)仍將經歷一個高增長階段。
甲:難道只有擴大住房供給規(guī)模一條路嗎?為什么不通過優(yōu)化住房供給結構實現“穩(wěn)定房價”的目標呢?我們可以多建一些經濟適用房、低價位普通商品房。
乙:地方政府總是傾向于壓縮經濟適用房規(guī)模,畢竟這關系到可觀的政府收入,實際上經濟適用房投資只占房地產總投資的不足5%,不會對市場房價產生顯著影響。低價位普通商品房受土地成本制約,地段往往不理想,銷售難度大,開發(fā)商更青睞價高利大的高檔樓盤,并不看好低價位普通商品房。在利益驅動之下,即使政策明文規(guī)定建設經濟適用房和低價位普通商品房,實踐中也往往走了樣。
甲:難道不能在存量調整方面多做文章嗎,如鼓勵舊房入市?
乙:由于產權歸屬、房產估值、交易成本等方面原因,目前舊房入市障礙很多,況且出售舊房的人往往需要購買更大面積的新房,舊房入市在加大住房供給的同時將更大幅度地拉動住房需求。
甲:難道“穩(wěn)定房價”政策目標與宏觀調控政策目標必然相互沖突嗎?
乙:“穩(wěn)定房價”的關鍵在于地方政府,如果各級政府將房價問題提到“構建和諧社會”和“提高執(zhí)政能力”的認識高度,不與民爭利,不扭曲市場規(guī)則,不唯開發(fā)商馬首是瞻,“穩(wěn)定房價”的政策目標不難實現。房地產業(yè)也并非洪水猛獸,在很長一個時期內,房地產業(yè)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yè)的地位不可動搖,重要的不是糾纏于難以實證的“過熱”之爭,而是穩(wěn)定市場預期、減小行業(yè)波動,須知中國經濟彈性脆弱,從通貨膨脹到通貨緊縮往往只有一線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