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棵樹,根在中國,干在臺灣,枝葉在美國”,聶華苓在回憶錄《三生三世》的序言中如是說。無論是漂泊在異國的游子,還是海峽那頭似箭的歸心,讀了這樣的話足以讓人心潮澎湃了。
人的一生恐難經(jīng)歷一次大的變遷,然而作者卻從大陸到臺灣,再從臺灣到美國,歷經(jīng)了一次次的漂泊。為什么叫《三生三世》呢?著名作家王蒙評論道:中國人活得太不容易了,別人只能活一生一世,而中國人一生就得經(jīng)歷三生三世的試煉和痛苦。
在這本回憶錄中,聶華苓向我們平靜地述說著她的三生三世。在大陸的童年和青年時代,這是她的第一個人生,聶華苓面對的是一個飽經(jīng)戰(zhàn)亂與逃亡的時代,舊社會的悲涼和父親的去世使這個時代在她的內(nèi)心中留下了濃重的陰影。
1949年,聶華苓一家五口來到臺灣,負擔(dān)全家生計已使聶華苓不堪重負,然而,母親、弟弟的去世和婚姻的不幸等噩運卻一個接著一個地涌來。身為《自由中國》雜志的編輯,卻不能看到真正的自由,因抨擊蔣介石,《自由中國》雜志被關(guān)閉,主編被捕,聶華苓被監(jiān)視。做了10年編輯的聶華苓不得不走上講臺,直到1963年遇到美國詩人安格爾。
當(dāng)一個人經(jīng)歷著最苦難時代的時候,也必將會迎來一個嶄新的世界。與安格爾的相遇、相知、相隨,給聶華苓苦難的生活帶來了轉(zhuǎn)機。她與丈夫安格爾一起創(chuàng)辦了令全世界作家受益的“國際創(chuàng)作計劃”,邀請了70多個國家近千名作家來到愛荷華大學(xué)交流進修,其中包括幾十位華人作家,為他們提供了平等交流、諒解互愛的空間。除受益于他人之外,聶華苓本人也是碩果累累,共出版書籍22本,其中包括享有盛名的《桑青與桃紅》。
這是一個人生命不平凡的三段路程,讓人感慨萬千,李銳說:“這感慨不是為了歷史,而是為了嘗盡悲喜辛酸的生命。”
《三生三世》 聶華苓著 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4.1 定價:2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