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間工部御史程金山奉旨率領一千兵馬、兩萬民工在甘肅疏勒河的橋灣地方,建一座可以容納三萬兵馬的城堡。開工第三天,他便昏倒地上。經大夫緊急搶救,他雖然蘇醒過來,卻高燒不退,連續(xù)四天湯水不進,迫不得已,只得到蘭州治療。臨行前,他任命大兒子程得才為臨時總督辦,任命二兒子程順才為后勤供應總監(jiān)。他板著面孔交待說:“橋灣的城堡關系著江山的統(tǒng)一,社稷的安危,必須按規(guī)定施工,保質保量如期完成,八十萬兩銀子,不能浪費一兩,如果出了半點差錯,我將砍掉你們的腦袋?!眱蓚€兒子雙膝跪地連聲說:“謹遵父命,請你放心養(yǎng)病?!?/p>
蘭州的一代名醫(yī)甘五,對朝廷重臣怎敢怠慢,經過慎重診斷,確認程金山是年老力衰,操勞過度,飽受風寒,內火凝聚所致。便以驅寒滋腎、養(yǎng)氣補血、調理肝脾之法進行治療,并特命一名十八歲的妙齡少女日夜侍候護理。少女名叫小蘭,溫柔細心,端湯送藥,洗腳換衣,極為周到,程金山愛她如女兒一般。經過三個多月的治療,程金山病情好轉,因惦念橋灣城堡工程,急欲返回橋灣。甘五大夫勸阻不住,只好說:“大人再服一劑藥,看病情如何吧!”
服藥的第二天,程金山便又昏迷不醒,高燒不退。又經過一個月的治療,病情好轉。甘五說他患的是“戈壁灘間歇性隔時熱”。程金山在京城從來沒聽說過這種病癥,翻閱了不少醫(yī)藥經典,也沒查到這種病癥,不禁疑惑叢生。這天小蘭端來藥湯放在桌上,眼中出現(xiàn)驚懼神色。他問小蘭有什么心事,小蘭欲言又止。他端起藥碗剛到嘴唇,小蘭低呼一聲:“別喝,毒藥!”
程金山急忙命令武士捉來甘五審訊,原來是他的兒子程得才用五千兩銀子買通甘五施用正反兩種藥物,使他的病情好一陣,壞一陣,無法返回橋灣城堡。昨天程得才派人送來五千銀兩和一封密信,要甘五施用毒藥送程金山升天。如果大功告成,再給一萬兩白銀。程金山看著密信,全身發(fā)抖,流著渾濁的眼淚,自言自語:“我前世作了什么孽,養(yǎng)了這么兩個兒子?。 彼沙雒芴饺ゴ蚵犜?,不多日密探回報說:“橋灣城堡建得又矮又小,最多可容納五千兵馬,民工餓死了大半,兩位公子在玉門鎮(zhèn)各建一座豪宅,購買良田千畝,娶納美女多人。還聽說大公子跟葛爾丹津叛匪有書信往來,葛爾丹津正起兵東進,大公子要……”
“他要干什么?說!”
“大公子要占山為王,稱什么……,稱什么得才可汗!”
程金山驚得“啪”地一拍桌子,眼球幾乎要暴出來:“罪該萬死,罪該萬死!”他立即寫了《葛爾丹津起兵反叛》的奏折,派快馬飛送朝廷。
橋灣城堡黃沙滿天,天昏地暗,程得才正指揮上千民工將橫七豎八的民工尸體運往戈壁灘深處,忽然一匹快馬來到他的面前,來人說:“程老大人已駕鶴升天。大人去世前要求把他的尸體埋葬在橋灣,現(xiàn)在靈棺已到,請總督辦迎接!”
程得才和程順才二人立即披麻戴孝,一步一個頭地磕著到了棺前,他倆一定要開棺看一眼老爹的遺容。棺蓋一經打開,程金山猛地跳起,大吼一聲:“武士們,將孽子拿下!”
