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本以黃昏的村莊為封面的詩集里,鄉(xiāng)土詩人對故土的思念、對田野的呼喚,使我回憶起常做的一個夢,夢中也在黃昏,在滿是樹林的山崗,寂無一人,風聲拂過,我站在寂靜里,心里充溢著莫名的憂傷。
讀這本《田禾鄉(xiāng)土詩選》,也在回顧我的鄉(xiāng)土歲月,如此熟悉的氛圍,在剎那間擊中了我的心,使我潸然淚下。詩人的敘述里始終帶著疼痛,對充滿他的人生記憶的鄉(xiāng)村生活,對早已不在人世的親人們。
一、離開與眷戀,詩人痛之一
在田禾詩里,我們看見了他的父親母親、他的親人、他的鄰居、他自己,在一首首的詩歌疊印中形成了豐滿的形象:他的父親有關節(jié)炎,每到下雨就會疼;他很勤勞:“進門出門/把勞動總是隨身帶著/門角的那把鋤頭/始終掛不到墻上去”。他的母親有心病,在一個有雪的日子永遠離開了詩人和這個世界。姐姐身體瘦弱,忙忙碌碌,針線活兒是一把好手。
“雨季里我沒有停留/我還要趕很遠很遠的路/這知時的好雨/落地無聲第一滴/就潤綠我的心”《雨水》。一個不甘心過父輩那種辛勤勞作、終老土地的年輕人,要掙脫山鄉(xiāng)的束縛,掙脫幾千年來的農民的生活方式。然而,當夢想的翅膀撞上現實的大地時,往往會羽落翅折?!扼@蟄》似乎蘊含了詩人一段艱辛的生活。當他拼命從農村走向城市,以詩為劍向夢想進發(fā)時,一定遇到了許多難以言說的辛酸和苦澀,困頓顛撲之中,如同“和烏云一起奔跑/一腳踩響雷聲/人便嚇得驚慌失措/雨不知不覺地/就下了起來”,“風大得嚇人/叫人走一步退兩步/昏昏迷迷中/走了半天睜開眼/人還在原地沒動”。小說是將人們生活中的故事講給別人聽,詩人則是將自己的情感故事講給別人聽,無論小說還是詩歌,真實性是共同的底線和標高,偉大藝術家羅丹說:“藝術是學習真實的功課?!痹娙瞬皇切≌f家,不可以直露地表白內心的痛楚、慘痛的經歷,各種失敗挫折。但一顆心受了傷,當時未必流血,卻會在不知不覺中露出瘀青。從詩人自傳里可以看到,詩人田禾生于農村, 由于家境貧困未能讀完中學,由于執(zhí)著地寫詩而終于走出了鄉(xiāng)村,并賺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金錢,過著與過去天壤之別的生活,然而在此時,“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痛何如哉,一切的成功在詩人的心里便滲浸著苦澀和酸辛。
回想當年,“一個銅錢……掂量了又掂量/再去花”。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詩人在親人的墓前,“思親的淚點點滴滴”,連菜花也“開得像香火”?!罢礉M雨水的聲音”,在這種痛斷肝腸的日子里格外讓人心疼。貧困的鄉(xiāng)村,讓人牽心掛腸的鄉(xiāng)村,讓人時時眷戀的鄉(xiāng)村,給人的感受是如此矛盾和復雜。一方面,詩人滿懷辛酸,甚至帶著悲憤在描寫鄉(xiāng)村的困頓、饑餓和辛勞;另一方面,詩人又對鄉(xiāng)村充滿著純真的眷戀和追懷,抑制不住的謳歌和贊美不時溢于筆端。我想這與詩人特殊的身份和經歷有關,當他離開鄉(xiāng)村時,一定飽含了對鄉(xiāng)村生活的厭棄和對新生活的追求,而當他安居都市,在喧嚷爾虞我詐的生活中呆久了,又不免懷念起單純充滿溫情的鄉(xiāng)村生活,對于田禾這樣的人,他們的心注定游走在城市和鄉(xiāng)村之間,是一個精神流浪者。
