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的運用是語文高考歷年必考的考點。
成語運用中常見的錯誤有:
一、感情色彩不當
1、該用褒義成語卻使用貶義成語
如:“在這次打擊賭博的行動中,該市幾百名公安干警傾巢出動,一舉端掉了十幾個窩點,繳獲了一大批賭具賭資?!?/p>
這里的“傾巢出動”,指的是“出動全部力量”,意義上含有貶義,只能用于壞人,不能用在執(zhí)行公務、捍衛(wèi)正義的公安干警身上。
2、該用貶義成語卻誤用褒義成語
如:“李登輝散布兩國論,搞一中一臺,這種危言危行令國人唾棄?!?/p>
“危言危行”是指正確的言論與行為,含褒義。這個成語用在李登輝身上,顯然與全句要表達的意思相悖。
二、語法有毛病
1、不該帶賓語的成語帶上了賓語
如:“這則笑話對舊中國辦事推諉、漠不關心人民疾苦的人諷刺得很有力量。”
在這里,“漠不關心”這個成語,就不能帶賓語。
2、搭配不當
如:“第十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歌手的特點良莠不齊?!?/p>
“特點良莠不齊”,搭配不妥,應把“特點”一詞刪去,或改為“各有特點”,刪去“良莠不齊”。
3、語義重復如:“班主任忍俊不禁地笑起來?!?/p>
其實,“忍俊不禁”這個成語的意義是“忍不住笑”,本身就包含了“笑”這個動作,后面再加上“笑起來”三字,就純屬累贅、多余,應刪去。
4、適用范圍不當
如:“你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你這件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鼎力相助”的意思是大力相助,多用于感激別人對自己的幫助,是謙詞,不適用于自己對他人的幫助。這里用錯了,便有自吹自擂、表功邀賞的嫌疑。
5、自相矛盾
如:“如果因為有一個球員登陸意甲就妄自菲薄地說中國足球的水平足以和歐洲球隊抗衡的話,那就是目光短淺了?!?/p>
既然說“妄自菲薄”,其含意就是指自己瞧不起自己,怎么可能夸??谡f“足以與歐洲足球隊相抗衡”呢?顯然這里的前言、后語是矛盾對立、水火不相容的,應改“妄自菲薄”為“妄自尊大”,才妥帖些。
6、誤用字面意義
如:“黃河的水越來越少,面對這種江河日下的情況,我國南水北調(diào)非搞不可?!?/p>
這里的“江河日下”一詞,比喻情況一天天壞下去,不能理解成字面上所說的江河的水越來越少。
三、不理解成語的意義
如:“老師,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謝不敏,因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一名普通學生尚可,班長一職實難勝任?!?/p>
這里的“敬謝不敏”,不少高中生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不知所云,因而判斷不出其使用的正誤。其實,這里的“敬謝不敏”,是推辭語,“不敏”指沒有才能,表示自謙。這個成語在這句話中運用恰當,不算錯誤。
四、不合事理
如:“李白的浪漫主義詩風和杜甫的現(xiàn)實主義詩風迥然不同,真具有天壤之別?!?/p>
“天壤之別”形容一個優(yōu),一個劣,差別極其懸殊。其實李白與杜甫的詩風,只是特點不同,都是杰出的、優(yōu)秀的,不存在孰優(yōu)孰劣的硬性比較。應改為“各有千秋”。
對成語運用的錯誤,要經(jīng)常糾正,才可避免用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