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仿似唱片封面上那扇破舊掩上的門一般,strangelove那凄怨哀柔的音樂從未真正向任何人開啟過,在瘋狂地找尋到了他們的所有三張專輯后,我被這將暴戾與靜謐結(jié)合到極至的樂隊徹底迷倒。在一個個充斥著午后溫暖陽光的時段里,房間里彌漫的總是那細膩帶點生澀的音符組合,時間與空間也總是在這一個坐標點上匯作了生活化的美妙一致。
這是發(fā)行于1997年的樂隊同名專輯,這同時讓我聯(lián)想到了我的至愛blur也在1997年推出了完美的同名專輯以及suede那套著名的飛機頭雙唱片。1997年--這一豐富的概念中包含了香港的回歸,還有就是我鐘愛的britpop浪潮的嘎然而止。本文的主角——strangelove,這支在britpop輝煌中從未被證明過的樂隊,也在絲毫未被關(guān)注的情況下推出了自己的第三張專輯。
或許他們唯一的一點談資就是在1996年的《loveother demons》中邀請到了suede的Brett Anderson與Richard Oakes做了和聲和樂器,Anderson那妖嬈的嗓音飄忽在strangelove粗礪的音樂背后,別有一番味道;并在2002年suede大換血的那年中,當(dāng)年strangelove的吉他手Alex Lee加入了這支著名的樂隊作為新任吉他手一起制作了《a new morning》專輯。
但在我眼中,樂隊真正的實力絕對不止這些內(nèi)容。1995年的處女作《time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的是張音量重大的專輯,明顯受了80年代后朋影響的音樂聽著讓我聯(lián)想到了manic street preachers的血腥的早期作品,那種直接的生硬的旋律并沒有為他們帶來多少的注視,年輕人自顧自地發(fā)泄著心中的憤懣與不快。這種并不討好當(dāng)年旋律化大背景下的音樂的確不能為他們贏來更多些的名聲,甚至不能成為一種hype。
而1996年的《loveother demons》與前一張相比變得更加多元,但在旋律轉(zhuǎn)向流暢的同時,那種暴烈的演繹依然存在。樂隊成員仍舊以一種苦悶的姿態(tài)訴說著什么,與一年前相比顯得在陰郁中愈加沉溺。幾首由Brett Anderson做和聲的曲子也由此變成了這張專輯的吸引點,而Richard Oakes也為音樂的整體感覺增加了厚度。不過樂隊已經(jīng)基本離開了人們的視線。
1997年的同名專輯《strangelove》更不為人所知,但6年后尋覓到此張專輯的我卻為之一震,整體感覺明顯陽化的strangelove在專輯中加大了長青流行曲的比重,令我吃驚的是他們并不是沒有做好旋律的本領(lǐng)。la-la-la-la的sing along哼唱迎合了大部分的britpop樂隊,而鍵盤的美妙運用也為專輯提高了格調(diào)與空間感。
第一首“superstar”是哀怨悠長的慢板作品,主音Patrick陰柔略帶沙啞的嗓音實在讓人心醉,在輕拂去前兩張專輯暴戾的表層后,沉浸入音樂的他們使得自己把玩音樂的能力上了一個層面。而接下來的“freak”氣勢突然變得龐大磅礴,這與樂隊的前兩年做了呼應(yīng),至少使得樂隊的音樂里程有了連貫感。而第3首“someday soon”卻是一首new wave of new wave風(fēng)格的作品,與echobelly一樣有著輕快美麗的節(jié)奏。而我最喜歡的是專輯的第4首“wellington road”,輕柔的吉他點綴于全曲之中,猶如美麗星云伴隨著整體段落的起伏,觸動著每一根聽覺神經(jīng),而那句“oh but he never gives up on you, oh but he never does let you go”感人至深。
而其后的“the runaway brothers”、“another night in”是類似beatles的長青吉他流行曲,曲調(diào)上口,節(jié)奏輕快,開首鋼琴的鋪墊為strangelove褪去了粗礪的一層卻披上了性感的外衣?!皌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的高潮非常精彩,伴隨著主唱高開的嗓音以及隨之低走的鋼琴滑過,專輯的聆聽過程也因此到達了一個愈發(fā)明亮的空間。
這張多元化的專輯在第8首“l(fā)ittle queenie”的序曲中陷入了沉靜的沼澤,一張一弛的音樂構(gòu)架使得專輯的整體感變得豐滿,strangelove仿佛掙扎出了上兩張專輯那種悲天憫人的精神牢籠,進入了一個較為明化的內(nèi)心世界。而后的“she's on fire”“mona lisa”都是頗具節(jié)奏的感懷作品,專輯的最末首“Jennifer's song”用了一種類似于folk的表現(xiàn)手法帶來了暖意,飄散在四周的琴箱聲伴隨著主唱用心的演繹,讓聽者的心頭滑過一陣寫意。本以為整張專輯到此為止,但精彩并沒有結(jié)束,當(dāng)CD在一片寂靜中轉(zhuǎn)到11分種時,一種絕對原始化的鼓點響起,hidden track依然是“freak”,但用了demo的手法再次演繹后居然有了一種異樣的吸引力,仿佛又回到了樂隊的初試階段,我又依稀感覺到了那份碎裂后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此張同名專輯中樂隊成員的照片首次出現(xiàn),主音相貌的柔美著實讓我驚訝,如果要說比較。他就是Brett Anderson和Richard Ashcroft的混合體。而在其中當(dāng)然也有隨后成為suede新吉他手的Alex Lee。而過于明化清脆的格調(diào)實在給人以一種酸澀的無奈,5年的britpop潮流為我們帶來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在無數(shù)新樂隊打著post-britpop的今天,那些原本生活在潮流下的樂隊卻能不斷地給予我們驚喜。性格、機遇、理想,無數(shù)的無數(shù)交織編繪成今日美妙的生活畫卷,有人大紅大紫有人默默無聞,但只有一點是肯定的:做自己的永遠是最美麗的。
耳畔依舊繚繞著的是那哀寥凄怨的歌聲,伴隨著蕩氣的節(jié)奏旋律,組成了這些時日我自己最美的音樂風(fēng)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