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大人斗氣摜紗帽
清朝同治末年,慈禧皇太后忽得密報說,正帶兵在西北作戰(zhàn)的左宗棠有意進京游泮。游泮,是指參加科舉考試。慈禧心想,左宗棠六十歲的人了,又早已是國家封疆大吏、朝廷一品大員,還來參加考試?便有些不相信。沒想到才過兩天,軍機處便把左宗棠的折子呈了進來,他正式提出請假三個月,進京參加考試。這下慈禧坐不住了,為啥?原來自同治六年,西北各地亂得一塌糊涂,朝廷這才把左宗棠從閩浙總督任上調(diào)任陜甘總督,擔(dān)負(fù)西北地區(qū)的清剿重任。經(jīng)過這幾年苦戰(zhàn),總算把陜甘兩省的多路亂軍相繼消滅,眼下正準(zhǔn)備拔除陜甘境內(nèi)敵方的最后一個據(jù)點,然后進軍新疆,作為統(tǒng)帥的左宗棠,怎么能離開前線呢!憑著自己對左宗棠的了解,她相信左宗棠決不會在這時候撂挑子,那這個倔老頭子又犯了什么病呢?她派人叫來了軍機大臣、內(nèi)閣大學(xué)士文祥。文祥是左宗棠的堅定支持者,一定知道內(nèi)情。
原來,左宗棠是為了和李鴻章斗氣。左宗棠一向才高氣傲,對曾國藩有時尚且出言不遜,對后起的李鴻章自然更沒有放在眼里。偏偏兩人又在海防與塞防問題上意見相左,左宗棠主張堅決出兵新疆,趕走外國侵略勢力,維護祖國統(tǒng)一;而李鴻章以國家財力有限為由,主張放棄新疆,致力海上防務(wù)。慈禧是站在左宗棠一邊的,不僅對左宗棠在西北的行動給予了大力支持,還加封他太子太保、協(xié)辦大學(xué)士的官銜,一等伯的爵位。對此,李鴻章心里自然很不是滋味,明里不好反對,只好暗中時不時地給左宗棠使個拌子、滴點眼藥。這次,又是他在背后損左宗棠,說他現(xiàn)在跳的再歡,老了后也撈不上個“文”字。這是什么意思呢?他這是在挖苦左宗棠不是進士出身。原來,清王朝雖是馬上得天下,但進關(guān)之后卻極重視科舉,只有經(jīng)過會試,取得進士名份的人,才被看作是正經(jīng)出身,否則雖然做了官也會被人瞧不起,而有著進士出身,又有翰林院經(jīng)歷的人,則更加受人尊敬。左宗棠自幼飽讀詩書,二十一歲就考中了舉人,但以后三次進京參加會試都是名落孫山,最后是由曾國藩等人保薦,以在籍舉人的身份帶兵起家的。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李鴻章這話傳到左宗棠耳朵里后,老頭子能不火冒三丈嗎?他不由地罵道:娘賣×!老子就去考個進士讓你們看看!盛怒之下,一道本章隨即發(fā)了出去。其實,左宗棠只不過一時氣頭上才將折子呈上去,過后事情一忙,也就把這事忘到腦后了。
可是,當(dāng)慈禧從文祥那里得知左宗棠鬧情緒的原因后,卻并沒有一笑了之。精明過人的慈禧想的是,讀書人講究的是知恩圖報,左宗棠既然有這份遺憾,為什么不可以就此滿足他呢?對朝廷來說,不過是一張紙的事情,而他得到這份恩寵,對朝廷的事會更加盡心,這又何樂而不為呢?她當(dāng)即吩咐上書房擬旨,以同治皇帝的名義,賜左宗棠同進士出身,并兼翰林院庶吉士,使左宗棠一下子擁有了進士出身和翰林院任職的經(jīng)歷。
當(dāng)左宗棠接到朝廷的這道恩旨后,感動得涕淚交加。
左宗棠后來奉調(diào)進京后,不僅進入了樞垣,成為軍機大臣,去世后,還名正言順地得到了帶“文”字的謚號,被朝廷賜謚曰“文襄”。
左宗棠學(xué)館難塾師
