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這片異域特有的空氣滋味,或許是距離上的遙遠(yuǎn)加重了自然對于惆悵的雕琢,或許是我的心神正被流滑的歲月打磨得愈發(fā)平整,也或許是思念的存在擁有聚集大氣中悲涼分子的力度。這次的早秋于我來說顯得尤為空靈,身在異鄉(xiāng)的我只能在成為電信俘虜?shù)耐瑫r對音樂顯示加倍的虔誠。當(dāng)那些音符真正成為你脈動中的節(jié)奏時,生活的意義就在這樣的節(jié)奏下被詮釋著。
記得首次接觸The Coral時對于這支利物浦樂隊的驚艷感覺,而那時也在這個專欄淋漓盡致地抒發(fā)了對于他們的好感。如今,我于一個新的方位繼續(xù)聆聽著他們的音樂,而那新形態(tài)的利物浦粗痞也找到了一種新的位置感繼續(xù)暢游在他們的自我中。時間空間的結(jié)合交叉往往又是一種無端的緣分,由此,The Coral的第二張專輯成為了我這個秋天最為貼合的情緒氛圍。
在此要感謝我的好友阿王為我購置的這張唱片,遠(yuǎn)離親切祖國的我尤其想念那小巷中攢動的碟市,雖然拿到手時已經(jīng)離它的發(fā)行期有了近一年的光陰,但對我來說,或許正是這特殊的一年將這張唱片帶來的概念變的愈加豐滿。當(dāng)然,本文主人公The Coral才是起到真正作用的因素,他們將其同名專輯中的頗具縱深感的精怪氣質(zhì)很好地保留了下來,并且適度地去除了前作中的詼諧與緊湊,橫向平鋪出來的篤定帶來的卻是另一種另類,當(dāng)然,縱橫交切處的極富特色的痞性依然應(yīng)該是樂隊最為吸引人的氣質(zhì)所在。
經(jīng)歷了兩年的調(diào)整,The Coral才在2003年底推出了第二張唱片。不過中間的這段時間樂隊分別推出了《Goodbye》、《Don't Think You're the First》等幾張EP作為嘗試,使得樂迷們更是對The Coral的第二擊抱有莫大的期待。另一方面,近期的英國樂壇也漸漸放低了新生樂隊成長的腳步,特別是利物浦這片圣地上除了樂路偏鋒的The Zuton外,再沒什么可以刺激聽覺神經(jīng)的作品了,這個年代需要的是新意而不是四平八穩(wěn),所以在Coldplay和Travis的主流音符之外,The Coral成了一支強(qiáng)心劑。
此張專輯名叫《Magic And Medicine》,暗示性的名詞首先就將“迷幻”這一感覺托盤而出,而在第一張專輯令人興奮的新意之后,較工整的trad rock取向為這張唱片定下了框架。首先奉上的“In The Forest”就像上張專輯的末曲一樣為The Coral的音樂整體做著銜接,遲緩的節(jié)奏,慵懶的吟唱,加上依然是精巧的處理,為整張唱片做了不錯的Intro。隨之而來的“Don't Think You're The First”應(yīng)該是這次的主打曲目,很具“Spanish Man”的味道,悠揚(yáng)實在的口琴后面點綴的是空靈飄忽的奇異鼓點,雖然在旋律的變化上沒有了樂隊初出道時給人帶來的驚艷,但從這伙年輕人閑庭信步的拿捏能力可以看出The Coral從首張專輯以及隨后的若干EP中所得到的鍛煉成果,并且對于聲效的運用是這張專輯中的一個突破。
第三首“Liezah”更另人吃驚,美式的鄉(xiāng)村音樂元素讓我想到了The Beachwood sparkles,但這次是混合了Beck似的Lo-Fi制作,雖然整體上并無特別,但也不失可聽性。感到近年來英美兩地樂壇大有互相融匯之風(fēng),從向英國白色噪音頂禮膜拜的 Garage Rock樂隊Black Rebel Motorcycle Club,到轉(zhuǎn)向American Trad Rock的Kula Shaker后裔The Jeevas,或大或小的靈感交匯點承載著不少令人興奮的火花。接著,“Talkin' Gypsy Market Blues”又轉(zhuǎn)向了例如The Animals與Small Faces的老布魯斯節(jié)奏,復(fù)古依然是當(dāng)今樂隊最樂此不疲的創(chuàng)作方式,而The Coral又是這群新興樂隊中的佼佼者,他們所做的review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剪切及拼貼,而是汲取最優(yōu)秀的精髓元素并將之點綴于自身的音樂構(gòu)架之中,視其為音樂之身,而非音樂之神。
“Secret Kiss”和“Milkwood Blues”皆為較慢板的吉他樂曲,突出了演奏部分而適當(dāng)減弱了人聲,就好像秋意飄拂過金色的夢境,溫暖而恬適。接著的“Bill McCai”節(jié)奏卻一下子又跳回到了三年前,氣勢十足的來回段落讓每個喜歡Coral的人感到興奮,曲子中間的一段哼唱以及隨之古怪的號聲散發(fā)著夾雜憂傷的詼諧。專輯內(nèi)的另一個亮點是在英國發(fā)行的單曲“Pass It On”,易于接受的旋律和結(jié)構(gòu)具備了流行的一切因素,這就是The Coral的音樂,在精密的節(jié)奏下總能好好隱藏著一份需要盡心體會的靜謐。在專輯的日本版中,第二首bonus track“Boy At The Window”比較特別,整篇就在兩把木琴的撥奏下襯托著主唱蒼涼略帶哭腔的低吟,一次脫離自我的嘗試。
對他們第二張專輯的評價,應(yīng)該說是仁者見仁的。在首張專輯的幾乎一邊倒的好評聲中,如何交出這份答案給了樂隊莫大的壓力。在結(jié)束了這次聆聽過程后,可以說樂隊基本還是為自己做了保守的定位,并沒有大張旗鼓地對新的元素進(jìn)行精湛的實驗,也沒有對第一張同名唱片作過多的重復(fù),結(jié)果就是一張頗具可聽性和工整結(jié)構(gòu),但卻缺乏亮點演繹的作品。但如果拋除這一切固化的分析模式,用純粹的聽覺系統(tǒng)來作評價的話,不可否認(rèn)The Coral音樂的可聽性。就象本文的開頭所述,這張唱片是我在今年秋天最喜歡的音樂氛圍,The Coral特殊的音樂感染力是那樣貼合這個季節(jié)的色彩,程式化卻又不失活力的旋律和絲絲入扣的澀涼感將那份感性的金色烘托得那樣溫暖與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