二、貧困與優(yōu)美,詩人痛之二
陶潛、沈從文等人筆下的鄉(xiāng)村,美麗、寧靜如畫如詩,有著采菊東籬下的悠然,有著翠翠、天天那樣的美麗精靈。然而鄉(xiāng)村生活永遠不會只是田園牧歌式的優(yōu)美,真實的鄉(xiāng)村生活仍是沉重的、苦澀的。
在青黃不接的立夏,“父親一定又倚著門框/扳著指頭數那小麥/成熟的日期//四嬸的鹽缸里沒有鹽了/捉來老母雞摸了摸雞屁股”《立夏》。他們視“沉靜的麥子珍貴如金”,他們“進門出門/把勞動總是隨身帶著/門角那把鋤頭/始終掛不到墻上去”。終于等到小滿了,收獲了?!胞溩幽サ姆勖孀龅拿骛x/母親做得又白又大/父親吃了一個/又吃了一個/隔著土墻我聽見/父親粗粗喘了一口氣”。在這樣一些詩句里,詩人是在客觀冷靜地描述,非常平實質樸的語言,卻讓人領會到一種痛至骨髓的辛酸。我們似乎看到了詩人的童年,詩人曾想逃離的生活。這才是真實的鄉(xiāng)村,千百年來,中國農民的生活似乎就沒有多大改變,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牛一樣耕作在田里,汗水撒在每一條垅溝里,看老天爺的臉色吃飯,為生活而辛勤地勞作,扔了鋤頭又撿起了耙,一天到晚忙忙碌碌,這是詩人的辛酸之所在,是詩人疼痛的深處,竹林中的家園,是詩人要為農民鼓與呼的關鍵處,“每當想到我的家園/我為我的鄉(xiāng)親/而淚濕枕巾”。
同時在詩人的筆下,鄉(xiāng)村又是美得心醉,美得令人眷戀。“向陽的草坡草色青青/羊們爭先恐后地吃草/陽光一縷一縷地/立在草尖上/牧羊少女的目光很是溫柔”。“花瓣在想象的天地間/飄舞 草原上/每棵小草都是民語/歌聲起處 草原的路上/走著許多牧羊的少女”。有著美麗的自然風光,有“極富風味的泡菜”,外出打工的男人捎回的信“讓女人出門進門/都沉浸在幸福和甜蜜中”?!盎氐郊亦l(xiāng)/我是一條快樂的魚/游蕩在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間”。
既想離開,又充滿眷戀,《我是小溪》像是詩人的自白、供狀,把這種感覺描繪得淋漓盡致?!拔沂切∠潜淮笊綘恳制疵鼟昝摯笊降男∠?,“來自母親生命的源泉/流得再遠再遠/永遠留在母親身邊”,“是大山扔棄的兒子/走得再遠再遠邊/根/永遠扎在家鄉(xiāng)的土壤上”。
三、鄉(xiāng)親與父親,詩人痛之三
田禾的詩在鄉(xiāng)村找到了一塊沃土,長成了自己的風景,他寫他最熟悉的、最愛的,真正為之魂牽夢繞的生活和人。農民在我們當今社會仍然是弱勢群體,他們辛勞,勤勤懇懇,從春到秋,年復一年,在土地中找飯吃,看老天爺的臉色吃飯。進城的民工往往受到歧視,而他們也正需要關懷。田禾詩中,我們看到了“詩歌良知”,他對農民生活的深切同情,他對淳樸鄉(xiāng)情飽含深情的歌頌,在他的詩筆下,鄉(xiāng)親是“一代又一代”“在這片土地上苦苦耕耘”“還是一貧如洗”,是“生了牛犢跟生了兒子一樣高興,死了頭老牛跟死了老爹一樣傷心”。