深夜,營房燈燭通明,程金山面色鐵青,舉起尚方寶劍,說:“你們兩個孽子要如實招來!”
程得才、程順才二人對所犯罪行供認不諱。程金山命令武士把他們推出斬首,程得才說了聲:“慢!父親,讓我把話說完?!背痰貌沤又f:“你老人家為官清正,一路升遷,從七品縣令到工部御史,現(xiàn)在是橋灣城堡總督。三十多年操勞辛苦,換來很多的榮耀。如今你老人家已是六十七歲,可是,你給兩個兒子留下了什么呢?每人一所院落,一個黃臉老婆,你讓我們耕田栽桑,吃糧當兵,吃盡了苦頭,現(xiàn)在又把我們弄到這千里不見人煙的戈壁灘上喝風咽土。你再看看朝中的那些公卿大臣的公子哥兒,誰家不是樓堂瓦舍,三妻四妾。他們出入燈紅酒綠,一擲千金,三十萬、五十萬銀子算得什么?如果說,我們兄弟用了四十萬銀子該殺,那么王公大臣的公子哪個不該殺?你殺得了嗎?我勸你還是在這片千里見方的土地上,以橋灣為京都,聯(lián)合葛爾丹津,占山為王,號稱金山可汗,跟康熙平起平坐,有什么不可?!”
程金山大呼:“武士們,將他們推出去斬首!”
不料,應聲進來一隊武士,將程金山團團圍住。程得才“嘿嘿”冷笑:“爹!現(xiàn)在已由不得你了?!?/p>
正在這時,忽聽遠處炮聲隆隆,殺聲一片。程得才“哈哈”大笑:“爹,如果你不愿意當金山可汗,我就號稱得才可汗了。你聽,葛爾丹津的兵馬已到,別怪兒子不忠不孝呀!”
不過率領兵馬沖進來的不是葛爾丹津,而是平西大將軍年羹堯。
原來,康熙接到程金山的奏折,命川陜總督年羹堯率五萬精兵從西寧出發(fā),日夜兼程,在玉門關打跨了葛爾丹津,回兵到了橋灣。
第二天橋灣校軍場,程得才、程順才背插白色亡命旗,跪在木樁前。天近中午,督斬官年羹堯高聲請示程金山:“老將軍,時辰已到……”
程金山未等他說完,大聲傳令:“斬!”
只聽炮聲三響,劊子手刀光一閃,兩顆人頭落地。年羹堯長嘆一聲:“程大人,給你兒子收尸吧!”
程金山招手,兩位兵卒把尸體拖到沙崗,另兩名匠人將人頭拿到營房。年羹堯疑惑地問:“這是干什么?”程金山雙眼微閉,唏噓不已:“七日之后,請大將軍看稀奇!”
第八天上午,年羹堯被請到一座三開門的廳堂,見一只灰色小鼓,架在一付四條腿的鼓架上,仔細一看,鼓肋上刻有“罪不容誅”,架腿上刻有“聲聲千古淚,點點萬民血”的對聯(lián)。用竹木一敲,小鼓“咚咚”作響,鼓聲圓韻深沉。原來這鼓是用程得才、程順才的頭蓋骨、脊背皮做成的,鼓架是用他們的腿骨連結成的。年羹堯搖搖頭嘆息說:“程大人,你太心狠了?!?/p>
程金山揮淚仰天長嘆:“我程某如不心狠,怎么面對一萬多餓死的冤魂?我死以后,請將軍把我的后腦勺雕成小碗,注滿清水放置在鼓旁,讓后人擊鼓念經,評判是非吧!”話音一落,便揮劍自刎了。
年羹堯深受感動,在這里建了一座廟堂,定名永寧寺。在大殿里給程金山塑了金身,桌案上放著注滿清水的人頭碗,桌案前架著人皮鼓,十名佛僧一天三次擊鼓念經,既祝愿大清帝國永遠安寧,又祝愿程金山千古安息。可是大清國卻贓官不斷,戰(zhàn)火不熄。程金山也沒能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