清軍收復(fù)新疆的行動開始后,左宗棠以陜甘總督、督辦新疆軍務(wù)欽差大臣的身份駐節(jié)于肅州。軍務(wù)政務(wù)之暇,他常到肅州街上溜個彎,順便察看民情。這一天,左宗棠在行轅里忙完公事后,便穿著一身白布褲褂,手拿一把大蒲扇,一邊扇著,一邊踱出行轅大門,沿著大街往東門方向走去。經(jīng)過一年多的攻守惡戰(zhàn),肅州城里的流亡外地的百姓陸續(xù)返回,街上的行人和商號也多了起來,看到這些,老人心里多少有些欣慰。他正漫無目的走著、走著,忽然好像聽到了讀書的聲音,便立即停下腳步,站在路邊聽起來。果然,從路邊一座新搭建的房子里,傳出幼童的朗朗讀書聲,“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他聽出來,孩子們正在讀《千字文》,心里高興,便邁開大步咚咚咚地朝孩子們讀書的地方走去。
左宗棠走進課堂,只見一個留著花白胡子、戴茶色花鏡的老先生,坐在一張方桌旁,正有腔有調(diào)地領(lǐng)著十幾個大小不等的孩子在朗讀課文。左宗棠心里高興,就不管不顧地大聲問道:伢子們讀的么子書?教書的先生是地方官員剛從農(nóng)村找來的,哪里認(rèn)得什么左大人,忽然見一個不認(rèn)識的矬胖老頭擅自闖進教室,本就不太高興,又見這人還大聲咋呼,攪了課堂秩序,就更有些生氣,不滿地從眼鏡上邊翻了一眼,也沒有起身,只信口回答說,都是些剛開蒙的娃娃,不過是讀讀百家姓、千字文,先認(rèn)識幾個字罷了。誰知左宗棠此時興致正高,根本就沒看到老先生的臉色,一把抓過攤在老先生面前的書,見是一本《千字文》,就問老先生道:先生可知這《千字文》何人所作?
老先生是一名秀才,也算得上是飽學(xué)之士了,豈有不知《千字文》是誰作的,便回答說:此書乃南北朝時期梁武帝手下周興嗣編成,敢問這位先輩,學(xué)生所答對否?
左宗棠還是沒看出老先生的不高興,仍自顧自地捋著花白胡子,哈哈大笑著說:不錯不錯,正是周興嗣所編。再問先生,周興嗣編這本書,用了多長時間?這下可把老先生難住了,老先生不但不知道周興嗣編書用了多長時間,也壓根不相信有人知道這樣的事。他認(rèn)為這老頭是在搗亂,故意拿這些刁怪的問題捉弄人,便答道:學(xué)生才疏學(xué)淺,孤陋寡聞,實在不知此事,還望前輩賜教。
其實,左宗棠并不是拿老先生尋開心,他只是一時又犯了喜歡賣弄的老毛病。他一生愛讀書,四書五經(jīng)、諸子百家之外,還讀了不少的稗史小說,肚子里的東西自然比一般讀書人要多得多。見老先生答不上來,便開心地哈哈大笑起來,并伸出一根手指說:只用一夜時間。接著,便自己拉過一把椅子坐在老先生對面,也不管娃娃們能不能聽得懂,就開講說:梁武帝蕭衍為了讓他的兒子們學(xué)習(xí)書法,就讓大臣殷鐵石挑了一千個王羲之寫的字,讓諸王臨摹。因為這些字是從不同地方挑選出來的,一字一張,雜亂無序,梁武帝就對朝臣周興嗣說,你素有文才,希望你能幫我把這些零星的字編成一篇韻文。周興嗣受命后,一夜之間就編成了這篇《千字文》,第二天早朝時,就進獻給了梁武帝。梁武帝一看,一夜之間,周興嗣的頭發(fā)胡子就全變白了,非常感動,就厚賞了周興嗣。以后,王羲之的孫子智永禪師根據(jù)周興嗣編的本子,以右軍書法摹寫八百本分送江南各寺,此書始得流傳。
教書的老先生完全沒有想到這老頭竟然能說得頭頭是道,正準(zhǔn)備起身重新施禮,卻見一位身穿黃馬褂的軍官從外面大步走來。老先生不認(rèn)識這當(dāng)官的。但卻知道這黃馬褂可不是一般的人能穿得上的,這是朝廷給立有戰(zhàn)功的將軍的。驚愕之間,只見著黃馬褂快步走到對面的老頭面前,躬身施禮說:稟大帥,新疆有緊急文書送到,請大帥即刻回衙。老先生聽到來人稱老頭大帥,差點沒把魂嚇掉,這矬胖老頭竟然會是赫赫有名的左大人?隨即身不由己地雙膝一屈跪到地上。左宗棠見狀,上前一步伸手把老先生拉了起來,笑著說:今天冒昧了,改天有空,一定再來拜訪,我還想向老先生討教學(xué)問哩!說完,撇下還在發(fā)愣的老先生,帶著黃馬褂匆匆離去。