一個從戰(zhàn)場上歸來斷了左腿又為孩子們的教育奉獻出了右腿的《一個斷腿的山村教師》,是那個為別人迎親吹了一輩子嗩吶“到頭來還是光棍一條”的《吹嗩吶人》,有那個“一副卦圖/兩個銅錢一件又臟又舊的長袍”的《卜卦先生》。那個“用雙槳/從水底給人們撈起的/是一條清幽的小徑”的麻子二伯,有那個“長在鄉(xiāng)村田埂上的/一棵苦菜/命再苦也要開著/淡淡的美麗的小花”的《杏》,有“守著村落/守著稻田麥地/像玉米葉子守著顆粒一樣”的父親《想念父親》,有“一頭扎進農歷深處/在風里播風在雨里播雨/跟在黃牛背后就是個耕田的女子”的《祖母》……色彩鮮明的藝術形象呈現出一個人物畫廊。
父親在田禾詩里是一個非常重要、靈魂一樣的意象。“他的可貴品質/注滿了我成長的童年/也注滿了我后來/成長的詩歌”《年年思念父親》??嚯y的父親,勤勞質樸的父親,一直在不停操勞的父親,是“我”心中永遠的刺,插在我的心靈隨心律跳動,越扎越深,包裹了血淚、愛和追念。在田禾的詩里,沒有居高臨下的說教,沒有故作深沉的哲理,也沒有詭異奇譎的用詞造句。詩人是質樸的,樸素得如同一株長在地里的莊稼,向著藍天小鳥,風雨陽光,熱情地展開身體,自足、堅韌,經歷過旱和澇,忍耐過饑寒,等待著收獲。真實,使人感動;親切,容易進入人的心扉。詩是個體生命的真實展開,詩人在生活中像魚在水中一樣默默游動,側身擦過冰川或游向暖水,冷暖自知,魚從不歡嚷和流淚,它對置身其中的水域心中有數,它讓觀看者默默體味。
每一首詩都滲透著詩人的生命體驗和情感體驗,傷心時花也落淚,歡喜時雨也在歡笑,《苦蕎》寫的是一種有些苦味的植物,卻寫它“在你生命的背后/有過流淌不盡的苦牡或許這一生/這自身的痛苦/永遠無法穿越泥土”,“我細長的舌頭/夠不著你有什么苦”。如果不知道詩人悲慘的童年和艱難奮斗的歷程,我們或許會認為詩人是矯情的,但此時,我讀詩句時,看見詩人是節(jié)制的,極力客觀,然而對于命運的感慨仍使我們不得不想起了詩人自己,吃過多少苦,受過多少罪﹖到了收獲的中年,回想往日,在曠達的笑中,不免有些許惆悵。
詩是語言的藝術,詩的魅力離不開藝術的美感,每首詩都表達了一個渴望,每一個渴望都需要最精練最簡潔優(yōu)美的語言來表達。田禾詩的語言也許稱不上精練優(yōu)美,但他的語言是獨具魅力的,這份獨特之美就在于鄉(xiāng)土味。在他的詩句里,很多比喻,都與鄉(xiāng)土風物有關,在寫打谷的人們時,他說“那些農民的笑臉/像谷粒一樣飽滿”“一種懷念/如高梁 破土而出”,“一窩鳥蛋/在雪中孵出/一把春天的/鳥語”。像這樣的詩句不僅是簡潔優(yōu)美,簡直讓人回味無窮,雪中通常是凄風冷冽,代表艱辛困頓,而“孵”的本身就代表了一個艱難的過程、奮斗的過程,回看詩的前半部,“鳥兒們將巢安在空中,最能遮風擋雨的屋頂/是頭上飄舞的樹葉”,風雨飄零,家也時刻處于危險之中,獵人的槍口女峨虎的嘴巴。最終,春風拂來,葉綠花香,鳥兒也歡快地啼鳴。《鳥巢》“鳳尾草仍然像鳳妹的青絲一樣美麗/綠瑩瑩蕩漾著春的漣漪/草坪上的陽光至今還帶著咸味兒/一定是那年離別時鳳妹的淚流得太多太多”《又見那片草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