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由于父母長期承受工作壓力,致使家庭和工作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兒童的情緒和行為問題也隨之逐年增多。有資料顯示,在100個雙職工家庭中,差不多有25個家庭的孩子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焦慮、悲傷、飲食失調(diào)或神經(jīng)緊張狀況。
下班回家后,趁著孩子看動畫片時處理電子郵件,或在廚房里通過手機和同事討論明天的計劃,很多家長都會如此這般,留給孩子的往往是“快點吃飯、快點起床、快點睡覺、快點做作業(yè)”,而不是問孩子“今天在學(xué)校過得怎么樣?”誠然,父母們工作了一天,回到家已經(jīng)疲憊不堪,沒有過多的精力來關(guān)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在無意間將自己遭受的壓力傳遞給了孩子,使孩子也不得不像你一樣匆忙而焦慮。
你的孩子并沒有經(jīng)受過多的挫折,家中也沒有發(fā)生過大的生活事件,但孩子卻常常表現(xiàn)出焦慮、緊張和不安,還寡言少語,退縮不前,不喜歡與人交往等等。如果你的孩子有這樣的現(xiàn)象,那抹殺童真和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很可能就是你不小心帶回家的工作情緒。
孩子的成長與健康,和父母的情緒流露有著最直接的關(guān)系。父母的情緒不但能夠感染孩子,而且還會讓孩子學(xué)習(xí)與模仿父母表達情緒的方式。更加關(guān)鍵的是,孩子能夠從父母表達情緒的方式與行為中獲得“自我認識”的信息。當父母帶回家的情緒是消極的負性的,那么,孩子必然就很難擁有積極的快樂的情緒體驗。因此,如果年輕的父母由于高強度的生活節(jié)奏與工作壓力,在工作場所與家庭環(huán)境之間不能夠很好地轉(zhuǎn)換角色,沒有處理好工作壓力與情緒表現(xiàn)的關(guān)系,很可能會不自覺地在用自己的工作情緒“虐待”孩子,從而造成孩子的情緒與心理問題。
要想擺脫與避免這個問題的產(chǎn)生,年輕的父母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相信能夠幫助你較好地處理工作壓力與情緒,幫助你改善家庭氛圍與達到親子心愿。
在孩子面前不要表現(xiàn)得過于忙碌。倘若每天一回家就沖進廚房做晚飯,急急忙忙地幫孩子洗澡,又不耐煩地催促其趕快睡覺,結(jié)果卻是——孩子變得不敢大聲說話,生怕你沖他吼叫。其實孩子不過是在度過自己的童年時光,每天最著急的事充其量是不要忘記明天帶識字本或尺子。由于家長的匆忙急躁,孩子也不得不跟著匆匆忙忙,為父母的下一個指令“奔命”。研究表明:不善溝通的孩子在童年時往往會有一位性格急躁、愛發(fā)號施令的父親或母親。
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的不完美。當然,沒有哪個父母能夠做到絕對完美,但至少在你壓不住焦躁催促或呵斥以后,找個機會,告訴孩子:“媽媽最近太忙了,可能對你說話比較急,原諒媽媽吧?!逼鋵崳@種承認自己不完美并表示歉意的小小舉措,可以令父母在孩子面前更具有親和力,甚至能讓孩子從小就培養(yǎng)體諒別人的美德。
把工作盡量留在單位。如果在家辦公的情形難以避免,可以注意自己對著電話的言談,或回避孩子,到單獨的空間進行,以免把不良情緒或尖銳的言語乃至不雅的舉止傳遞給孩子。
別總是敷衍孩子。當孩子感覺到你是在敷衍時,便會產(chǎn)生被人輕視而變得焦慮不安的心理。如果你能夠很平等地看待自己的孩子,將其當作朋友,孩子會感到快樂而驕傲,在心靈上留下美好的感覺。
爸爸媽媽下班后的“角色轉(zhuǎn)換”
你可以在下班的地鐵車廂里打個盹兒,哪怕只有10分鐘也能幫助你減輕許多疲憊,使你回家見到孩子時能恢復(fù)活力。
在下班前,你不妨告訴同事:每天晚上6點到9點是你的家庭時間,若無非常緊急的事情便不必通電話;能在第二天上班后處理的事,你會同樣加快效率。
每天安排固定的時間和孩子一起游戲、寫作業(yè)或說話。這樣的時間只需一個小時。你可以告訴孩子,雖然你的時間很寶貴,但在這段時間里,你是完完全全地屬于孩子的。這不僅能讓孩子理解你的疲累,還能得到心靈上的滿足。
全家一起排解壓力
下班以后安排一些家庭的娛樂活動,既是你減壓的好方法,也是和孩子溝通的親子最佳時刻。比如,你可以在晚飯前和孩子一起玩一會游戲,對孩子說:“吃完飯后,我們各忙各的,好嗎?”
在休息日,全家人可以卡拉OK,高歌一曲?;蚴墙ㄗh大掃除,鼓勵孩子也參與到家務(wù)活動中,看誰做得又快又干凈,做得好的可以進行物質(zhì)獎勵;或是倡導(dǎo)各展廚藝,在做飯燒菜的過程中,演一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家庭喜劇,在“一人一菜”中品嘗休閑與溫馨的天倫之樂。
有效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及時地排解壓力,運動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方法。如果一家人在休息日去打球、游泳或爬山,也能身心愉快,減輕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